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系统论文-王继鹏,金云智,李伟

勘探开发系统论文-王继鹏,金云智,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勘探开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互通,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流程配置

勘探开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鹏,金云智,李伟[1](2019)在《勘探开发数据整合之ETL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多元异构数据源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数据资源一次采集,全局共享的体系。通过对ETL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等技术的研究,结合软件工程原理设计出ETL系统,该系统实现数据源配置、迁移视图管理,迁移规则管理、迁移任务管理和迁移过程监控等功能。ETL系统的实现解决现有勘探开发专业数据库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数据从各专业数据库采集,通过ETL系统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把数据实时同步到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2期)

安轶文[2](2019)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应用的现状、优势和具体应用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惠心怡,牟菁[3](2019)在《系统集成云上行——胜利油田建成勘探开发集成服务云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油田建设油田企业勘探开发集成服务云平台,基本实现与集团公司石化智云的深度融合,具备了专业应用集成、业务组件共享、公共服务支撑和系统快速交付等四项服务能力,解决了过去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功能重复开发、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期刊2019年05期)

沈鑫[4](2019)在《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软件控制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野外勘探通常地理环境恶劣,使得勘探技术受到局限,勘探工作面临挑战。因此,提升勘探设备的性能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尤为重要。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软件控制系统是采集节点设备控制管理和采集数据处理的重要平台,是地震勘探设备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当前主流的地震勘探系统多为有线传输,对于复杂的勘探地理环境来说存在诸多不便。因此,提升设备便携性以及开发适合勘探系统配套使用的软件控制平台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是基于Windows平台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应用软件设计,实现了可视化的软件界面和无线采集传输网络服务器功能。可视化的软件界面内容包括节点信息列表显示、节点相对位置绘图、测线与道号分配、数据传输控制流程提示等功能。通过已构建的采集传输网络服务器与无线采集系统中的节点建立Socket连接,发送界面的参数配置指令和数据传输控制流程指令,并将采集的数据回传到服务器。采用标准化的SEG-Y格式对接收到的地震采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并以单道和多道数据可视化的方式监控无线数据采集质量。为了确保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系统中的网络服务器与无线采集传输系统中的节点之间通信的可靠性,网络服务器采用异步非阻塞完成端口的方式进行创建。通过多线程的方式管理节点客户端,实现地震勘探数据的同步采集与高效存储。本文设计的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软件控制系统作为采集系统的参数配置、节点数据传输状态的可视化及数据接收与存储的中枢,为整个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罗思凡[5](2019)在《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针对传统有缆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的种种弊端,目前地震勘探无线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是在课题组总体设计的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系统框架下,开展了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开发研究。完成了单分量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AD转换、数据存储以及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发送数据等研究开发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叁分量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相应功能。数据采集端采用动圈式检波器,选用精度高达32位、采样率最高可设置为4000Hz的AD转换器ADS1282对模拟地震信号进行采样转换,以满足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要求。由于无线采集节点采用的供电电池能量有限,为了延长无线采集节点的野外工作时间,选用STM32L1和STM32L4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为解决传输网络不佳、掉电等意外发生而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开发的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具有本地存储功能。通过移植FatFs文件系统,将AD转换后的地震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写入大容量存储器TF卡中,以便随时根据振动的震源时间读取相应的采集数据。针对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本系统采用GPS授时和单片机定时器计时两种方式,使时间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并且可定期对地震数据采样时间进行同步,基本能满足时间同步性的需求。为达到将地震勘探无线采集系统中的采集数据及时传输的目的,采用基于WiFi和ZigBee的混合网络无线传输方案,将由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中存储的采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汇集到采集中心。其中,低速、低功耗的ZigBee协议用于上位机和采集节点之间的命令传输,系统上线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高速、高功耗的WiFi则只用于传输大量的地震数据,仅在需要传输数据时开启。多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日益成为主流的地震勘探技术,本文设计了叁分量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同时接收地震波的X分量、Y分量、Z分量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王莹[6](2019)在《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源同步控制系统是地震勘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证震源激发时刻和地震数据采集启动时刻的同步,能否实现精确同步直接关系到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针对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中同步方案复杂、系统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系统节点的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包括节点各模块内部的硬件实现和模块间的通信连接;(2)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包括系统异构无线网络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并自定义了一套用于地震勘探系统的数据通信格式,来完成对整个系统同步过程的控制;(3)在分析现有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同步方案用于实现系统同步;(4)在分析后同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连续阈值和求导的震源激发检测方法和基于秒脉冲(Pulse Per Second,PPS)时标测频的系统节点时钟同步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与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基于异构网络的无线传输方案设计。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电台完成系统节点之间的通信,而本文采用低功耗自组织网络完成译码器与网关/编码器节点之间的通信,并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完成网关/编码器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该方案在保证系统通信功能的同时,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功耗和成本,而且使通信系统具备了组网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地震勘探环境;(2)后同步方案设计。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采用同步时序控制方式可以实现20μs左右的同步精度,但该方案同步过程复杂,并且需要在施工前进行人工干预完成对系统各种时延的测定及补偿,加大了施工难度。鉴于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后同步方案,该方案在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已经开始采集的前提下进行震源引爆,然后将采集到的精确的震源激发时刻回传至每一个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各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定位震源激发时地震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有效数据的上传。后同步方案方法简单,同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系统的同步误差在250μs以内,满足震源同步控制系统1ms以内的同步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刘秀峰[7](2019)在《基于GIS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以手工、纸质为主的传统地质资料分析、管理方式将代之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空间分析、资源调配为主要内容的地理信息技术,朝着地学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分析、管理方向发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国内目前还没有成套的、针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即使在国外也非常罕见。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迫切需要自主研发一套针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论文在对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相关数据资料及软件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西山煤田郑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对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井位信息、排采数据、地质资料等进行整合管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从数据存储到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GIS可视化分析模块。其中,数据存储模块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采用ADO.NET技术与桌面应用程序交互;数据分析模块为基于C#的桌面应用程序,实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相关数学方法;GIS可视化分析模块则基于开源的GIS类库DotSpatial进行开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区域地质信息空间可视化、空间信息共享、辅助决策等方面具有许多突出优势。它的开发将为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以及信息查询等带来诸多便利,为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代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晨,马捷[8](2019)在《“最强大脑”助力高效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石油局工区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每天都有海量生产经营数据产生。近年来,该局以建设智能油气田为目标,着力打造“一个数据中心,两个业务入口,六大运行平台”,系统整合众多信息孤岛,实现勘探研究、石油工程、气藏开发、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追踪和实时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02-25)

