张玺: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验案1则论文

张玺: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验案1则论文

摘要:急性脊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髓炎,其病情严重者,治疗病程较长,预后较差,难以恢复。《灵枢…始终》提出“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以线代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临床上笔者导师运用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一则病案分析如下,为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 穴位埋线; 夹脊穴

0 引言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有关。本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病变脊髓节段神经纤维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溶解,巨噬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本病以胸段脊髓节段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段、腰段[1]。一般患者在发病前1-2 周内有上呼吸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或有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无力、瘫痪的运动障碍,深浅感觉缺失的感觉障碍,以及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治疗上以激素冲击治疗为主,一般病情轻者3-6 个月基本可恢复生活自理,病情重者可以遗留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加重家属的负担。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取得良好的疗效[3],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上发展而来一种治疗方法,是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疏经通络、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针灸治疗作用。同时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过程,可长期刺激穴位,从而调节脏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同时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对穴位产生物理、生物化学刺激,从而激发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的作用[4]。因此笔者导师利用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一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2.2.2 两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的比较 因I2=9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3篇文献,根据计算结果分析Z=2.40,加权均数差(SMD)值-3.33,95%CI(-6.05~-0.61)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67 岁。于2018 年3 月15 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力弱伴麻木8 月余。患者8 月前因受风寒出现感冒,发热,最高体温37.8℃,自行口服感冒药后,病情未见好转,3 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利,右侧明显,无头痛、头晕,无二便异常,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行颈椎增强MRI 示:C2-C7 水平脊髓异常信号影,诊断为急性脊髓炎,予以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较前好转出院,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四肢麻木,后间断在当地医院住院康复治疗,今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刻下症:右侧肢麻木、无力,上肢不能上举,下肢可在家属的搀扶下短时间行走,右侧小指痉挛,精神差,睡眠尚可,饮食差,大小便正常。查体: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Ⅴ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偏低,右侧肌力适中;C3 水平以下浅感觉减退,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急性脊髓炎后遗症期;中医诊断为:痿证- 肝肾亏虚证。治疗:取穴颈2- 颈7 的夹脊穴、肩贞(右)、肩髃(右)、肩髎(右)、臂臑(右)、曲池(右)、外关(右)、中渚(右)进行埋线治疗。具体操作:①器械准备:一次性换药包、9 号一次性使用埋线针、2-0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胶原蛋白线、灭菌注射用水、碘伏、棉签、手套、创可贴。②操作方法 嘱患者俯卧位,对以上所选的穴位进行定位,用碘伏进行消毒;医者戴无菌手套,用镊子将2-0 的胶原蛋白线取出,并放在托盘内,同时助手将灭菌注射用水倒入托盘内,医者用镊子将胶原蛋白线放在灭菌注射用水中漂洗,随后将胶原蛋白线从埋线针的针尖处装入针体,同时埋线针内的针芯退后,使羊肠线线头与针内缘齐平,医者左手的拇、食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穴位内,颈2-颈7 夹脊穴针尖朝向脊柱30° 方向斜刺,肩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中渚针尖与皮肤呈90°垂直刺入,针体刺入2-3cm,推出针芯,将胶原蛋白线埋置于穴位肌层内,拔出针管,用一次性辅料止血,止血后用碘伏对针孔再次消毒,用创可贴固定24 小时,以防出血及感染。

图4反映了橡胶粉掺量与试件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图4(a)表明,随着橡胶粉掺量提高,抗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且变化规律与图3(a)相同。从图4(a)可以看出,改性方式与橡胶粒径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不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橡胶粉掺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水的表面处理除去了橡胶粉表面灰尘,提高了颗粒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氢氧化钠溶液的表面处理降低界面过渡区孔隙度,提高了橡胶骨料与水泥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此外强碱并不会改变橡胶粉表面的粗糙程度(图1所示),使得两种改性方式产生的效果差异不明显。

2018 年4 月5 日复诊,治疗后精神较前好转,自觉右侧上肢活动较前有力,但仍不能上举,右手小指痉挛缓解,右侧上肢麻木较前减轻,右侧下肢活动仍感无力,纳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取穴颈2-颈7 夹脊穴、环跳(右)、承扶(右)、殷门(右)、承山(右)进行埋线治疗,其中环跳、承扶、殷门、承山直刺进针,其余操作方法同前。

