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_陈彦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谷氨酸,受体,激动剂,神经元,综合征,缝隙,磷酸化。

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民[1](2018)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各部位肿瘤死亡率第二位。食管癌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由于化疗药物有较大副作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非常必要。研究表明,激活/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后可以影响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阐明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目的本文在食管癌细胞Eca109和KYSE-450中加入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激动剂DHPG,阐明DHPG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首先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与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是否有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应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DHPG处理Eca109、KYSE-450细胞后:(1)应用MTT法检测DHPG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对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2)Western blot检测p21、Bcl2、Bax、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AKT、p-AKT、m TOR、p-m TOR、p-p70S6K、p-4EBP1等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Het-1A与所检测的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均表达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两个亚型,即m Glu R1和m Glu R5。该结果为我们后续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2.MTT检测DHPG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和KYSE-450增殖的影响。发现DHPG能够抑制Eca109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对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的抑制率比较,我们选取Eca10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3.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Eca109迁移的细胞数为457.82±47.25个/视野,DHPG处理实验组迁移的细胞数为258.76±38.53个/视野。与对照组比,DHPG显着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p<0.01)。4.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处于S期的比值为(26.52±4.35)%,而实验组S期比值为(45.44±6.73)%,说明DHPG阻滞Eca109细胞增殖在S期(p<0.01)。对细胞凋亡分析表明,DHPG能够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凋亡。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DHPG处理细胞48 h后明显降低p-AKT、p-m TOR、p-p70S6K、p-4EBP1水平和上调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p21,但是下调与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Bax的比值。另外,DHPG上调和迁移相关的蛋白E-cadherin而下调β-caten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结论1.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2.DHPG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可能由其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所介导;3.DHPG抑制食管癌细胞迁移,可能由其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介导;4.激活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后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AKT/m 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8-03-01)

