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英语;创新教育
近几年我们一直推行新课标,进行课程的改革。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只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任教的学校近几年一直在大胆地尝试,在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制定出本校很有特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比以前活跃了很多。合作探究,展示自我是课堂的最大特点。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可不是这样,教师把语言作为知识来传授,学生死背单词,教师死抠语法,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六年英语,仍然听不清,读不懂,说不出,写不明,造成了“费时多,收效低”的被动局面。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努力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和理念,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任教的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倡导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该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明德学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她的做法和体会: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的编写中,每个单元长篇文章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疑来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通常根据课文主题线索,给学生提出几个提纲契领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边读边思考。这样既省时间,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设置问题时,句型的选择可以从易到难,先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再用特殊疑问句,点面结合,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有助于英语较差的同学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二、创设竞赛机会,营造成功的快乐
近年来,在很多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如“开心辞典”、“幸运52”、“希望英语”等等。这些节目对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的初中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成长期的青少年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认可。如果教学中能很好地抓住他们的心理,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就会很投入。通过快乐的竞赛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学到了知识,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三、开放式应答——思维求深广,见解有创新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一名教师每讲一句话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深入思考,潜在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出来。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阶段,而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化学习正是满足了学生这种探究的需求,它改变了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形成了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理解深度、创新能力上的互补与提高,也使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变的更为顺畅。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立体式结构,达到了信息的最优化传递,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形式的回答方式。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体回答或学习差点的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将他们讨论的结果用英语表达出来,相互间进行交流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的热情。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分析、归纳和点拨,解决语法中的重点、难点。
1.把顺口溜引入课堂,在笑声中学会学习
在英语语法中有些知识点容易混淆,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经常出错。如在讲被动语态时,有些使役动词在主动语态中要省略“to”,而在被动语态要加“to”。由于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生出错频率较高,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用法,笔者就让学生把它编成顺口溜,学生们编的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如“使役动词真奇怪,to在句中变戏法,主动语态它走开,被动语态它回来。”“to是墙头草,使役动词中,你主动它走开,你被动它回来。”在笑声中学生们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顺口溜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知识点掌握比较牢固。
2.把课前二分钟演讲和课本剧引入课堂,在表演中学会学习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每天上课前都有一位同学用英语演讲两分钟,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自己的爱好或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精心组织材料,敢于张口,听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各个器官作用于人,将静止的英语课文转化为富有动感的画面,它使学生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在理性与感性的交流中、在抽象与形象的转换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多媒体技术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又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狭窄、信息容量偏小的弱点,使课堂教学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学习八年级Whatdoyouwanttobewhenyougrowup?这一单元时,课文涉及到未来职业这个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笔者让学生课前调查社会上各种职业工作情况,并把感受让他们用英语翻译出来。在课堂上,笔者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配合课件有关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使课堂既活泼又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翻译和口头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讲在课中,意在课外”。而且最后笔者把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对于相关的一些语法和容易用错的单词进行了比较分析,又强化了课文中的知识点,做到源于课文,又回归课文;学于课文,又高于课文。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乐学、好学、善学,才能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课堂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邮编:7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