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管理论文-陈育庆,陶晶,何炜,沈伟富,袁贞明

跨域管理论文-陈育庆,陶晶,何炜,沈伟富,袁贞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域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医疗大数据,妇幼保健

跨域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育庆,陶晶,何炜,沈伟富,袁贞明[1](2018)在《杭州市妇幼保健全程跨域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妇幼保健系统存在的系统不联、数据不通、数据上报靠手工、危急处理靠人工、自我健康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等突出问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探索建设能够覆盖和支撑全市层面妇幼专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建设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跨区域、跨机构、跨系统的妇幼健康全程健康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谢艳容[2](2018)在《信息服务实体标识管理与跨域认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服务种类多元性、服务内容边界重迭性、服务业态多模性、服务周期动态性等特点,以及信息服务的管理和验证机制缺乏、行为监督和可追溯能力差等现状,研究信息服务实体(Information Services Entity,ISE)的可信标识的统一签发、更新、撤销等生命周期管理和跨域认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信息服务实体的标识管理和跨域认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信息服务实体的标识管理机制,并设计了跨域认证系统(包括跨域认证模型、身份签名方案和跨域认证协议),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实现多样性网络中信息服务实体标识的统一管理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我国自主密码算法的信息服务实体可信标识的管理体系框架,详细描述了可信标识的逻辑组成、数据格式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并利用开源的GmSSL工具制作了基于国产密码SM2数字签名算法和SM3摘要算法的可信标识,从体系结构层面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可管理性、可鉴别性、可证明性和可追溯性。(2)针对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不同种类信息服务实体之间存在多业态交互复杂的结构模式,本文利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与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IBC)相结合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模型。该模型采用PKI实现域间身份的相互认证,IBC实现域内的身份认证,不仅具有灵活高效的认证特点,而且可以实现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之间的频繁交互,适用于构建大规模信息服务实体的应用环境。与传统PKI或IBC认证框架相比,该模型简化了系统结构,节约了管理成本。(3)为了解决基于IBC认证系统中固有的实体身份的即时撤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身份可撤销的签名方案(SM9_mIBS)。所提方案在国产标识密码算法SM9的签名算法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个安全仲裁来保管实体的部分私钥,使得实体需要向安全仲裁申请签名信令才能实现完整的数字签名。因此,该方案可以通过终止安全仲裁给实体发送签名信令来撤销实体的签名能力,从而实现实体身份的即时撤销。并且该方案被证明是EUF-mIBS-CMA安全的。(4)在SM9_mIBS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于上述模型的跨域认证协议,可以实现跨信任域的双向实体认证和密钥协商,提高了认证效率。该协议不仅能抵抗假冒攻击和重放攻击,还具有前向安全性和可撤销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协议中的用户和信息服务实体的计算量较低,且在保证较高安全性的条件下通信量增幅也较小。因此本文方案对指导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实体的跨域认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丁祎楠[3](2018)在《无线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基于协同跨域的资源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海量的数据需求与有限的无线网络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为缓解无线网络中资源紧缺的现状,分布式存储技术和D2D通信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分布式存储技术是指将数据分散的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中,通过增加系统冗余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D2D通信技术则是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而不用通过基站,可以大幅度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传输成本。因此,结合分布式存储技术与D2D通信技术对缓解目前网络拥塞、资源紧缺等现状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无线异构网络中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大量研究。在无线异构网络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基于物理域、内容域等多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并利用图论、匹配理论、契约论等数学工具求解,实现低功耗、高效率的无线资源共享。具体地,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根据其不同存储方式分为:非编码缓存和编码缓存。本文首先研究基于非编码缓存的内容共享激励机制。鉴于用户自私性、移动性等特性,本文将基于道德风险的契约机制以激励用户参与内容预缓存和共享活动,并充分考虑到存储内容的差异性和通信范围有限性,联合多跳通信传输方式,实现了内容请求者的效用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激励机制的混合多跳内容共享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其次,考虑到非编码缓存系统中用户的存储空间有限性、缓存效率相对较低等因素,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编码缓存的内容资源和频谱资源一多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鉴于频谱、内容等多维资源的离散特性,本文依据图论等方法建模、分析问题,利用了 F-matching、Local Search等匹配算法对问题进行简化、求解,优化了内容、频谱、功率等多维资源分配,实现了系统能耗最小化。最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案可以在更低的能耗下,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体验。(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20)