梁展荣[2](2017)在《钾通道功能调节参与1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介导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癫痫、多动症、对刺激敏感性增加等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症状。脆性x综合征是由于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而引起的,FMRP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可与多种RNA结合,可作为翻译抑制因子负性调控多种RNA的翻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与FXS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FMRP是1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的重要抑制蛋白,其缺失将导致该通路异常亢进,影响其下游一系列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可能包括一部分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蛋白,如离子通道蛋白。FXS中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可能和亢进的mGlu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钾电流是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最重要的电流,钾电流水平下降可导致动作电位发放增多,时程延长等变化,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因此我们猜测钾电流很可能是Group 1 mGluR的下游调控对象,该通路通过调控钾钾电流的水平影响神经元兴奋性。本研究主要选取10天龄野生型(WT)和Fmr1基因敲除(KO)小鼠,研究了Group 1 mGluR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及突触传递的影响,并探索钾电流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影响,最后比较两组小鼠全细胞钾电流水平差异,并且研究了Group 1 mGluR对钾电流特性的影响,总结探讨钾电流在Group 1 mGluR调控KO小鼠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性中的作用。【实验方法】1.制备KO和WT小鼠急性分离海马脑片。2.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KO和WT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和EPSC发放特性,比较两者差异,并使用Group 1 mGluR激动剂和拮抗剂研究Group 1 mGluR对两组神经元输入和输出特性的影响。3.在电压钳模式下,研究Group 1 mGluR拮抗剂MPEP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全细胞钾电流的影响,通过分析钾电流峰电导、激活、失活、复活等特性评价Group 1 mGluR信号通路对钾通道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1.使用电流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研究发现,Group 1 mGluR激动剂(S)-3,5-dihydroxyphenylglycine(DHPG)可显着增加WT组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率(p<0.05,paired t test.n=8),而对KO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相反,Group 1 mGluR拮抗剂2-methyl-6-(phenylethynyl)pyridine(MPEP)可以显着抑制KO组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p<0.01,paired t test.n=9),但对WT组作用无显着作用。对神经元爆发样放电事件分析中发现,DHPG显着增加WT组爆发样放电事件频率(P<0.05,paired t test.n=8),但对KO组作用不显着,而MPEP则显着减少KO和WT两组爆发样放电频率(P<0.01,paired t test.n=8,for WT;n=9,for KO),且MPEP导致的爆发样放电频率降低的百分比在两组神经元有显着的差异(P<0.01,t test.n=8,for WT;n=9,for KO)。进一步研究诱发性动作电位中发现,不论在出生后组还是30天龄组,KO小鼠爆发样放电神经元比例更高(p=0.0040,for P10;p=0.036 for P30,Chi-square test),且MPEP可以降低两组神经元诱发的动作电位的频率(p=0.0090,for group P10;p=0.0308,for P30,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7,for WT for P10;n=8 for KO for P10 and KO for P30;n=9 for WT P30),甚至导致爆发样放电模式转变常规放电模式,此现象在10天龄KO组上更为显着(p=0.0419,Chi-square test)。提示mGluR受体通路的亢进与脆性小鼠的神经异常放电有关,MPEP的拮抗作用可显着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模式。2.使用电压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s EPSC发放的研究显示,KO组神经元s EPSC的数量、平均频率、平均波幅均显着高于WT组(平均波幅p<0.05;平均频率、数量p<0.01,t test.n=6,for WT;n=5,for KO)。MPEP可减少WT组s EPSC的数量和平均频率(数量,p<0.01;平均频率,p<0.05,paired t test.n=6,for WT;n=5,for KO);MPEP还可显着降低KO组s EPSC数量和平均波幅(p<0.05,paired t test.n=6,for WT;n=5,for KO),其中对平均波幅的降低百分比与WT组相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t test.n=6,for WT;n=5,for KO)。结果提示KO神经元亢进的mGluR通路是其兴奋性突触传递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海马Schaffer collateral投射通路中给予诱发刺激,记录WT和KO小鼠CA1神经元的诱发性EPSC(e EPSC)。结果显示KO组神经元e EPSC波幅和延迟时间水平均比WT组显着增高(p<0.05,t test.n=4,for WT;n=5,for KO)。钾通道阻断剂4-AP可显着提高WT组神经元e EPSC波幅和延长时间(波幅,p<0.05;延长时间,p<0.01,paired t test.n=4,for WT;n=5,for KO),而对KO组影响不显着。此外,4-AP可显着提高WT组神经元双脉冲刺激比率(PPR)(p<0.01,paired t test.n=4,for WT;n=5,for KO),但对KO组影响不显着。结果提示KO和WT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强度存在显着差异,而在WT神经元中利用4-AP减少钾电流可产生与KO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突触传递易化特性的相对应的改变,推测钾电流参与了KO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特性改变。4.利用电压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研究全细胞钾电流证实了KO组钾电流峰值和稳态钾电流均比WT组下降(p<0.01,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6,for KO)。MPEP可显着提高KO组神经元最大钾电流电导(p<0.05,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5,for KO),并有效降低钾电流复活时间常数(p<0.05,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5,for KO),而对WT组效果不显着;MPEP不影响激活和失活动力学参数。结果提示mGluR的拮抗可部分挽救KO神经元钾电流的降低,推测钾电流的调节是MPEP治疗脆性X综合征的重要机制。【结论】1.Fmr1敲除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代谢型谷氨酸信号通路功能亢进密切相关。2.拮抗Fmr1敲除鼠亢进的mGluR信号通路可有效降低Fmr1敲除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Fmr1敲除鼠突触传递效能增加可能是其动作电位发放功能亢进的重要原因。3.Fmr1敲除鼠存在钾通道功能的部分缺失,钾电流的降低与Group 1 mGluR信号通路异常亢进引起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密切相关。