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袭性牙周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论文文献综述
于兰,吕敏敏[1](2019)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的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和牙周再生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美学改善效果。结果:牙周一般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值(Attachment loss value,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D、AL、SBI、PLI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牙齿松动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0度松动牙齿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组内前后比较,对照组牙齿松动度情况无明显改善,而观察组0度松动患者数明显升高(P<0.05),Ⅲ度松动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牙槽骨缺损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均显着增加(P<0.05),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着减少(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牙槽骨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牙槽骨缺损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美学评价:观察组患者的视觉类比刻度尺法(Visual analog scale method,VAS)和粉红美学指数(Pink aesthetic index,PES)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不仅能够对患者炎症进行有效控制,还能有效提高治疗后的美学评价,改善牙槽骨缺损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洁,夏凤君,王慧[2](2019)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期间牙齿缺失和牙槽嵴骨丢失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治疗期间牙齿缺失情况和牙槽骨的变化,以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GAgP患者临床资料,472颗牙齿经过牙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测患者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CI),并测量其牙槽嵴顶灰度值(HU)和牙槽嵴顶高度(%),确定患者牙齿脱落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患牙脱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其BI,CAL,PD均有显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总体牙槽嵴顶高度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嵴HU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吸烟是导致GAgP患者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结论:GAgP患者经过治疗能有效改善牙齿缺失和牙槽嵴骨丢失。(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钱文慧[3](2019)在《龈下喷砂用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纵向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纵向评价龈下喷砂用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牙周维护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GA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完成牙周基础治疗进入维护期后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的变化,于治疗后1、3、6、12个月复查并予以龈下喷砂,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牙齿松动度(TM)。结果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PD和CAL值在切牙、第一恒磨牙以及全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TM逐渐变小。龈下喷砂过程中患者的平均疼痛值为1.55。结论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对GAgP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龈下喷砂进行的定期牙周维护不仅可减轻患者的根面敏感,而且使多项临床指标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明显改善,确保了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5期)
杜仁杰,焦剑,周彦恒,施捷[4](2019)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叁维模型,在Ortho Analyzer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着提升(84. 5±20. 9 vs. 105. 3±22. 6,P <0. 001),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着提升(68. 9±9. 1 vs. 83. 7±6. 3,P <0. 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着提升(P <0. 001),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着提升(P <0. 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着的相关关系(P> 0. 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 <0. 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着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林美慧[5](2019)在《非手术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不同牙周袋深度位点的影响及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不同牙周袋深度位点的影响及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分析。方法:以笔者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对象,均展开非手术治疗,每个象限取1个位点,分析治疗前后不同位点疗效及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特性。结果:30例患者,共取120个位点,治疗6个月后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牙周袋深度、邻面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较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菌斑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较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机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较牙周袋深度减少≤2mm的位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聚集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疗效受牙周袋深度影响,经非手术治疗后牙周袋较深的位点仍然有感染存在,需持续抗感染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刘萍萍[6](2019)在《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组,替硝唑治疗组采取全身应用抗生素替硝唑辅助牙周基础治疗,阿奇霉素治疗组则采取全身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侵袭性牙周炎疗效,侵袭性牙周炎炎症吸收时间、侵袭性牙周炎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炎症指标、生活质量,不良作用。结果:阿奇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替硝唑治疗组,治疗后阿奇霉素治疗组牙周炎炎症指标、生活质量均优于替硝唑治疗组,侵袭性牙周炎炎症吸收时间、侵袭性牙周炎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替硝唑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全身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黄辉[7](2019)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不同类型进行分组,将42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定为对照组,42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探诊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及菌斑指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均存在显着优势,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朱亚桥,陈丽娟,刘一[8](2019)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长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治疗中的长期临床疗效,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4名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器械治疗,联合使用牙周袋内缓释剂和全身抗生素。牙周治疗后12周,每3~6个月行牙周维持治疗。比较基线与治疗后6周、12周和1年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clinia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的变化。结果:与基线相比,牙周治疗后6周、12周及1年的PD、CAL和BI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相较治疗后6周,PD变化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相较治疗后12周,PD、CAL和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规范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安全有效;定期牙周维持治疗对牙周炎的长期疗效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善麟,杨番[9](2019)在《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沪东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6例GAg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局部组、全身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彻底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在此基础上,局部组将米诺环素局部注射到牙周袋的底部,1次/周,连续给药4周;全身组患者口服阿奇霉素,0. 5 g/d,连续给药3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的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各组治疗后BI、PLI、CAL、P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1),局部组降低更显着(P <0. 01),各时间点间BI、PLI、CAL、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各指标组间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治疗后TNF-α、PCT、hs-CRP、IL-6均低于治疗前(P <0. 01),局部组降低更显着(P <0. 01),各时间点间TNF-α、PCT、hs-CRP、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各指标组间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局部注射米诺环素、口服阿奇霉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GAgP均有显着治疗效果,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牙周相关指标与炎症反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4期)
高永奇[10](2019)在《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药物对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9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4个阶段的治疗,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对照组选择在全口龈下刮治后1d使用抗生素,而观察组则在龈下刮治前30~60min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牙齿松动情况,评估短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牙齿松动分级为0级的比例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侵袭性牙周炎,在基础治疗中,于龈下刮治前1d使用抗生素可取得显着的短期疗效,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侵袭性牙周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治疗期间牙齿缺失情况和牙槽骨的变化,以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GAgP患者临床资料,472颗牙齿经过牙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测患者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CI),并测量其牙槽嵴顶灰度值(HU)和牙槽嵴顶高度(%),确定患者牙齿脱落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患牙脱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其BI,CAL,PD均有显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总体牙槽嵴顶高度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嵴HU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吸烟是导致GAgP患者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结论:GAgP患者经过治疗能有效改善牙齿缺失和牙槽嵴骨丢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袭性牙周炎论文参考文献
[1].于兰,吕敏敏.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疗效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9
[2].陈洁,夏凤君,王慧.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期间牙齿缺失和牙槽嵴骨丢失情况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9
[3].钱文慧.龈下喷砂用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纵向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
[4].杜仁杰,焦剑,周彦恒,施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林美慧.非手术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不同牙周袋深度位点的影响及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
[6].刘萍萍.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7].黄辉.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朱亚桥,陈丽娟,刘一.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长期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9].杨善麟,杨番.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9
[10].高永奇.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