郑茗方[4](2018)在《基于软件定义光网络的跨域虚拟化网络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流量迅速膨胀和创新业务逐渐扩大的推动下,传统分层分域网络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需求,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网络被视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这种新型网络架构将底层设备的属性和功能抽象分离,并聚合成统一的虚拟资源供上层应用调用,拥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带宽分配率等特点。在此架构下,随着远距离传输业务的迭代需求增加,跨域业务将成为未来大型网络的主流业务。新型的虚拟网络架构突破了传统网络瓶颈的同时,也给网络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良好的网络管理技术对网络资源的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SDON网络架构的跨域业务场景,探索在此场景下的有效管理技术。通过分析多种主流网络管理技术的原理,寻找SDON跨域管理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开放式SDON网络管理技术。该技术使用了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控制的管控分离模式,以Http作为通信协议,以Web浏览器作为管理平台,实现对SDON网络中的跨域业务和设备的统一管理。根据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借助网页服务(Web Service)技术和现有实验设备,本文开发了 SDON跨域管理的实验平台,设计了控制器与网管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数据格式,使用平台服务器的远程数据库统一储存多域物理设备的信息。实验验证了提出的网络管理技术的可行性,对多个单域控制器能够有效的并行通信,实现对多域底层设备信息的灵活管理,也实现了全网拓扑信息的展示和跨域光网络端到端业务的连接。(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张丽莉[5](2018)在《跨域治理:京津冀社会管理协同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天津、河北的社会管理出现了协同发展的新气象,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域社会治理模式。因此,分析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可有力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同时也能为其他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曹堂哲[6](2018)在《攻克战略性跨域支出绩效管理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需要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这意味着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过程,开展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意味着要以预算绩效管理为纽带,将绩效理念深度融入政策过程和行政过程,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专项任务、机关管理、政绩(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8-01-16)

周知[7](2017)在《面向绿色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日益普及,其核心支撑系统—数据中心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运营。这些部署在全球不同地区的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正在不断攀升,并引发了高昂的能耗成本与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当前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球能源资源日益紧张、气候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如何高效管理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效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大型企业及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通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来促成节能减排的效果。然而,对跨域数据中心而言,由于电力能源的碳排放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存在动态差异性,因此节能并不意味着减排,这表明能耗与碳排放需要被协同优化。为了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供能,然而,对于燃料电池这一新兴可再生能源而言,如何在跨域数据中心最大化发挥其能效优势仍然是一个开放性前沿问题。此外,在降低能耗成本这一方面,能源市场的需求响应机制为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如何设计高效的需求响应机制来促进跨域数据中心的参与是能耗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间大量频繁的数据移动使得数据中心间异构广域网成为了新的能效瓶颈,广域网络能效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针对上述新的机遇与挑战,所提出细粒度能效管理方案将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从“能耗――性能”的二维范畴扩展到“能耗――碳排放――性能”的叁维范畴,并分别从能耗与碳排放的协同优化、新兴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能耗市场的经济激励机制和数据中心间广域网络效能优化这四个切入点针对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基于碳排放感知的跨域数据中心在线优化体系。针对若干代表性云服务商如Google、Microsoft、Facebook等运营的跨域数据中心进行的电价与碳排放实证分析揭示,跨域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与碳排放这两个目标相互冲突。这一规律表明,对于跨域数据中心而言,其碳排放应该通过优化利用二氧化碳在全球不同区域产生率的时空差异性来进一步被降低。为了权衡上述两个目标,综合考虑云服务的能耗成本、响应时间与碳排放之间的多路平衡优化模型被建立。进而,运用理论严密的李雅普诺夫优化方法设计并分析了基于碳排放感知的跨域数据中心最优在线控制体系,具体包括:(1)跨域数据中心之间的负载均衡策略;(2)各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状态调度策略;(3)服务器CPU计算速率的动态控制策略。该在线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最小化云服务的长期能耗成本,而且能够在满足云服务的实时响应性能需求的前提下,确保云服务的长期碳排放总量处于给定减排目标范围之内。燃料电池在跨域数据中心的优化利用机制。基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燃料电池目前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供能方案。然而,燃料电池究竟能为云数据中心带来多大的优势以及如何真正发挥其优势,仍然是数据中心面临的开放性问题。为了量化建模了燃料电池为地理分布式云服务带来的优化空间,并揭示了如何智能协同燃料电池和传统电网以达到能耗成本、碳减排、负载性能的多目标共赢,能够统一权衡和量化评估云运营商在能耗成本、碳排放以及响应时间叁个关键方面综合效能等级并考虑燃料电池的多目标云服务能效指标UFC(Utility of Cloud Using Fuel Cells)被提出。UFC最大化问题被建模成一个包含燃料电池输出量和地理负载分发决策两方面变量的凸优化问题。为了克服集中式控制算法高复杂性和低扩展性的不足,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运用交替方向算子法设计了新颖的分布式控制算法来求解上述UFC最大化问题。面向数据中心与智能电网协同合作的需求响应拍卖机制。为了有效激励跨域数据中心最大程度地发挥需求响应潜能,从而促进跨域数据中心与智能电网的双赢局面,面向跨域数据中心与智能电网协同合作的需求响应拍卖机制被提出。该机制首先建立了综合运用两种典型需求响应策略,即前端交互式作业的跨域负载均衡以及后台批处理作业的灵活调度的拍卖模型。不同于传统的虚拟机拍卖或频谱资源拍卖等模型,需求响应拍卖模型中竞价者的估值函数天然地不满足单调性条件,这使得近年来提出的拍卖机制均无法应用。为此,所提出的新机制通过Vickrey–Clarke–Groves方法计算每个区域电网的实际支付,从而确保拍卖机制的激励相容性。为了克服集中式求解算法高复杂性和低扩展性的瓶颈,所提出的新机制运用凸优化理论中的邻域雅可比交替方向算子法,设计了新颖的分布式算法来求解各个区域电网的实际支付。面向跨域大数据处理的广域网络效能优化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密集型应用,跨域大数据处理这一网络传输密集型新兴应用的性能与成本(含能耗成本、带宽成本)主要在于数据中心间的网络传输,而非数据中心内部的计算,并且其性能与成本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折衷的关系。平衡优化上述两个目标需要求解一个综合考虑数据放置与任务放置的随机NP难问题。对于这一难题,所设计的调度器Mensa通过感知广域网带宽异构性来协同优化数据与任务放置,Mensa兼顾性能与成本,即同时最小作业的响应时间和跨域数据传输量。通过对数据放置和任务放置分别设计离线的启发式算法和在线的贪心算法,Mensa能够高效近似求解上述随机NP难问题。其中,优化任务放置的在线贪心算法具有可证明的性能保障,即能够保障最差情况下的中间数据跨域传输的延迟和数据传输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7-01)