钾电流的调节可能是MPEP治疗脆性X综合征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邵利梅,刘雁冰,肖军华,刘菲[3](2016)在《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12只SD雄性幼鼠分为母婴分离(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NMS)组和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利用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下的腹壁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活动(electromyography,EMG)检验模型有效性;应用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不同压力CRD刺激下,NMS组大鼠的AWR评分(P<0.01)和腹壁肌电活动(P<0.05)明显高于NC组;NMS组大鼠结肠中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的mRNA(P<0.01,P<0.05,P<0.01)和蛋白水平表达(积分光度值integrated density,ID)(P<0.05,P<0.01,P<0.01)分别高于相对应NC组的表达;NMS组mGluR4、mGluR7、mGluR8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C组。结论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4、mGluR7、mGluR8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可能与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相关。(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缪维芳,刘晓静,李明艳,蒋守芳,曾洋[4](2016)在《氟、砷染毒对雄性仔鼠海马组织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氟、砷染毒对大鼠雄性仔鼠海马组织中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Glu R1α和m Glu R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SD大鼠80只,雌雄按1∶1交配,将观察到有阴栓形成的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染毒组、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每组10只,从受孕第0天开始分别饮用自来水、100 mg/L Na F、75 mg/L Na As O2及100 mg/L Na F+75 mg/L Na As O2的混合水溶液,连续染毒至子代大鼠断乳(出生后21天,PND21),断乳后仔鼠饮用与母鼠一样的染毒溶液至出生后42天(PND4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m Glu R1α和m Glu R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组织中Glu及PND42仔鼠GAB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氟染毒组比较,PND42氟砷联合染毒组仔鼠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明显降低(P<0.05)。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PND21仔鼠,氟、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PND42仔鼠海马组织m Glu R1α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氟、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PND21仔鼠,砷染毒组及氟砷联合染毒组PND42仔鼠海马组织m Glu R5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与氟染毒组相比,氟砷联合染毒组PND21和PND42仔鼠m Glu R1α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生命早期氟、砷染毒及氟砷联合染毒均可下调雄性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m Glu R1α和m Glu R5蛋白表达,氟砷联合染毒下调的最明显。(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张锐[5](2016)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脑内最丰富的兴奋性神经元,通过作用于谷氨酸受体而参与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具有可塑性,弱视是视觉发育过程中异常的视觉经验造成的视力障碍,其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谷氨酸受体有多种亚型,现已有形态学上的研究证实,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在弱视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下降,但其功能即在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是否亦降低,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Ⅰ组m GluRs)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为弱视的发生机制提供新依据,为开发弱视治疗的药物提供新方向。方法1分组:将16只未睁眼的SD大鼠(12-14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形觉剥夺组(MD组),每组8只,MD组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根据加入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DHPG)和拮抗剂(LY367385和/或MPEP)的不同,再细分为四组:NC1和MD1组只加入DHPG,NC2和MD2组加入LY367385和DHPG,NC3和MD3组加入MPEP和DHPG,NC4和MD4组加入LY367385、MPEP和DHPG。2电生理学实验:所有大鼠于出生后6周(或大于6周)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3分析数据:以fEPSP的斜率(fEPSP-slope)为参数,利用spike 2软件将fEPSP转化为数字信号。将fEPSP-slope基础值作为100%,对药物作用后的fEPSP-slope变化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nc1和md1两组中,视皮层v1区神经元的fepsp斜率(fepsp-slope)均较基础值增加(nc1组,136.42±17.31%,n=8,t=-5.768,p<0.001;md1组,120.72±12.77%,n=11,t=-4.953,p<0.001),但nc1组fepsp-slope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m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Ⅰ组mglurs激动剂dhpg均可增加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能,并且在正常大鼠,其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弱视大鼠;2nc2和md2组,在加入ly367385阻断mglur1后,dhpg诱导的fepsp-slope升高的幅度均较nc1和md1组降低,降低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2组,114.92±9.29%,n=5,t=2.641,p<0.05,与nc1组比较;md2组,107.27±6.02%,n=6,t=2.410,p<0.05,与md1组比较),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mglur1拮抗剂ly367385均可部分拮抗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3nc3和md3组,在加入mpep阻断mglur5后,dhpg诱导的fepsp-slope升高的幅度同样较nc1和md1组降低(nc3组,112.59±15.33%,n=8,t=2.915,p<0.01,与nc1组比较;md3组,110.11±4.12%,n=7,t=2.372,p<0.05,与md1组相比),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mglur5拮抗剂mpep均可部分拮抗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4nc4和md4组,在加入ly367385和mpep后,dhpg几乎不能使fepsp-slope升高(nc4组,104.51±2.15%,n=3,t=3.080,p<0.01,与nc1组比较;md4组,102.83±14.92%,n=4,t=2.306,p<0.01,与md1组比较),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联合ly367385和mpep可完全阻断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5将nc2和nc3组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nc2组,114.92±9.29%,t=-0.243,p>0.05,与nc3组比较,112.59±15.33%),即在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中,mglur1所发挥作用基本等同于mglur5;将md2和md3组比较,亦然(md2组,107.27±6.02%,t=-0.831,p>0.05,与md3组比较,110.11±4.12%)。结论Ⅰ组mglurs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较正常大鼠低,且mglur1和mglur5的作用程度基本一致;dhpg对正常大鼠和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能均有增加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6-03-01)

