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活学"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廉江市第四中学

物理教学就像盐与水的关系,单独将盐列出来,就算人体非常需要盐分,但还是觉得单独的一勺盐是难以下咽的,就好比物理教学只有干巴巴的理论,学生自然不愿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将盐溶于水中,使其变成美味的汤,即将物理知识与情境自然对接,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回味无穷。无论利用何种方式创建情境,始终要秉承实用、有效的原则。

1."精教活学"理念在物理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阻碍

1.1创建情境缺乏新意

很多老师将情境教学和课件展示混为一谈,向学生过多的展示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将这些素材作为教学情境,内容量过大学生一时间难以全部接收。长期使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疲于记录大量信息,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课堂气氛逐渐向枯燥、沉闷的方向发展。

1.2情境与学生距离远

老师不能从学生视野看待物理,课堂上创建的情境站在自身角度,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此外情境创建存在严重的假大空现象,脱离实际生活,物理的理论难度若得不到降低,且不将生活实例引入情境,会使学生感觉物理知识深奥和不可触摸。

1.3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维能力

在学习"力"章节时,老师为达到此教学目标:压力大小相等,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不相同的,设置情境如下:准备一块海绵,在其上横向放置砖块,然后将砖块改为竖直方向放置[1]。让学生围绕此情境对压力效果进行分析,显然在此试验中只能看到砖块的位置变化,其作用效果的区别并未直接体现,学生只能凭着自身想象寻找压力效果的不同点。此情境创建虽然满足简单原则,但缺乏深度,难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

2.将生活情境引入物理课堂

仍然以力学教学为例,本次情境创建围绕"作用力是相互的"这一定理展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使自身的博学特质充分展现出来,在设置情境时非常高大上,例如用火箭升空作为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箭升空视频,分析其升空原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会与空气产生相互作用力,在反作用力下,推动火箭前进。这一情境乍一看非常符合上述教学目标,但却忽略学生感受,初中生是不可能实际接触火箭这种高精尖设备的,对气体间的反推力作用更是一知半解,显然利用此情境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若将该情境换成真实的生活案例,其教学效果定会有大幅度提升,例如用最简单的"提水桶"例子,将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相互作用力的存在,提水桶这一动作,人通过手主观向水桶施加向上的拉力,在提水动作进行时,学生会感觉到水桶在下坠,其实这就是水桶具有向下运动趋势,向手臂反向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存在,既完成理论验证任务,又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向实际生活迁移,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成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学习物理之路也会顺畅许多。

3.创新情境教学方法,渗透"精教活学"理念

3.1激趣创设情境法

兴趣的培养,是快速提升成绩的牢固基础,情境创建也可采用兴趣导入法。提问是引发兴趣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老师在课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家用樟脑丸是固体,但放在衣柜、床上等地方,樟脑丸体积减小这是为什么?""在我国寒冷地区,冬天经常看到霜、雾凇等景象,思考其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且极具趣味性,能快速打开学生思维。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节课本内容进行浏览,并相互讨论各种景象形成的原因。有趣的景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善于观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基于此老师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说出自己见到的升华、凝华现象,如冷冻食物、人工降雨等都是常见的例子[2]。在提问中引出多种情境,可持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情境创建具有较强灵活性,改善情境创建的单调局面。

3.2试验创设情境法

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界有趣现象的总结,很多景象时常发生,但只能带给人们视觉享受,人们无法触碰美景,虚无缥缈的自然景象在物理知识中以抽象理论展示出来,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光学知识的学习正是如此,以"光的色散"为例,雨后彩虹就是典型的色散现象,物理术语这样解释此现象:白光即为太阳光,在自然物体的折射、反射等作用下,白光被分解成美丽的七色光谱。这一解释比较笼统,学生对色散产生过程有大致了解,但不能全面掌握色散原理。针对这一抽象概念,可借助三棱镜试验建立起相应的试验情境,试验最好在自然光下即白天进行,准备一盆清水和一个三棱镜,将三棱镜放在水面上方且正对阳光,即可完成色散试验,经过三棱镜的白光被分解成颜色光带,在白纸上显示出来。试验过程就是情境建立过程,两者相互渗透,让情境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3.3猜想创设情境法

想要在现象和物理知识间建立联系,大胆猜想,主动求证是必须经历的步骤。当假设想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加上老师从旁引导,学生就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假设验证,验证猜想即是假设情境的实现过程,将创建的情境变为现实,显得老师教学更加精彩,充分诠释灵活教学理念。

如在"浮力"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是密度、重量还是接触面积?无论是哪种设想,都需要学生进行自我验证。假设物体下沉深度是影响浮力的关键因素,为验证这一将假设,进行如下试验:准备两个空玻璃杯,其中装上密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清水,准备两个质量、大小相等的铁块及两个弹簧测力计,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深入到不同水位,读取测力计示数。试验结果为:无论在哪一深度,测力计示数并未出现变化,可见沉没深度并不会对浮力大小产生影响,猜想不成立,可见验证能让学生明确知道猜想是否正确,有助于其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3]。

3.4例题创设情境法

初中教学多半为中考服务,学生需要在试卷上展示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物理学习同样如此。为使学生做题时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可借助例题对知识点进行解析,将情境延伸到例题中,为学生解题提供新思路。如在下述题目中"在凸透镜1.5倍焦距处放置有一物体,将物体沿主轴方向移动,不断向透镜靠近,物距缩小到原有距离一半时停止移动,此时将光屏位置进行移动,在光屏上会显示什么?"此问题在设置时就像学生引入误区,让学生形成光屏上一定会有物象显示的思维定势,若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清楚,很容易想到错误答案"屏上会显示出虚像,且比物体大"。导致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另一方面是其读题马虎,只想到屏上会有物象显示,却忽略虚像在光屏上是无法显示的,从而跳进题目设置的陷阱。

老师在分析例题时,以问题为原点创建情境,让学生进入发散思维状态,在剖析问题时将与之有关的知识点温习一遍。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解题在精不在多,精练一类题目同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5矛盾创设情境法

很多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将对立面不断放大,就能激发矛盾。物理学中也是存在矛盾的,例如在探究"物体运动原因"时,老师可将学生分成两个矛盾面,将力作为探讨对象,一方认为力驱使物体运动,另一方认为物体运动不一定需要力。利用小车试验对双方观点进行证实,正方将小车倒立并推动其在桌面上运动,撤去力后运动随之停止,反方将轮朝下推动小车,撤去推理小车依旧向前滑行,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随之建立[4]。学生针对矛盾点进行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学生对问题会产生新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结束语

情境创建并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事,多数时候还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情境建设任务。本文针对目前情境教学的缺陷,提出几点灵活变通的情境创建方法,若能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物理教学,知识传授过程将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对物理的认知上会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其学习兴趣逐渐浓厚,教学质量自然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初明.创设情境,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精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6):35.

[2]饶火兰.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57):166.

[3]谢旭杰.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J].明日,2018(005):P.133-133.

[4]曹兴辉.初中物理"学讲课堂"教学范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23):11-13.

标签:;  ;  ;  

"精教活学"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