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镜,成形+缝合术
稳定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尚成生,赵凤[1](2019)在《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治疗40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某院2018年治疗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Lysholm评分、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我们应学习采用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温俭,陈文明,胡芯源[2](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VAS评分、VAS评分改善率、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Cobb角均降低,其中实验组降低更显着;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腰背痛改善明显,术后患者后凸畸形率降低,脊柱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早期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30期)
王群星[3](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拣选58例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9例与研究组29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以及BI指数,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BI指数等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疗效显着。结论 PVP治疗方法相比于一般治疗能更好的消除患者的疼痛反应,改善生活能力,临床应用时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张滨[4](2019)在《压弯成形圆弧钢管拱平面内稳定性能研究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拱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受力结构体系,以其造型优美、结构轻盈及承载力高等特点广泛运用于建筑结构以及桥梁结构领域。稳定问题是拱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因素,尽管目前拱平面内稳定理论研究已较为全面,但各国学者及规范提出的拱平面内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的理论及公式均存在一定差异,压弯成形作为工程中常用的弧形钢管冷弯成形工艺之一,其残余应力对拱平面内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仍近乎空白,因此对压弯成形钢管拱平面内稳定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解析法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钢管压弯残余应力应变分布、圆弧钢管拱平面内弹性屈曲荷载以及考虑压弯残余应力应变的平面内弹塑性稳定承载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平面内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平截面假定等理论假设,建立钢管微元模型,利用平衡法推导出冷弯成形过程中钢管截面应力应变的理论解。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管压弯成形加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数值分析结果及理论解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压弯成形后圆管截面残余应力应变分布模式。编写参数化建模分析脚本,以实现模型的前处理建模及后处理分析过程的批量全自动化,从而提高建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结合纤维梁及初始缺陷添加技术,在验证有限元模型参数设置准确、合理的前提下,批量建立圆弧钢管拱平面内稳定分析模型。研究均匀受压圆弧钢管拱的平面内弹性屈曲问题,采用上述参数化建模分析方法,分析数值解后得到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拱的经典理论解,考虑屈曲前变形及拱轴线可压缩条件,提出基于弹性屈曲系数的圆弧钢管拱平面内屈曲临界荷载计算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初始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批量建立均匀受压拱以及压弯拱平面内弹塑性稳定分析模型。结合本文数值分析结果以及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不同几何参数以及压弯残余应力应变对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不同拱脚条件下,基于正则化长细比的均匀受压钢管拱平面内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以及压弯钢管拱平面内弹塑性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通过检验模型的数值解验证了本文设计公式的适用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3)
呼艳立[5](2019)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3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PVP术治疗,观察组57例联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Cobb角、脊柱后凸角、疼痛评分等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PVP能够有效恢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椎体高度,提升脊柱稳定,减轻疼痛,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更适用于体质较佳的老年患者。(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许宇达,徐荣明[6](2018)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4期)
许宇达,徐荣明[7](2017)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7年06期)
阮文礼,王守赟,李安石[8](2017)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一共有86例,对86例病人采取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共同治疗,对其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给予评价。结果手术之前,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47.9±7.8分,HSS评分为45.5±6.6分;手术以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90.4±12.6分,HSS评分为82.8±7.9分,手术以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采取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共同治疗,可以使病人的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9-21)
郑伟锋,庞合川[9](2017)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54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纳入到研究范畴内,所有患者均选择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显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关节恢复的优良率高达83.33%。结论对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率,值得临床广泛开展。(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74期)
伊广坤,刘丽[10](2017)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8例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随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痊愈人数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14期)
稳定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VAS评分、VAS评分改善率、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Cobb角均降低,其中实验组降低更显着;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腰背痛改善明显,术后患者后凸畸形率降低,脊柱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早期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尚成生,赵凤.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治疗40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2].温俭,陈文明,胡芯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
[3].王群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张滨.压弯成形圆弧钢管拱平面内稳定性能研究及设计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呼艳立.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许宇达,徐荣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8
[7].许宇达,徐荣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7
[8].阮文礼,王守赟,李安石.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探讨[C].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9].郑伟锋,庞合川.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10].伊广坤,刘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
标签: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成形+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