谢飞[6](2015)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5)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参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l/5)和交感神经的活性密切相关,同时交感神经在大鼠心脏中发挥着调节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和分布的作用。所以mGluR1/5通过间接地调节Cx43发挥调节缝隙连接细胞间交流中(GJIC)的作用。另外,研究已经证实mGluR1/5在心室肌细胞闰盘上有表达,闰盘是由Cx43所组成,mGluR1/5和Cx43同在心室肌细胞的润盘上表达,除此之外,PKC和MAPK都是参与mGluR1/5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和Cx43磷酸化的重要分子。因此,我们提出假设:mGluR1/5是否可以不通过交感神经介导直接调节Cx43的磷酸化和GJIC的抑制。Ⅰ组mG1uRs可能通过活化PKC和MAPK参与到了Cx43的磷酸化,进一步调节GJIC。在此实验中,我们研究了Ⅰ组mGluRs是如何在调节Cx43磷酸化和GJIC中发挥作用的,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目的1.探索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5)与缝隙连接道白43(Cx43)的磷酸化和缝隙连接细胞间交流中(GJIC)的关系;2.探索mGluR15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在Cx43的磷酸化和GJIC发挥作用。方法1.用Western-blot和龟疫荧光技术检测mGluRl/5存在于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2.将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GluRl/5激动剂DHPG进行处理(终浓度为0.1、1、10、100、1000μM),再进行不同的时间段处理(作用时间为5、10、15、30、60、120min),Western-blot实验检测Cx43的磷酸化状态,最终确定最佳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3.分别用mGluR1和mGluR5的阻滞剂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Western-blot实验进行Cx43磷酸化蛋白的检测;4.用MEK1阻滞剂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用Western-blot检测Cx43和ERK1/2的磷酸化状态;5.用蛋白激酶C(PKC)的阻滞剂处理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用Western-blot进行Cx43和ERK1/2的磷酸化状态的检测;6.用染料划痕示踪实验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干预状态下缝隙连接细胞间的分子传递情况。结果1.证实了mGR1/5在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研究发现在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中有mG1R1和mG1uR5的发现,且mG1uRl的蛋白表达量更高;2. mGluR1/5的激动剂DHPG对Cx43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量以及GJIC的影响mG1uR1/5激动齐DHPG的应用诱发了Cx43的高度磷酸化(Cx43的磷酸化(P2)含量增加,而去磷酸化的Cx43(P0)和低度磷酸化Cx43(P1)的含量是降低的),同时总的Cx43蛋白的含量是下降的。随着Cx43的高度磷酸化量增加,GJIC的抑制更加明显。DHPG的最佳反应时间和浓度分别为15min和100μM;3. mGluR1/5的阻滞剂对DHPG诱导的Cx43磷酸化和GJIC抑制的作用mG1R1的阻滞剂LY367385和mG1uR5的阻滞剂MPEP用于可以检测具体是哪一种受体参与到了DHPG的作用,LY367385取消了DHPG诱发的Cx43磷酸化和GJIC的抑制,而MPEP并没有发挥此作用,Cx43的磷酸化和GJIC得抑制主要通过mGluRl发挥作用;4.PKC的抑制剂对DHPG诱导Cx43和ERK1/2磷酸化和抑制GJIC的作用PKC抑制剂没有取消DHPG诱导的Cx43的磷酸化和GJIC的抑制,同时DHPG诱发的ERK1/2的磷酸化也不受PKC抑制剂的影响;5.MEK1的抑制剂对DHPG诱导Cx43和ERK1/2磷酸化和抑制GJIC的作用MEKl的抑制剂取消了DHPG诱导的Cx43的磷酸化和GJIC的抑制,这表明ERKl/2参与到了mGluRl/5介导的Cx43的磷酸化和GJIC的抑制。结论1.在H9c2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存在GluRl和mGluR5;2. mGluRl/5激动剂DHPG可以诱导Cx43发生高度磷酸化和抑制GJIC;3. mGluRl是介导Cx43磷酸化和GJIC抑制的主要受体;4.PKC并不参与到DHPG诱发的Cx43磷酸化和GJIC抑制;5.ERK1/2是介导DHPG诱发的Cx43磷酸化和GJIC抑制的主要分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0)

