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情境教学的创设

谈谈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情境教学的创设

赵慧湘

摘要: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达成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又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是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就要求教师应率先转变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情境教学的创设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现状分析;必要性

一、现状分析

1.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情境在教学中不能受到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已推行很久了,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当前的高考指挥棒与社会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只为了追求高分,在教学中仍然以灌输式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和过度的做题、讲题,物理情境及其创设在课堂教学中不受重视。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实验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只会强调学生记或者背物理定义、公式。有些基本实验都不做,把应该演示的实验改为“讲”实验。结果学生缺乏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因而只能照葫芦画瓢,一旦题目的情景或设问发生变化,就无从入手。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不起来,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在教学中虽然创设了教学情境,但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完整不够确切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创设了许多物理情境,但是对于创设怎样的物理情境才能有效于教学并不是很明确。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味地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每个内容都加了小故事,有的为了使物理现象更直观,在教学过程中都添加了一些实验。还有一些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此创设情境。然而他们多数都认为只要创设了教学情境就可以有利于教学,并没有考虑到该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有效于教学。教师本身对创设的情景的意义以及可侧重利用的点没有仔细考虑清楚。以此为基础创设了情景,学生自然也不会了解这个情景的意义和作用,无法理解教师的苦心。这样情境就变成了一个花招,起不到应该的作用。对情境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得不好,而且运用能力也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物理将会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要创设出真正有效的物理情境,教学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就必须讲究一些教学策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注重情境创设的教学”成为课改以来物理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物理课堂创设了情境,这其中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使教学令人拍案叫绝;然而,一些热热闹闹、牵强附会的情境却让人忧虑。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怎样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广大同行的共同追求。精心创设各种适当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三、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高中物理的新概念、新知识,学生在接受前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照本宣科会显得空洞且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如果采用他们身边所熟悉的事或物创设适当的情境来引入,学生对新知识就很容易理解。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且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制作成投影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能把学生从书本一下子拉进实际生活中,把较难的物理问题生活化,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让他们解决,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求知的欲望一应而生,下面的课堂教学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物理的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物理情境下发生和发展的。其实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这样的,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而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活跃的创新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断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心理状态,积极思考,勤于摸索,敢于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精心地创设情景,注重物理过程分析,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学生有了探究能力就会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物理教学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恰当的情境,在学生熟知的范围内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去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顿悟。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的那种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品质。

4.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缩小物理和生活的距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在鲜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相互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如何创设鲜活的情境多下功夫。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也可以从新闻事情入手。生动活泼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授内容的接受度高,理解也会更透彻,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例如“小球在摆动中的机械能守恒”这一演示实验,这个操作简单,但能引人入神,悬念迭起,当教师将吊着的小球拉到鼻尖上准备放手时,学生就开始很担心了,小钢球会不会砸到教师的鼻子吗?当教师放开手小球摆动即将完成一个周期时小球非常接近教师的鼻尖,学生会惊叫,但最终没碰到教师的鼻子,这一演示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效果好,效率高。所以课堂上教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总之,创设好的情境,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情境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罗国忠.例说新课标中学物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陈丽萍.浅谈课堂教学生活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3(2).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邮政编码:532500

标签:;  ;  ;  

谈谈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情境教学的创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