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地面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境,种群,数量,鄱阳湖,放归,叶猴,荥经县。
栖息地面积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梁川[1](2016)在《洪泛区林地的开发对鱼类栖息地面积的影响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泛区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导致洪泛区林地糙率的改变。河漫滩也是河流洪泛区的一部分。洪泛区糙率的减小,会使河水流速增大,从而减小鱼类可用栖息地面积。因此,在洪水发生时,为了给鱼类提供避险场所,保护有效栖息地面积,需研究洪泛区林地的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利用River 2D软件模拟在一定频率的洪水条件下,不同的河漫滩糙率对应的鱼类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UA),分析了糙率的改变对河流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河漫滩糙率的降低,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河漫滩范围内WUA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河漫滩的特性对鱼类栖息地面积的影响很大。洪泛区植被的砍伐,会使鱼类栖息地面积减小。因此,应防止洪泛区的过度开发,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8期)
康君[2](2015)在《我市有野生大熊猫340只栖息地面积全国市州第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省林业厅的指挥下,我市各级林业部门于2011年10月至11月,在荥经县开展大熊猫调查试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完成了全市大熊猫及栖息地野外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全市共布设大熊猫调查样线和栖息地植物调查(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5-03-30)
康君,游飞[3](2015)在《雅安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全国最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康君 记者 游飞)雅安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雅安市现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54.8万公顷。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分布于全市8区县,占雅安国土面积的38%,占全省、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27%、21.3%,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这是记者3(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5-03-28)
王成栋[4](2015)在《大熊猫数量栖息地面积实现双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王成栋)全省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为202.7万公顷,均超全国总量七成。3月25日,省林业厅发布了我省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省在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5-03-26)
游章强,蒋志刚,李春旺,MALLON,David[5](2013)在《草原围栏对普氏原羚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欧亚草原区,建设草原围栏将草原围成家畜放牧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草原围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流域草原上的普氏原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濒危级物种.为了探索草原围栏对其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有围栏的区域内,普氏原羚昼间活动距离平均值为5081±1187m(湖东-克图分布区)和4110±912m(元者分布区),远远低于无围栏分布区中普氏原羚的昼间活动距离7223±546m(快尔玛分布区);(2)在建有围栏区域内的普氏原羚采食周期比无围栏生境中的短;(3)普氏原羚沿围栏行走的频次比例达81%;跳越围栏的行为频次比例为1.2%,从围栏底部钻过围栏的频次为17.8%;(4)建立围栏后,湖东-克图和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分别缩小为建立围栏前的20%和6%;(5)围栏降低了普氏原羚逃离天敌的能力.在元者和湖东-克图,直接被围栏挂住死亡的比例为5%,或因围栏限制了逃避天敌的能力而导致普氏原羚被狼捕食的比例为15%~20%.由此可见,草原围栏不利于普氏原羚生存,建议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家畜牧场进行综合管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16期)
冯宪斌,朱永久,李茜,何勇凤,赵建华[6](2013)在《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微生境模拟条件下,应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别评估了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HSI),建立了其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并初步估算了岩原鲤幼鱼的最小栖息面积.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栖息范围分别为砾石直径10~15cm、光照强度0.2~1.8lx、水深范围0~15cm(离底距离);其适宜性指数表达式分别为SIS=1.7338e-0.997x(R2=0.89,P<0.01,SIS为底质适宜性指数,x为砾石直径)、SIL=3.0121e-1.339x(R2=0.93,P<0.01,SIL为光照适宜性指数,x为光强)、SIW=2.4055e-1.245x(R2=0.97,P<0.01,SIW为水深适宜性指数,x为水深).算术平均法最适用于岩原鲤幼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估计,最适模型为HSI=(SIS+SIL+SIW)/3.共发现7组岩原鲤幼鱼建立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范围,其栖息地面积范围为628~2015cm2,平均值为1114cm2.(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曾娅杰[7](2011)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栖息地适宜性和保护区最小面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rccoisi francoisi)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叶猴属,为亚洲特有的灵长目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在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在中国仅分布在重庆、贵州和广西,其中贵州的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2008年10月和2009年7-8月,作者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3S (GIS, GPS和R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种群共记录到87群,其中样线调查共记录黑叶猴52群,分布于柏杨坪、泊水、长依坝、合同湾、红岩底、思渠、叁角木、新厂坝、学堂堡、雪花盖和杨家坝地区;访谈调查共记录35群,分布于柏杨坪、泊水、长依坝、合同湾、老四井、谭家场、新厂坝、学堂堡、雪花盖、杨家坝地区。