陈锐,王华,周全红,江伟[7](2013)在《第叁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叁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亚型对神经病理性痛的调节作用。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于鞘内置管术后第5天分别给予单次鞘内注射等容量(10μL)生理盐水、L(+)-2-氨基-4-膦酰基丁酸(L-AP4)、VU0155041、AMN082和(S)-3,4-二甲酸苯基甘氨酸(DCPG),注药后每隔15 min和30 min分别测量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50%PWT)和缩足潜伏期(PWL)。另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鞘内置管并行脊神经根结扎(SNL),术后第7天给予单次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及同上药物10μL,注药后同法测量大鼠50%PWT和PWL。再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NL组、SNL+注药组(生理盐水、VU0155041、AMN082和DCPG)(n=3),注药组于30 min后与其余各组同取腰膨大处脊髓,Western blotting检测mGluR4、mGluR7和mGluR8的表达。结果 L-AP4、VU0155041、AMN082和DCPG对正常大鼠的痛域无影响(P>0.05);但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P<0.05),其中以VU0155041效果最为显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NL组手术同侧脊髓只有mGluR4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其他注药组只有mGluR4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mGluR7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luR8在脊髓基本不表达。结论第叁组mGluRs中主要是mGluR4对神经病理性痛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10期)

冯亚波,姚红,庞月玖,于炳新,林幽町[8](2013)在《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发作后成年鼠脑齿状回细胞增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痫性发作可以增加成熟脑中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增殖,但其机制仍不清楚。利用(BrdU)标记分裂中的细胞,我们检测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2R,4R-APDC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持续状态后鼠脑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2R,4R-APDC可以显着减轻痫性发作,并可减少由痫性发作导致的齿状回BrdU阳性标记细胞的增加,这种现象尤以门区明显。免疫双标染色显示应用2R,4R-APDC不影响新生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细胞的能力。我们的研究表明:痫性发作通过作用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途径促进成年鼠脑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在匹罗卡品诱发的成年大鼠癫痫模型中,2R,4R~APDC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还可以通过减少异常的细胞增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期刊2013-09-07)

郑勇,汪萌芽[9](2011)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调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激活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的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脊髓同侧腹外侧索(i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观察I组mGluRs激动剂(S)-3,5-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对MN膜电学特性及iVLF-EPSP的影响。结果:对脊髓切片灌流DHPG(5μmol/L),能使MN膜去极化(n=7,P<0.01),缩短时间常数(n=7,P<0.05),并延长锋电位的半幅时程(n=5,P<0.05)。同时,给予DHPG(5~10μmol/L)能可逆性、浓度依赖性抑制iVLF-EPSP的幅度(n=7,P<0.01)。结论:DHPG对I组mGluRs的激活对离体脊髓MN的下行激活有抑制性调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1年12期)

