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丽史莉萍王立红(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346-02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不断地延长。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值得全社会关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致使抵抗力、应激力、代偿力逐渐降低,在心理上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因此在护理好疾病的基础上,应注意对人的全面护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对10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实施了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50例,女5例,年龄65-85岁,平均72岁。住院时间最长7年,最短2周。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2.1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感较普遍,且来自各方面。由于权势失落而诱发孤独,主要发生于离退休的领导人员;群体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是多数离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不适应所致;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由于子女种种原因,忽略或忽视了对他们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因此他们深深体验着孤独和苦楚。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1]。
2.2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方面。到了老年身体各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身体功能很敏感。对经济保障的担忧,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
2.3适应性差: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逐渐趋于被动,依恋已有习惯,较少主动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2.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慢:老年人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准确性,担心闪失,宁愿牺牲速度也要少犯错误。
2.5趋于保守:老年人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并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因此而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爱发牢骚。
2.6回忆往事: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为朝向内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事情也容易联想到往事。
3老年人的护理措施
3.1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老年人在住院时,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地进行接诊,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医院内环境及病房的各种护理设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使他们感到生活充实,情绪乐观。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要主动、热情、友好地介绍自己,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拉近护患关系。同时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他们。做检查时,护士全程陪同,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
3.3尊重、关心、体贴老人:老年人思维反应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有时一个问题要交代好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并且要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病情,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2]。平时工作中,要多深入病房,关心患者疾苦,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而这些又是促使患者主动与护士交谈的基础,当老人愿意把自己的忧虑、苦闷告诉护理人员时,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4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患者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
3.5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疾病的诊治、护理及预后情况如何,并希望医护人员重视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我科实行健康教育,每天早晨让护士跟着医生一起去查房,然后护士再根据患者病情收集资料,准确、通俗给他们讲解病情的发展、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并及时了解他们的用药后效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到慎言守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耐心讲解,不用含糊语言来搪塞患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教会其家属或保姆做好家庭护理,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性和懒惰性,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3.6坦然面对现实:通过与老年人的沟通,让其充分认识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关键是使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4体会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让老年患者感受到理解与尊重,让其在情感上得到关怀、照顾和支持,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抑郁、焦虑、悲观、孤独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促进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2]姜秀兰.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