卢硕岩[8](2017)在《面向人社领域的跨域业务流程版本管理系统设计及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工作流技术在企业、政府等复杂的信息化发展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用来实现对应用系统中复杂业务流程的管理,有效地提高灵活性和管理质量。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近年来发展迅速,工作流技术普遍被引入人社信息系统,支撑人社领域复杂的业务流程和跨域跨部门的协同关系,人社服务业务具有业务流程种类和数量多、业务流程和规则变更频繁等特点,对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支持业务流程和系统规则灵活、快速的变更,同时不影响数量庞大的正在运行的流程实例和涉及的相关部门、用户,目前通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普遍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或者提供的方案中存在各种问题。基于以上应用背景和对工作流技术的需求,本文提出并开发了一个基于通用工作流引擎Activiti的跨域业务流程版本管理系统,用来解决大规模跨域应用中的业务流程多版本管理需求,通过实现流程实例与流程模型之间动态、松散的映射关系,支持应用系统中活动的业务流程实例按照新的业务规则继续运行,实现了业务规则的动态灵活调整和运行高效。该系统可以接受流程模型和业务信息,对其进行校验保证与已有流程模型的兼容性,并根据来自业务系统的变更需求生成业务流程版本储存在本系统中。并可以将储存的业务流程版本发布到各地市人社信息系统和对应的工作流系统中,同时将人社信息系统中的流程实例切换到新的流程模型上,使实例按照新的运行规则继续运行,实现实例对应流程模型的快速切换。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业务流程信息查看、业务流程模型合法性校验、业务流程兼容性判定、业务流程版本对比、业务流程定义导出、现场业务流程版本监控模块。本文从需求定位、总体分析、详细设计和实现、系统测试等方面对业面向人社领域的跨域业务流程版本管理系统的做了全面叙述。系统采用C/S架构格式,基本对游览器做到了全支持。开发平台选用Eclipse,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采用常用的Spring + jQuery + JDBC的框架,网络服务使用基于WebService的Axis2与业务流程开发环境的其它系统进行交互。在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类图和系统框架图,给出数据库概念设计和表结构实现。最后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各个模块的详细实现。此外还在文中详细介绍了业务流程兼容性的判定规则,业务流程版本生成过程,版本对比原理等关键功能的原理和具体实现。该系统操作界面友好,展示数据清晰,极大的方便了开发人员对业务流程版本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工作流技术应用在人社领域中遇到的流程管理及实例对应模块动态切换的难题,推动了基于流程驱动的智能主动人社服务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20)