马超,马光华,李力[9](2018)在《“云端”涌出大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6日,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研究室主任张博明在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及应用平台(A6)上,打开南堡401X16井“数字井史”模块,从井位设计到钻井、录井、测井、试油(气)、生产,全生命周期资料一目了然,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他眼前。冀东油(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8-10-26)

唐华强,姜自然[10](2018)在《基于油气勘探开发应用教学的油气从业人员能力评定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是国家战略资源、经济命脉。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输入到我国石油工业体系中,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石油教育明显同质化,学生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学校、石油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等。本文从用人单位需求入手搜,分析单位需求,然后制作相应的网站系统,使单位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7期)

勘探开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应用的现状、优势和具体应用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勘探开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继鹏,金云智,李伟.勘探开发数据整合之ETL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矿业.2019

[2].安轶文.石油勘探开发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

[3].惠心怡,牟菁.系统集成云上行——胜利油田建成勘探开发集成服务云平台[J].中国石化.2019

[4].沈鑫.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软件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9

[5].罗思凡.地震勘探数据无线采集节点的AD转换与数据存储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9

[6].王莹.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9

[7].刘秀峰.基于GIS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陈晨,马捷.“最强大脑”助力高效管理[N].中国石化报.2019

[9].马超,马光华,李力.“云端”涌出大智慧[N].中国石油报.2018

[10].唐华强,姜自然.基于油气勘探开发应用教学的油气从业人员能力评定系统[J].科技风.2018

标签:;  ;  ;  ;  

勘探开发系统论文-王继鹏,金云智,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