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华:浅谈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论文

黄君华:浅谈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论文

【内容摘要】马克思通过对东方不发达国家的研究,形成观点认为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不发达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即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本文阐明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概念同时梳理其文献来源,分析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通过回顾、辨析国内学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争论以实现对这一思想更为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卡夫丁峡谷;思想价值;东方不发达国家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概念及其文献来源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东方的某些不发达国家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够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思想。该思想的提法源自于1881年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初稿,其中提到:“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而实际上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文献来源除了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几篇初稿以外,还有其他几篇文献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密切相关。马克思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评论家们对其《资本论》中关于原始积累一章的理解产生误解,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起源概述仅仅限于西欧,如果将其起源历史的概述延伸扩展成为一般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那就违背了他的初衷,这是对他的过度侮辱,他坚决反对把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作为标尺来衡量东方的发展道路。而除此之外,在1882版《共产党宣言》中,他再次谈及俄国,认为俄国从1848年到1849年这期间发生的革命被欧洲资产者看做是帮助他们应对无产者的救星。这些论述实际上都极大地丰富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的内涵。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马克思的5种社会形态理论进一步充实。在世界史的视角下,如何科学地认识之前的种种古老甚至落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历史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极具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从俄国关于未来社会选择何种发展道路的争论中,犀利地察觉到问题关键所在,因此在仔细研究俄国现实国情的情况下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有益补充,因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更多的是立足于西欧历史发展进程而总结出的理论,在世界历史业已形成的背景下,针对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研究必然对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研究,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为东方国家尤其是俄国指出了可能的发展道路,这一思想是有针对性地、基于当时俄国的农村公社的具体发展而提出的。马克思指出俄国的农村公社具有与西欧国家所不具备的历史条件,在一定的时机下和一定的条件下发动革命并同时与欧洲的革命相结合是可能实现对资本主义跨越的。欠发达国家能否从落后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跨越资本主义,这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共产党人所密切关心的重要现实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在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打击后,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巨大的考验与挫折进入了低谷期。这使得共产党人对这个发展了七十多年的国家的解体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一切关心社会主义运动前途命运的仁人志士都必须思考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误会,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现实问题。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无疑对这一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三、国内学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争论

(一)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的争论。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不是马克思的正式主张,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居于何等地位。明确这一问题,对认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理论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观点看来,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马克思正式的理论主张而只是他在思想酝酿过程中的某种假设;另一种观点则针锋相对地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马克思慎重思考的结果,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是不能否认的。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作文”的源泉,虽然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真正明白生活就是作文。

(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关系问题。关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关系问题,是主要的热点和分歧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俄国、中国等开创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是不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的验证;另一方面,当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成就是否表明他们已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进入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才算跨越。而与此相对,有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其社会性质,这就已然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也有学者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在实际层面上并没有得到延续,和后来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并没有实质关系。总而言之,这些争论的焦点归根到底乃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标准的争论。

(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关系的争论。马克思在晚年是否提出了与他早年有巨大差异的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晚年提出的道路设想与早年所提的道路设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部分学者对于马克思晚年关于对社会主义道路有不同设想的观点基本肯定,但在其与早年设想的关系上存在着分歧。总而言之,这一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对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与早年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关系的问题。

四、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再认识

第二,要完善对于不负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惩治力度,轻则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剥夺其审计资格。只有加大惩戒力度,才能让这些中介机构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起到外部的补充作用。

(一)马克思反对将西欧的发展模式简单地套用在俄国现实情况上。马克思明确反对俄国简单地套用西欧的发展模式,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了评论家对其《资本论》中关于原始积累一章的理解产生的误解,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起源概述仅仅限于西欧,如果将其起源历史的概述延伸扩展成为一般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那就违背了他的初衷,是对他的过度侮辱,他坚决反对把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作为标尺来衡量东方的发展道路。同样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俄国农村公社的落后生产力导致了俄国如果要跨越“卡夫丁峡谷”则需要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但这种成果只能由内产生,所以必须有“俄国革命”,反对直接采用西欧发展模式。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无疑表明了马克思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态度反对将西欧的发展模式简单地套用在俄国现实情况上,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指导现实的具体实践。

(二)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有前提条件的跨越。马克思认为如果具备条件,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可以实现的。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基于俄国的农村公社当时的现实条件及其基本性质提出的,并就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进行阐述。撇开马克思当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前提条件,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得出的结论就失去其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了。具体而言其前提条件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俄国农村公社具有双重特征,它的存在就为公有制战胜私有制提供了的可能性。第二,俄国内部必须发生革命,俄国农村公社的落后生产力导致其要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吸资本主义积极成果,但这种成果不能从资本主义而来,只能由俄国内部产生,但短期内其自身也无法创造出如此巨大的成就,所以要挽救俄国的公社必须要有“俄国革命”,并使其成为优于资本主义的新生因素。第三,要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除去自身内因外还需要外部因素的作用即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补充。马克思在对查苏利奇的回信中以及1882版《共产党宣言》中皆强调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对俄国实现跨域“卡夫丁峡谷”的重要作用,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作者简介】

黄君华(1990~),女,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廖丹(1989.12~),女,四川雅安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实施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机械、木讷的工业复制品,而是要给学生们其成长所需要的阳光和养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按照其成长蓝图茁壮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数学课堂的个性化建设,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黄君华:浅谈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