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壁注论文-韩元

李壁注论文-韩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壁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安石诗,李壁注,活字本,勘误补正

李壁注论文文献综述

韩元[1](2018)在《《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勘误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活字本《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虽然已被学界关注并陆续点校出版,但仍有大量漏校的内容,讹、脱、倒、衍时有发生。有些讹误是在版本流传中产生的,与李壁本人无关;但也有一些讹误是李壁个人造成的。总之,这些讹误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笔者现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为例,对李壁注重新进行校勘,并将其中尤为重要的讹误列举出来,共89条。(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董岑仕[2](2016)在《王安石诗李壁注引朱熹说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石诗李壁注初版于1214年,其后,补注本(约1220年)和增注本(1230年)先后刊行。通过稽考,可以发现,在补注和庚寅增注中,曾引用李道传池州刊本《朱子语录》(初版于1215年)以补充诗学阐释、历史背景、道学思想。从注、到补注、再到庚寅增注的修订和编纂过程中,李壁引用新刊书籍对原有的注释进行补充和修正,而这样的引用,与李壁注初刊本中引用《四书章句集注》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本文也由此窥探李壁注"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的诗学阐释方式,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宋代理学思想传播与印刷文化发展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6年02期)

韩元[3](2016)在《论李壁注在宋诗宋注中的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李壁注的特点,除前人提出的以史证诗、文学阐释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叁个方面可以继续讨论:一是李壁在注释中经常把自己和王安石联系到一起,十分注意凸显其个人意识;二是李壁注不但以史证诗,更重要的是他在以诗证史方面也有体现,开钱谦益诗史互证之先河;叁是李壁注中的诙谐色彩在其他诗注中十分少见。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其个人因素,比如李壁与王安石有相似的出使经历,出身于史学家庭等,但其中也有大的社会背景,比如学术的发展,宋代的党争等等。这些新特点正是在个人与社会因素合力下形成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韩元[4](2016)在《王荆公诗李壁注版本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一般认为清绮斋初刻本王荆公诗李壁注源于元大德十年毋逢辰本,但这一论断存在缺陷:一,清绮斋初刻本中有部分注文非毋逢辰本所有;二,清绮斋本文字信息与毋逢辰本有较大差异;叁,清绮斋本中的许多错字、缺字在毋逢辰本中是正确的,完整的。大德五年的王常本与毋逢辰本虽都为元刻本系统,但二者间有重要差异:1,毋本中存在许多王本中没有的李壁注;2,毋本文字信息与王本相差较大;3,毋本对王本有大量删节。此外,刘辰翁评点也存在诸多问题:一,大德本存在的评点在朝鲜活字本中大量缺失;二,刘辰翁评点被误作李壁注;叁,朝鲜活字本中的评点,间有讹误,可用大德本校勘。(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李晓黎[5](2012)在《《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二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是价值最高的宋诗宋注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但对于李壁注对王安石诗歌艺术层面的触及和讨论,学界重视仍然不够。一方面,李壁对王安石诗歌师法韩愈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体察,于注文中多有表露,这是尤其不应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李壁注诗,意、艺并重,在解释名物、典故以及补充本事的同时,谈诗论艺的倾向尤其突出:他不但大量摘引宋诗话的内容,还常常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王安石诗歌的句法、对仗、用字等方面进行灵活、简洁的艺术评价,提升了诗注的艺术趣味,增加了诗注的弹性,给原本呆板、生硬、枯燥的诗歌笺注注入了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任群[6](2012)在《增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引诗正讹七十六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已经有学者撰文指出李壁所注王安石诗歌,引诗错误不少,并为之正讹。在此基础上,可再增补七十六则。(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2年02期)

寿涌[7](2009)在《考《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误收他人诗叁首》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以后的学者曾对王安石的诗歌做过不少补遗工作,其中以李壁的搜集为最多。一般认为,比起《临川先生文集》来,李壁搜集到的王安石诗歌要多出七十二首,这自然是件好事情。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些是误收的,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之。除了学术界已经公认的若干首之外,文中以《全宋诗》为依据,又新发现此书误收有其他叁人的诗歌各一首。被误收的叁人是:梅尧臣,赵湘,欧阳修。(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巩本栋[8](2009)在《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宋刻残本等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大致梳理出是书编撰、刊刻和流传的过程,并认为,李壁不但是"补注"的撰者,也是"庚寅增注"的作者;刘辰翁删节、评点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元大德五年王常刊本,保存了宋本的主要内容,其价值不可轻易贬低;大德十年毋逢辰刊本等试图复原宋本原貌,于注文内容一无所增;李壁注《王荆文公诗》朝鲜活字本虽相当忠实地保存了宋"庚寅增注"本的原貌,但宋本有而朝鲜本无的注文,并不在少数;至于朝鲜本只保留刘辰翁评语中正面评价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内容,而将带有贬义的批评文字删去,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鲜士人对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接受。(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9年01期)

汤江浩[9](2006)在《李壁注荆公诗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着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底本与今所见詹大和本、王珏本虽属同一系统,但差别较大,当为更早的版本。(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06年02期)

汤江浩[10](2006)在《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李壁注荆公诗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李注蓬左文库本,从分析其版本特征入手,进而对“李注”被删节的过程、“庚寅增注”与“补注”的关系、“庚寅增注本”以及刘评本的作者、成书过程、思想倾向等问题进行了纵横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李壁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安石诗李壁注初版于1214年,其后,补注本(约1220年)和增注本(1230年)先后刊行。通过稽考,可以发现,在补注和庚寅增注中,曾引用李道传池州刊本《朱子语录》(初版于1215年)以补充诗学阐释、历史背景、道学思想。从注、到补注、再到庚寅增注的修订和编纂过程中,李壁引用新刊书籍对原有的注释进行补充和修正,而这样的引用,与李壁注初刊本中引用《四书章句集注》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本文也由此窥探李壁注"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的诗学阐释方式,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宋代理学思想传播与印刷文化发展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壁注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元.《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勘误补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2].董岑仕.王安石诗李壁注引朱熹说小考[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6

[3].韩元.论李壁注在宋诗宋注中的新特点[J].中国文学研究.2016

[4].韩元.王荆公诗李壁注版本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

[5].李晓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二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任群.增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引诗正讹七十六则[J].中国韵文学刊.2012

[7].寿涌.考《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误收他人诗叁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

[8].巩本栋.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J].文学遗产.2009

[9].汤江浩.李壁注荆公诗考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6

[10].汤江浩.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李壁注荆公诗发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李壁注论文-韩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