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_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经济,模式,小流域,系统,山丘,流域。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1](2008)在《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源市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东辽河源头区,属生态脆弱区。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是由农田、果园、养殖、林业和加工业等5个亚系统组成。根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本区属江河源头区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相结合,充实丰富生态位,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为中心,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建立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最佳模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戴全厚,喻理飞,喻定芳,翟胜,刘明义[2](2008)在《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黑牛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措施优化配置及系统优化调控,形成了"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叁产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叁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体模型。(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3](2006)在《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源市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东辽河源头区,属生态脆弱区。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是由农田、果园、养殖、林业和加工业5个亚系统组成。根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本区属江河源头区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相结合,充实丰富生态位,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为中心,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建立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最佳模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我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在辽源市建立了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域推进,立体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荒山栽果树,利用水库搞水产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生态、社会、经济叁大效益相结合,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逐步形成了“山上松林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坡下修塘筑坝,坝下开田种稻”的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本文来源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9-01)

代全厚[4](2003)在《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低山丘陵区地处东北腹地,地跨吉林、黑龙江两省,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开发治理是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建设的主要形式,其生态经济系统模式是系统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问题,对于该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黑牛河为例针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环境现状、治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4个方面的研究:(1)小流域分析诊断指标体系及系统健康诊断;(2)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和环境整治措施与配置优化;(3)水土保持措施及其配置;(4)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经过几年的野外调查、试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该区小流域分析诊断的指标体系,改进了诊断方法。引入“障碍度”等概念进行小流域健康诊断。根据小流域特点和该区实际,提出了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支撑子系统,6个诊断指数,32个单项指标的分析诊断指标体系,在权重的确定中引入了信息熵技术,对结果予以修正,以消除人为主观判断造成的偏差。最后引入“障碍度”等概念对流域系统开展障碍因子诊断,确定小流域障碍因素主次关系及障碍因素对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据此对黑牛河流域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健康诊断指数为55.55。生态环境支撑子系统是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其健康诊断指数仅为45.66。“障碍度”排序显示,该流域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12项,依次为植被覆盖率低,土地垦殖率不高,梯田比例偏低,劳动力集约化程度不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不高,径流系数过大,资金集约化程度低,环境整治中的蓄水量少,农业用地比例小,水田及水浇地比例低,有机肥料使用偏少,12°以下耕地比重严重不足。 2.提出并建立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优化模式。本研究对黑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和环境整治及调控措施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优化前的1:0.91:0.02到1996年的1:0.96:0.13,再到2005年的0.88:1:0.18,在生态环境整治中配置了5道防护体系,即分水岭及坡面防护体系、农田防护体系、沟壑治理防护体系、河流与水利工程防护体系、村屯道路防护体系。通过采用提高环境整治技术标准,加大投入,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和利用食物链加环技术,增加生物资源营养链和能量交替路径,提高流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等措施调控,形成“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叁产业,形成以农戴全厚硕士学位论文:.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及评价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叁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 3.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配置。水保措施及优化配置是决定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建设的关键性因素。试验结果显示:(l)竹节式梯田是整治该区 “鸡爪岗”、“馒头山”、“钱搭子”等特殊复杂微地形的有效工程措施;(2)以梯、截、蓄、排为主的工程防护体系,是该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配置方式;(3)植物措施是固土护埂(堤)的主要有效措施之一。其中:紫花首稽是固土护埂,发展畜牧业的优良牧草。经测定,3a生紫花首蓓埂坎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5%以上,年产干草达17.69灯hmZ。牛毛草等是植物固埂(堤)护坡的优良草种,试验表明:土壤抗冲性与植物根系的数量、长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土壤抗蚀性受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其中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9132)起主导作用,根长(相关系数为0.8317)、根量(相关系数为0.8091)次之。土壤抗剪强度与植物根系的数量也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814;(4)利用豆科植物改良土壤是该区一项重要的农业措施。黑牛河流域竹节式梯田幼龄果园套种黄豆试验表明:幼龄果园套种黄豆,能有效地控制园地水土流失,稳定地温,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园地空气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养分,改良土壤结构。 4.建立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拓宽了综合治理的评价思路,提高了评价的准确率和客观性。根据指标体系的功能,结合实际,从效益显着性、资源与环境可支撑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3个方面提出了9个叁级指标,31个具体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消除人为经验的主观判断。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建立二级层次指标(效益显着性、资源与环境可支撑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价模型,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流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据此对黑牛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牛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显着性、资源与环境可支撑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发展均有较好的可持续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综合评价指数也呈上升趋势,流域系统具有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3-05-01)

姜德文[5](1990)在《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统一发展。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可达到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规划的叁个目标是:①建设以六个商品性生产小基地为支柱、近中远期效益兼顾的经济系统,以直接经济效益(净效益)最高为目标:②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中心,恢复和建立良性生态系统,用相对价值量的方法定量计算和评价生态效益,以生态效益最大为第二目标;③以建立优化生态经济系统的投资量最少为第叁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1990年02期)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措施优化配置及系统优化调控,形成了"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叁产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叁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体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C].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8

[2].戴全厚,喻理飞,喻定芳,翟胜,刘明义.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黑牛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

[3].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C].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6

[4].代全厚.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5].姜德文.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0

论文知识图

一1黑牛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一6埂坎土镶养分测定结果一7埂坎土镶水分测定结果

标签:;  ;  ;  ;  ;  ;  ;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论文_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