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前言: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基础,不仅直接影响着结构物的安全,还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工程实际不断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充分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推进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在工程建设时,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建筑施工成本,在建筑过程中运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即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依靠其流动性和密实性,保证存在的致密性混凝土能够完全填充模板。混凝土施工中要保证使其具有很好的密实性,不再需要添加任何附加震动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拌制物有一定的可塑性,使混凝土与钢筋更加充分地结合,最终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大的韧性、具有抗震等性能,经济实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日益成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因为地基较深,所以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混凝土,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还可以按照不同用途来强化某个功能,比如补偿收缩混凝土、自密实免振混凝土等。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工程的标准执行,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养护覆盖。在高层建筑中,不同强度的梁、柱节点的混凝土浇筑,应该和相关部门进行具体的商议进行解决。明确在冬季时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并做好高空作业的挡风保温措施。如果工程在进展时需要提前浇筑然后再浇混凝土,应先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后采取有效措施再进行。
二、做好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
1、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是一切工程建筑施工的基础,只有好的原材料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进场原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各项规范要求才能使用,一般来说选用的水泥是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适当的添加一些粉煤灰。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一般是高标号的混凝土,它的水泥水化热是比较高的,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化热,施工人员在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添加一些粉煤灰不仅能够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也能够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时间,能很好的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从而有效避免因为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的建筑物裂缝,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外加剂选用具有缓凝系减水剂以及膨胀剂,用以降低水灰比;对于砂的选用应当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同时碎石选择花岗岩碎石,含泥量不能超过百分之一,并且在其材料中不能含有有机杂质。以上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对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做了一些研究分析,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在混凝土采购时,应选择大吸收骨料,若骨料含泥量过大,或干缩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若骨料级配过大,或粒径过大时,可减少泥浆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掺入粉煤灰过程中,可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若掺入高效减水剂,可提升混凝土的抗力性与可泵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和易性,进而使身税率下降,降低裂缝发生率。对于配合比设计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浇捣工艺、构建截面等,合理设计坍落度,按照砂石质量,及时调整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构件养护。根据骨料级配,合理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进而降低水化热、水泥用量,合理选择外加剂、水泥,属于低碳性、无碱性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
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控制水泥、混凝土骨料以及添加剂等的用量和投料顺序,在进行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更要注意搅拌的时间和浇筑的时间,不同品种的材料搅拌和浇筑的时间都有差别。搅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根据不同种材料自身的特性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比要把握合理,搅拌一定要均匀。
4、混凝土运输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运输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在运输时必须保持好混凝土的均质性,也就是不出现泌水、分离以及砂浆流失等问题;(2)应尽可能缩短混凝土从搅拌到使用之间的时间,且要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应在初凝之前进行浇筑;(3)必须要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量;(4)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1、浇筑
一般来讲,混凝土浇筑的流程如下: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进行浇注,若在浇筑前出现初凝现象,必须将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若在浇筑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也需重新搅拌后再实施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须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将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另外,气象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避免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2、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4、养护
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在保湿保温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降温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为缓慢的水平。另外,在夏季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将蓄水保护或者流水保护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冬季施工过程中,则需要利用麻袋进行覆盖,并且将碘钨灯应用到侧面进行养护。蓄水法指的是将双层麻袋覆盖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并且浇水湿润。在不同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那么就需要保持在一周以上;如果混凝土具备了抗渗要求,或者将缓凝型外加剂掺加了过来,那么就需要保证在两周以上。
三、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质量好坏决定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施工过程中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配比、拌合、浇筑及后期的养护等全过程,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2】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