陈怀平,李天姿,苑惠琼[9](2016)在《“一带一路”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对于平衡区域文化发展、优化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进而构建沿线"大文化带",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面临着文化资源整合"同质化"、文化管理协调机制"缺失化"、政府内部文化管理职能"分散化"、跨域文化产业开发"条块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大资源、大空间、大部门、大产业的理念下,通过促进集群内文化资源整合共享、打破文化地域空间限制、加强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顶层设计、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等方式,创新"大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6年10期)

张欢,高娜[10](2016)在《我国跨域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可能会出现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的情况,这被称为"跨域突发事件"。对于跨域突发事件,传统上主要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但是,上一级政府负责跨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模式存在缺乏灵活性、事件级别不相称、不符合属地管理原则等缺陷。因此,对于级别没有达到需要上级政府处置的跨域突发事件,通过跨域应急管理合作,(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减灾》期刊2016年01期)

跨域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服务种类多元性、服务内容边界重迭性、服务业态多模性、服务周期动态性等特点,以及信息服务的管理和验证机制缺乏、行为监督和可追溯能力差等现状,研究信息服务实体(Information Services Entity,ISE)的可信标识的统一签发、更新、撤销等生命周期管理和跨域认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信息服务实体的标识管理和跨域认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信息服务实体的标识管理机制,并设计了跨域认证系统(包括跨域认证模型、身份签名方案和跨域认证协议),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实现多样性网络中信息服务实体标识的统一管理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我国自主密码算法的信息服务实体可信标识的管理体系框架,详细描述了可信标识的逻辑组成、数据格式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并利用开源的GmSSL工具制作了基于国产密码SM2数字签名算法和SM3摘要算法的可信标识,从体系结构层面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可管理性、可鉴别性、可证明性和可追溯性。(2)针对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不同种类信息服务实体之间存在多业态交互复杂的结构模式,本文利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与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IBC)相结合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模型。该模型采用PKI实现域间身份的相互认证,IBC实现域内的身份认证,不仅具有灵活高效的认证特点,而且可以实现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之间的频繁交互,适用于构建大规模信息服务实体的应用环境。与传统PKI或IBC认证框架相比,该模型简化了系统结构,节约了管理成本。(3)为了解决基于IBC认证系统中固有的实体身份的即时撤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身份可撤销的签名方案(SM9_mIBS)。所提方案在国产标识密码算法SM9的签名算法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个安全仲裁来保管实体的部分私钥,使得实体需要向安全仲裁申请签名信令才能实现完整的数字签名。因此,该方案可以通过终止安全仲裁给实体发送签名信令来撤销实体的签名能力,从而实现实体身份的即时撤销。并且该方案被证明是EUF-mIBS-CMA安全的。(4)在SM9_mIBS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于上述模型的跨域认证协议,可以实现跨信任域的双向实体认证和密钥协商,提高了认证效率。该协议不仅能抵抗假冒攻击和重放攻击,还具有前向安全性和可撤销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协议中的用户和信息服务实体的计算量较低,且在保证较高安全性的条件下通信量增幅也较小。因此本文方案对指导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实体的跨域认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域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育庆,陶晶,何炜,沈伟富,袁贞明.杭州市妇幼保健全程跨域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8

[2].谢艳容.信息服务实体标识管理与跨域认证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丁祎楠.无线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基于协同跨域的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4].郑茗方.基于软件定义光网络的跨域虚拟化网络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5].张丽莉.跨域治理:京津冀社会管理协同发展的新趋势[J].河北学刊.2018

[6].曹堂哲.攻克战略性跨域支出绩效管理难题[N].中国财经报.2018

[7].周知.面向绿色跨域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卢硕岩.面向人社领域的跨域业务流程版本管理系统设计及研发[D].山东大学.2017

[9].陈怀平,李天姿,苑惠琼.“一带一路”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6

[10].张欢,高娜.我国跨域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机遇[J].城市与减灾.2016

标签:;  ;  

跨域管理论文-陈育庆,陶晶,何炜,沈伟富,袁贞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