(2)麻阳河、洪渡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山涧是黑叶猴的主要分布区,其中麻阳河的中下游,洪渡河的中游及其支流种群密度较大。麻阳河和洪渡河的上游虽然曾经是黑叶猴的主要分布区,但由于人为干扰大,调查中没有记录到猴群的活动和夜宿地利用痕迹。(3)在植被类型上,黑叶猴对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和灌丛的地区表现出了选择性,这些地区的优势物种主要为枫香、栲属、青冈栎、板栗、火棘和南方荚蓬等,而对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林表现出了明显的回避。(4)影响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位、郁闭度、到水源的距离、到农田的距离、到简易公路的距离和到大车路的距离。其中,黑叶猴活动点的主要特征为海拔较低、坡度大、坡位为中或上部、高郁闭度、距离农田、简易公路和大车路的距离较近。在坡向、植被综合盖度、到居民点和乡间小路上的没有表现出相关性。(5)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栖息地评价结果显示,由植被类型、地形因子组成的候选模型为最优模型(wi=0.649),总正确率为84.2%,可较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内黑叶猴的分布。其中构成模型的变量为灌丛(shrub)、阔叶林(broadleaf)、针叶林(conifer)、海拔(ELE)、坡度(SLO)、坡位(POS),表示为:f(x)=-1.207+3.667×shrub+0.456×broadleaf-0.330×conifer+0.007×ELE-0.144×SLO+0.371×POS(6)随着预测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增大,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适宜面积逐渐增大。当预测适宜栖息地面积占60%时,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为21322.97 hm2;占70%时,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为25137.77 hm2;占80%时,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为28569.17 hm2;占90%时,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为31946.11hm2,接近保护区的总面积。(7)调查结果显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为87群。而当预测的黑叶猴适宜栖息地面积占60%时,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适宜面积下可容纳的黑叶猴群数为120~425群,可以容纳当前的种群存活及增长。所以,我们认为,当前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可设定为21322.97 hm2。(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5-01)
田世民,王兆印,徐梦珍,张康[8](2010)在《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耦合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0年11期)
夏少霞,于秀波,范娜[9](2010)在《鄱阳湖越冬季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水位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了候鸟在越冬期的生态习性、食物选择及生境偏好等因素,确定了鄱阳湖候鸟栖息地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并运用RS和GIS技术,确定了典型年份以及特征水位下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同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栖息地面积及其内部结构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并从湿地与候鸟保护的角度,评估了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对候鸟栖息地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水鸟基本上都分布在莎草草滩、泥滩洼地和水深不超过60cm的浅水区;②在候鸟越冬的不同阶段,鄱阳湖湿地可以提供的候鸟栖息地面积为天然湿地面积的24%-63%,栖息地面积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冬春季的枯水位,没有对候鸟及其栖息地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水位在11~12m(吴淞高程)时,可以提供的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再升高,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小,当水位超过14m(吴淞高程)时,将可能无法维持现有候鸟的栖息需求。(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0年11期)
陶雄辉,杨明江,罗光德,山川,李阳[10](2010)在《大相岭山系原始密林中的熊猫部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经102度,北纬29度。 西北——东南走向,一列高山仿佛一道射线,从苍穹下射出200公里,这就是位于“蜀山之王”贡嘎神山右手方的大相岭。 岗连岭接、随地异名的巍巍大相岭,东蟠瓦(屋山)眉(峨眉山),西倾飞越,北生荥水,南临大渡。早在(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0-06-20)
栖息地面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省林业厅的指挥下,我市各级林业部门于2011年10月至11月,在荥经县开展大熊猫调查试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完成了全市大熊猫及栖息地野外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全市共布设大熊猫调查样线和栖息地植物调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地面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平,梁川.洪泛区林地的开发对鱼类栖息地面积的影响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
[2].康君.我市有野生大熊猫340只栖息地面积全国市州第一[N].雅安日报.2015
[3].康君,游飞.雅安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全国最大[N].四川日报.2015
[4].王成栋.大熊猫数量栖息地面积实现双增[N].四川日报.2015
[5].游章强,蒋志刚,李春旺,MALLON,David.草原围栏对普氏原羚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3
[6].冯宪斌,朱永久,李茜,何勇凤,赵建华.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13
[7].曾娅杰.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栖息地适宜性和保护区最小面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8].田世民,王兆印,徐梦珍,张康.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耦合机制研究[J].人民黄河.2010
[9].夏少霞,于秀波,范娜.鄱阳湖越冬季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水位变化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0
[10].陶雄辉,杨明江,罗光德,山川,李阳.大相岭山系原始密林中的熊猫部落[N].雅安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