赵丽,崔爱玲,张策[10](2011)在《第Ⅲ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抑制Aβ_(31~35)诱导的神经元胞内钙增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SOP和(R,S)-PPG对Aβ31~35所致培养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升高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额叶皮层神经元,分别加入第Ⅲ组mG luR s激动剂L-SOP或(R,S)-PPG,利用实时Ca2+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对Aβ31~35所致〔Ca2+〕i升高的影响。结果急性给予Aβ31~35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的〔Ca2+〕i水平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即随着Aβ31~35浓度的增加,其〔Ca2+〕i升高的幅度逐渐增加,而潜伏期逐渐缩短;经L-SOP或(R,S)-PPG预处理后,使Aβ31~35所引起的〔Ca2+〕i的平均升高幅度降低,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第Ⅲ组mG luR s的激活可通过抑制Aβ31~35引起的Ca2+超载,对Aβ31-35诱导的神经毒发挥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癫痫、多动症、对刺激敏感性增加等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症状。脆性x综合征是由于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而引起的,FMRP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可与多种RNA结合,可作为翻译抑制因子负性调控多种RNA的翻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与FXS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FMRP是1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的重要抑制蛋白,其缺失将导致该通路异常亢进,影响其下游一系列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可能包括一部分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蛋白,如离子通道蛋白。FXS中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可能和亢进的mGlu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钾电流是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最重要的电流,钾电流水平下降可导致动作电位发放增多,时程延长等变化,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因此我们猜测钾电流很可能是Group 1 mGluR的下游调控对象,该通路通过调控钾钾电流的水平影响神经元兴奋性。本研究主要选取10天龄野生型(WT)和Fmr1基因敲除(KO)小鼠,研究了Group 1 mGluR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及突触传递的影响,并探索钾电流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影响,最后比较两组小鼠全细胞钾电流水平差异,并且研究了Group 1 mGluR对钾电流特性的影响,总结探讨钾电流在Group 1 mGluR调控KO小鼠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性中的作用。【实验方法】1.制备KO和WT小鼠急性分离海马脑片。2.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KO和WT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和EPSC发放特性,比较两者差异,并使用Group 1 mGluR激动剂和拮抗剂研究Group 1 mGluR对两组神经元输入和输出特性的影响。3.在电压钳模式下,研究Group 1 mGluR拮抗剂MPEP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全细胞钾电流的影响,通过分析钾电流峰电导、激活、失活、复活等特性评价Group 1 mGluR信号通路对钾通道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1.使用电流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研究发现,Group 1 mGluR激动剂(S)-3,5-dihydroxyphenylglycine(DHPG)可显着增加WT组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率(p<0.05,paired t test.n=8),而对KO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相反,Group 1 mGluR拮抗剂2-methyl-6-(phenylethynyl)pyridine(MPEP)可以显着抑制KO组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p<0.01,paired t test.n=9),但对WT组作用无显着作用。对神经元爆发样放电事件分析中发现,DHPG显着增加WT组爆发样放电事件频率(P<0.05,paired t test.n=8),但对KO组作用不显着,而MPEP则显着减少KO和WT两组爆发样放电频率(P<0.01,paired t test.n=8,for WT;n=9,for KO),且MPEP导致的爆发样放电频率降低的百分比在两组神经元有显着的差异(P<0.01,t test.n=8,for WT;n=9,for KO)。进一步研究诱发性动作电位中发现,不论在出生后组还是30天龄组,KO小鼠爆发样放电神经元比例更高(p=0.0040,for P10;p=0.036 for P30,Chi-square test),且MPEP可以降低两组神经元诱发的动作电位的频率(p=0.0090,for group P10;p=0.0308,for P30,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7,for WT for P10;n=8 for KO for P10 and KO for P30;n=9 for WT P30),甚至导致爆发样放电模式转变常规放电模式,此现象在10天龄KO组上更为显着(p=0.0419,Chi-square test)。