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外热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室外,气候,居住区,数值,现场,阈值。
室外热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盛景四,张伟,刘欢[1](2019)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动漫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微气候条件下绿化和水体两种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改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就绿化降温效果而言,乔木>灌木>草坪,且以草坪与高大乔木组合形式的效果为最佳;将水体设置在建筑的夏季上游风侧,夏季降温范围更广,冬季则可小幅提升建筑附近空气温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林生凤[2](2019)在《特定条件下水景观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景观作为现代化住宅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将对周边热环境产生的影响尚未可知。以静水类水景观镜湖和游泳池为例,分别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水景观对周边温湿度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镜湖水景观起到明显"降温增湿"的作用,离镜湖1 m处测点的降温幅度和增湿幅度明显比20 m处测点的大,最大温差可达3℃,最大相对湿度差可达4.5%,镜湖对周边的环境具有提高空气湿度和保持冬暖夏凉的效果;而水景观在不同气候分区对热环境的影响基本相同,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刘姝宇,谢祖杨,宋代风,沈小洁[3](2019)在《闽东南沿海城市高层住区布局与室外热环境优化——以厦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气候恶化的客观现实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转型战略为城市住区建设提出应对城市气候问题、优化室外热环境的艰巨任务。以厦门市高层住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住区布局与室外热环境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住区设计形态生成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布局优化改善室外热环境的思路具可行性;多指标均值综合得分评价体系可作为室外热环境分析的有效工具;建设用地方位、组团规模、建筑排布、绿地布局等均可对室外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期刊2019年18期)
张瑞华[4](2019)在《应用ENVI-met模拟室外热环境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观测资料,应用ENVI-met模拟软件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不同下垫面温湿度状况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模拟结果和观测比较吻合,多云天气比晴天温度低、湿度大,ENVI-met软件可以合理模拟微尺度环境。(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胡静文[5](2019)在《广州市老人院室外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从上世纪末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城市空间适老性设计亟待关注与提升。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多参与室外活动能有效保持生活活力和主观幸福感,而目前关于室外环境适老设计的研究及规范多为无障碍空间设计方面,对室外热环境的适老性研究关注不多,针对湿热地区气候条件的研究更少。因此,揭示老年人对室外热环境感受与评价,验证热舒适性的存在并探讨与空间利用和热环境有关的问题,通过将研究结果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揭示湿热地区老年人室外热舒适性和空间利用情况,有助于营造受欢迎的适老室外环境。本论文以探索湿热地区老年人冬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研究为基础,以课题示范工程、样本量集中的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通过对热环境与老年人活动相关性的研究,尝试总结提出湿热地区老年人室外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为湿热地区当代室外环境适老设计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叁项工作:(1)广州市老人院室外热环境实测研究。本文以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通过冬夏两季实地气候测试、热舒适现场调查问卷和老年人室外活动行为观察注记,获得老人院各气候数据(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状况和老年人室外活动相关特征。(2)湿热地区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的PET阈值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与问卷结果的整理,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老年人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3)湿热地区适老化室外热环境设计策略的提出。研究基于对老人院测点热环境和老年人活动相关性的分析,明确老年人季节热环境参数偏好、室外活动时间选择和空间选择,冬夏季进行室外活动的热环境需求,从营造适宜老年人的室外热舒适环境的角度,尝试提出了基于湿热地区的适老化室外热环境设计策略。本研究以广州市老人院个案研究为例,提出湿热地区老年人室外热舒适阈值和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为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方法参考与设计指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7)
黄宾,王燕飞,吕良[6](2019)在《冬季校园室外热环境的实测与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校园建筑组团为研究区域,进行气候环境影响因子的现场实测,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ENVI-met对室外微气候进行模拟分析以及结果讨论。模拟出城市的微气候尺度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平均辐射温度等气象参数并与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景观层面有待改善之处和改造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刘晶[7](2019)在《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城市下垫面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日益突出的热岛现象影响着城市环境的舒适性,人们对夏季室外环境唯恐避之不及,由此导致夏季建筑空调制冷能耗的大量供应,加剧了能源的短缺。通过对景观要素的合理设计,能够有效调节局地微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室外环境的作用。从景观设计要素出发,对前人所做的室外热环境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探讨景观空间布局、水体景观、植被配置、铺装材料等景观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4期)
林秀瑛[8](2019)在《室外热环境对于居住区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做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05期)
罗涛,邓勤犁,文远高,王乾坤[9](2019)在《武汉市高密度居住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高密度居住小区夏季热环境的特点,通过对武汉市某高密度居住小区在夏季典型气象日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风向进行现场实测,定量的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高密度居住小区的热环境现状以及不同的建筑,区域绿化和水体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居住区的热环境较一般地带差,且与区域内的建筑布局有关,高密度居住区内空气温度较气象站高出3℃,平均风速低0.5 m/s。位于混凝土柏油路面上的测点上方空气温度整体相对其他测点要高,接着是花岗岩硬质铺地,位于绿化草坪内的温度最低。其次位于围合式建筑布局区域的温度较行列式布局高,当城市下垫面类型相同时,测试区域的绿化遮阳和建筑阴影对热环境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1期)
高潮,梁浩,于航[10](2018)在《绿化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以上海某停车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海地区夏季炎热的环境现状,本文为某高校停车场设置了绿化改良方案,通过现场实测与ENVI-met模拟的方法,定量预测了绿化对该场地夏季热环境的改善作用。主要结论有:1)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在全天温度峰值时刻最为明显,全天平均降温0.71℃,增湿2.35%。地面铺装改为植草砖后,与水泥相比全天平均降温12.67℃,效果显着。2)绿化减少了环境WBGT超过阈值的时间(对于室外行人,可减少1.5 h/天),降低了环境过热对人体的安全隐患。3)未设置绿化的案例全天有约8 h的SET超过限值,增加绿化后植物遮挡大量太阳直射辐射,使得SET显着降低,全天均处于限值以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舒适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8年12期)
室外热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景观作为现代化住宅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将对周边热环境产生的影响尚未可知。以静水类水景观镜湖和游泳池为例,分别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水景观对周边温湿度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镜湖水景观起到明显"降温增湿"的作用,离镜湖1 m处测点的降温幅度和增湿幅度明显比20 m处测点的大,最大温差可达3℃,最大相对湿度差可达4.5%,镜湖对周边的环境具有提高空气湿度和保持冬暖夏凉的效果;而水景观在不同气候分区对热环境的影响基本相同,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外热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盛景四,张伟,刘欢.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仿真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
[2].林生凤.特定条件下水景观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J].能源与节能.2019
[3].刘姝宇,谢祖杨,宋代风,沈小洁.闽东南沿海城市高层住区布局与室外热环境优化——以厦门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9
[4].张瑞华.应用ENVI-met模拟室外热环境的初步研究[J].河南科技.2019
[5].胡静文.广州市老人院室外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黄宾,王燕飞,吕良.冬季校园室外热环境的实测与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19
[7].刘晶.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究[J].现代园艺.2019
[8].林秀瑛.室外热环境对于居住区的影响因素[J].居舍.2019
[9].罗涛,邓勤犁,文远高,王乾坤.武汉市高密度居住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实测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10].高潮,梁浩,于航.绿化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以上海某停车场为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