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垫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减震胶垫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的外端面,所述内壳体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座,所述减震胶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热管,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机壳盖的一端,所述机壳盖的四周开设有热管孔,所述机壳盖的中间开设有转轴后开口,所述机壳盖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该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设置两个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减震腔,内壳体的内部设置减震胶座,双层减震保护的设置让整个机壳更加稳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垫(2)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减震胶垫(2)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4)的外端面,所述内壳体(4)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座(5),所述减震胶座(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热管(6),所述外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外散热开口(7),所述内壳体(4)的表面开设有内散热开口(8),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前开口(9)和散热孔(10),所述外壳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机壳盖(11)的一端,所述机壳盖(11)的四周开设有热管孔(12),所述机壳盖(11)的中间开设有转轴后开口(13),所述机壳盖(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垫(2)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减震胶垫(2)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4)的外端面,所述内壳体(4)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座(5),所述减震胶座(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热管(6),所述外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外散热开口(7),所述内壳体(4)的表面开设有内散热开口(8),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前开口(9)和散热孔(10),所述外壳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机壳盖(11)的一端,所述机壳盖(11)的四周开设有热管孔(12),所述机壳盖(11)的中间开设有转轴后开口(13),所述机壳盖(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和机壳盖(11)活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凸起环,机壳盖(11)的内部也设置有一圈凸起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胶垫(2)、减震弹簧(3)和减震胶座(5)均等距设置有十二组,且减震胶垫(2)和减震胶座(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开口(7)和内散热开口(8)为长条形结构,且外散热开口(7)和内散热开口(8)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热管(6)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孔(12)的内径大于热管(6)的直径,且热管孔(12)的位置和热管(6)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4)的长度和热管(6)露在外壳体(1)外面的长度相同,且挡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小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马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
背景技术
汽车马达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或者说是汽车起动机,是一个线圈通过带动转子进而带发电机飞轮进行旋转的装置,马达的技术在1912年开始应用在汽车行业,使得汽车驾驶变得更加的轻松便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不断崛起,汽车的购买与使用率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汽车上都安装有汽车马达,但是汽车马达在使用过程中升温过快,且在汽车开动过程中容易颠簸,对汽车的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汽车的故障率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汽车马达在使用过程中升温过快,且在汽车开动过程中容易颠簸,对汽车的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汽车故障率增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垫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减震胶垫的一端,所述减震胶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的外端面,所述内壳体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座,所述减震胶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热管,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外散热开口,所述内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内散热开口,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前开口和散热孔,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机壳盖的一端,所述机壳盖的四周开设有热管孔,所述机壳盖的中间开设有转轴后开口,所述机壳盖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和机壳盖活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凸起环,机壳盖的内部也设置有一圈凸起环。
优选的,所述减震胶垫、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座均等距设置有十二组,且减震胶垫和减震胶座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外散热开口和内散热开口为长条形结构,且外散热开口和内散热开口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热管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热管孔的内径大于热管的直径,且热管孔的位置和热管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长度和热管露在外壳体外面的长度相同,且挡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小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设置两个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减震腔,内壳体的内部设置减震胶座,可以对微电机进行第一层减震保护,减震腔内设置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垫,在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垫的双重减震下,对汽车马达进行第二层减震保护,双层减震保护的设置让整个机壳更加稳定,同时,该装置开设多个散热孔对汽车马达进行散热,并利用热管的热交换性能,让汽车马达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机壳外侧的热管内进行散热,保证了汽车马达内部良好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减震胶垫;3、减震弹簧;4、内壳体;5、减震胶座;6、热管;7、外散热开口;8、内散热开口;9、转轴前开口;10、散热孔;11、机壳盖;12、热管孔;13、转轴后开口;1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马达减震散热机壳,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垫2的一端,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的一端,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减震胶垫2的一端,减震胶垫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4的外端面,内壳体4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减震胶座5,减震胶座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热管6,外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外散热开口7,内壳体4的表面开设有内散热开口8,外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前开口9和散热孔10,外壳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机壳盖11的一端,机壳盖11的四周开设有热管孔12,机壳盖11的中间开设有转轴后开口13,机壳盖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
进一步的,外壳体1和机壳盖11活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凸起环,机壳盖11的内部也设置有一圈凸起环,有利于机壳盖11和外壳体1能够利用凸起环直接用力按下进行卡合连接,连接方式方便简单。
进一步的,减震胶垫2、减震弹簧3和减震胶座5均等距设置有十二组,且减震胶垫2和减震胶座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有利于减震胶垫2和减震胶座5对微电机进行双重防震保护,且减震胶垫2和减震胶座5呈环形多组设置,保证机壳的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外散热开口7和内散热开口8为长条形结构,且外散热开口7和内散热开口8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热管6交错分布,有利于在热管6排出热量之前,热量可以先通过外散热开口7和内散热开口8排出一部分,提高机壳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
进一步的,热管孔12的内径大于热管6的直径,且热管孔12的位置和热管6的位置相对应,有利于热管孔12可以完全穿过热管6。
进一步的,挡板14的长度和热管6露在外壳体1外面的长度相同,且挡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小孔,有利于挡板14保护热管6不受到损伤,并且挡板14上的小孔可以加快挡板14内的空气流通速度,让热管6尽快冷却。
工作原理:首先如图1所示,将汽车马达从外壳体1的右侧放入,再将热管孔12对准热管6,将机壳盖11用力卡合在外壳体1上,当汽车马达启动时,如图2所示,内壳体4内部的减震胶座5会对汽车马达进行第一层基础防震保护,可以抵挡一般性的小震动,如果震动强度过大,此时外壳体1和内壳体4之间的减震胶垫2和减震弹簧3开始起作用,对汽车马达进行第二层强力防震保护,确保整个机壳的稳定,当汽车马达开始产生热量时,利用热管6的热交换性能将热量传递到热管6露在外壳体1外面的部分,通过挡板14保护热管6不受损伤,并且挡板14上的小孔加强了挡板14内的空气流通速度,让热管6冷却下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318.3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488305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2K 5/04
专利分类号:H02K5/04;H02K5/24;H02K5/20;H02K9/00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41899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工业二园金源二路
发明人:张舜;杨佳平;黄绪海;覃黄坚;陈方建
第一发明人:张舜
当前权利人: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邹圣姬
代理机构:36128
代理机构编号:赣州智府晟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