提示mGluR受体通路的亢进与脆性小鼠的神经异常放电有关,MPEP的拮抗作用可显着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模式。2.使用电压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神经元s EPSC发放的研究显示,KO组神经元s EPSC的数量、平均频率、平均波幅均显着高于WT组(平均波幅p<0.05;平均频率、数量p<0.01,t test.n=6,for WT;n=5,for KO)。MPEP可减少WT组s EPSC的数量和平均频率(数量,p<0.01;平均频率,p<0.05,paired t test.n=6,for WT;n=5,for KO);MPEP还可显着降低KO组s EPSC数量和平均波幅(p<0.05,paired t test.n=6,for WT;n=5,for KO),其中对平均波幅的降低百分比与WT组相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t test.n=6,for WT;n=5,for KO)。结果提示KO神经元亢进的mGluR通路是其兴奋性突触传递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海马Schaffer collateral投射通路中给予诱发刺激,记录WT和KO小鼠CA1神经元的诱发性EPSC(e EPSC)。结果显示KO组神经元e EPSC波幅和延迟时间水平均比WT组显着增高(p<0.05,t test.n=4,for WT;n=5,for KO)。钾通道阻断剂4-AP可显着提高WT组神经元e EPSC波幅和延长时间(波幅,p<0.05;延长时间,p<0.01,paired t test.n=4,for WT;n=5,for KO),而对KO组影响不显着。此外,4-AP可显着提高WT组神经元双脉冲刺激比率(PPR)(p<0.01,paired t test.n=4,for WT;n=5,for KO),但对KO组影响不显着。结果提示KO和WT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强度存在显着差异,而在WT神经元中利用4-AP减少钾电流可产生与KO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突触传递易化特性的相对应的改变,推测钾电流参与了KO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特性改变。4.利用电压钳技术对WT和KO小鼠研究全细胞钾电流证实了KO组钾电流峰值和稳态钾电流均比WT组下降(p<0.01,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6,for KO)。MPEP可显着提高KO组神经元最大钾电流电导(p<0.05,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5,for KO),并有效降低钾电流复活时间常数(p<0.05,one-way ANOVA and post-hoc LSD test.n=5,for WT;n=5,for KO),而对WT组效果不显着;MPEP不影响激活和失活动力学参数。结果提示mGluR的拮抗可部分挽救KO神经元钾电流的降低,推测钾电流的调节是MPEP治疗脆性X综合征的重要机制。【结论】1.Fmr1敲除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代谢型谷氨酸信号通路功能亢进密切相关。2.拮抗Fmr1敲除鼠亢进的mGluR信号通路可有效降低Fmr1敲除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Fmr1敲除鼠突触传递效能增加可能是其动作电位发放功能亢进的重要原因。3.Fmr1敲除鼠存在钾通道功能的部分缺失,钾电流的降低与Group 1 mGluR信号通路异常亢进引起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密切相关。钾电流的调节可能是MPEP治疗脆性X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彦民.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

[2].梁展荣.钾通道功能调节参与1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介导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神经元兴奋性改变[D].广州医科大学.2017

[3].邵利梅,刘雁冰,肖军华,刘菲.第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中的表达[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4].缪维芳,刘晓静,李明艳,蒋守芳,曾洋.氟、砷染毒对雄性仔鼠海马组织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

[5].张锐.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6

[6].谢飞.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5)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参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5

[7].陈锐,王华,周全红,江伟.第叁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8].冯亚波,姚红,庞月玖,于炳新,林幽町.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发作后成年鼠脑齿状回细胞增生的影响[C].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2013

[9].郑勇,汪萌芽.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调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激活[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

[10].赵丽,崔爱玲,张策.第Ⅲ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抑制Aβ_(31~35)诱导的神经元胞内钙增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各组子代大鼠海马mGIuRI相对表达量的比...+MPEP组治疗前后跨步数比较:与治...腹壁肌电活动图大鼠结肠第Ⅲ组mGluR蛋白表达Fig.2Ex...大鼠结肠mGluR4的表达Fig.3Expressio...大鼠结肠mGluR7的表达Fig.4Expressio...

标签:;  ;  ;  ;  ;  ;  ;  

第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_陈彦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