2018 年5 月17 日四诊,右侧肢体麻木明显减轻,右侧上肢可外展90°,但上举差,右侧下肢活动较前有力,可自行缓慢行走,但脚尖不能抬离地面,精神良好,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继续埋线治疗,治疗方法与二诊治疗相同。

2018 年4 月26 日三诊,患者右侧下肢活动较前有力,行走的距离较前长,但仍需外力的辅助,右侧肢体麻木好转,右侧上肢可外展30°,右手小指痉挛明显缓解,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继续埋线治疗,选取颈2- 颈7 的夹脊穴、肩贞(右)、肩髃(右)、肩髎(右)、臂臑(右)、曲池(右)、外关(右)进行埋线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与首诊操作方法相同。

电视台制作一部热播的大型圆梦真人秀节目,节目录制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多机位拍摄,在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制作方成功地使用大洋非编中最新的多镜头剪辑自动对齐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多镜头编辑造成的对齐错误,高效完成了节目剪辑制作。

2018 年6 月7 日五诊,患者右侧肢体麻木较前明显减轻,右侧上肢可上举,患者可自行缓慢行走,行走距离较前远,脚尖可稍抬离地面。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继续治疗,治疗同三诊的治疗方案。

2018 年6 月28 日六诊,患者精神良好,右侧肢体有轻微麻木感,上肢可上举,可自行缓慢行走,步态较前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续埋线治疗,操作方法与二诊治疗相同。治疗结束后一月电话回访,患者可缓慢行走,上肢可上举,上肢进行简单的操作,精神良好,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2 讨论

急性脊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髓炎,是一种脊髓免疫性疾病。在中医文献中无相对应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多因外感温热邪毒、饮食不节、体虚劳倦,跌打损伤及接触神经毒性药物等,均可致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筋肉失于濡养而发病[5]。其病位在脊髓、筋脉肌肉,主要表现为受损脊髓节段以下运动、感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治疗上以病变节段的夹脊穴埋线治疗为主。夹脊穴位于督脉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督脉总督全身阳经经气,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之巨阳,二者并行于背部,通脊络脑,经气相通,而夹脊穴恰巧位于两经脉经气相交之处,故夹脊穴具有沟通和调控两经脉的作用。因此夹脊穴埋线治疗一方面可激发全身之阳气,抵御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激发脊髓机能,同时调节脏腑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夹脊穴与脊神经分布关系密切[6],因此在颈2- 颈7 夹脊穴进行埋线治疗,可使机体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同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改善脊髓肿胀,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病属中医“痿证”的范畴,《素问…痿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治法,认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阳明健,气血化生充足,气血津液旺盛,全身筋脉、肌肉得以充养,则肢体强健,关节滑利,活动自如[7]。因此上肢痿软无力选用多气多血的手阳明大肠经进行埋线治疗。以手阳明经穴肩髃、臂臑、曲池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改善上肢血液循环,增强上肢肌力;配合肩髎、肩贞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通利关节;配外关舒筋通络,改善上肢痿痹,中渚疏通经络,解除小指痉挛状态。而下肢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足太阳膀胱经与脑、脊柱密切相关。同时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脉之巨阳,刺激本经穴位可激发机体之阳气,以温养经脉,疏经通络,推动气血运行,促进筋脉肌肉恢复。因此选用足太阳膀胱经治疗下肢痿躄,以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濡养筋肉,从而改善下肢肌力。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新兴的刺激疗法,具有长效刺激的作用,可调节脊髓机能,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有效的方法。可进一步进行相关临床研究,为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 神经病学[М].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袁淑芬,梅麟凤,叶菁.针刺配合温针治疗急性脊髓炎恢复期38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6.

[4]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机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02):68-71.

[5]石学敏,戴锡孟,王键.中医内科学[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6]吴涛. 夹脊穴治病机理的探析与临床应用[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8(02):51-52.

[7]刘玥,张允岭.浅论“治痿独取阳明”[J].环球中医药,2014,7(09):713-715.

中图分类号:R322.8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151

本文引用格式:张玺,高小爱.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验案1 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245,252.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玺,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高小爱(1964-),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  

张玺: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脊髓炎验案1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