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技兴农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兴农,思想,农学,内涵,价值,知识,传教士。
科技兴农思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陆权丹[1](2017)在《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是我国解决“叁农”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深入发掘胡锦涛“叁农”思想中的科技兴农部分,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思想史研究方法,分析胡锦涛的科技兴农思想。文章从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出发,分析其当代价值。研究认为,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产物;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涵是: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培养新型农民造就新时代农业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以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当代价值是:1)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兴农思想;2)为解决中国“叁农”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3)以科技为导向推进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4)以科技改进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中国农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5)以科技推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致富能力;6)以科技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陆权丹[2](2017)在《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是在我国叁农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国叁农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简要阐述了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在新时代所体现的当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3期)
李龙强,许建文[3](2016)在《邓小平思想中“科技兴农”战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农产品需求增长、耕地减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减少等问题,这一增一减形成了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为破解这些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构想。该构想将制定实施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革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推进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机结合,推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中国农业的发展逐步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嘉,李广艳[4](2015)在《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中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农业依然是建立国家的根本,农民自始至终都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民、农业、农村的"叁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对"叁农"问题倍加关心与重视的同时,还将科技兴农的思想渗透到农村、农业发展中,为其日后发展的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本文就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与其对"叁农"现实的指导意义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27期)
陈淑娟[5](2011)在《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着名的“科技兴农”战略思想,对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本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论文首先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包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现实依据等内容。分析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的理解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论文随后分析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人才和农村教育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改革科技兴农体制等内容。最后,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部分。理论价值主要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我国第叁、四代领导人科技兴农思想的基础;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民成长,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在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农业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仍然应该把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当中,使我国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1-05-10)
陈淑娟,周晓红,李燕凌[6](2010)在《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强调了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提出是由一系列条件决定的,其中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是促使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0年08期)
刘阳[7](2010)在《晚期维新派科技兴农思想论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0年07期)
陈淑娟,周晓红,李燕凌[8](2010)在《试论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现实中的"叁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试图总结其相关的基本内涵,尝试探讨其对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0年07期)
卢婵江,钟步伟[9](2009)在《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认真探索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我国目前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是中国当代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但与外国相比,中国农业科技有着发达的过去,落后的近代。晚清末年是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农业由封建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过程中,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起了很大的催化剂作用,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而其中张之洞在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农业科技思想实践对中国农村近代化起到开辟新的发展方向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中旬刊)》期刊2009年03期)
刘阳[10](2009)在《戊戌时期科技兴农思想论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时期,为挽救中国农业和扭转外贸逆差,有识之士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其主要观点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主张推动了清廷农业上的革新,从而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9年02期)
科技兴农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是在我国叁农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国叁农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简要阐述了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在新时代所体现的当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技兴农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陆权丹.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7
[2].陆权丹.胡锦涛科技兴农思想的时代价值[J].智富时代.2017
[3].李龙强,许建文.邓小平思想中“科技兴农”战略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王嘉,李广艳.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现代意义[J].才智.2015
[5].陈淑娟.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6].陈淑娟,周晓红,李燕凌.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J].企业导报.2010
[7].刘阳.晚期维新派科技兴农思想论要[J].兰州学刊.2010
[8].陈淑娟,周晓红,李燕凌.试论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价值[J].企业导报.2010
[9].卢婵江,钟步伟.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
[10].刘阳.戊戌时期科技兴农思想论要[J].理论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