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平滑念珠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念珠菌,平滑,菌血症,氟康唑,肉芽肿,念珠,皮肤。
近平滑念珠菌论文文献综述
葛改,杨智雅,李冬梅,G.Sybrende,Hoog,史冬梅[1](2019)在《近平滑念珠菌致深绿色甲真菌病及复发性甲剥离病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平滑念珠菌是一常见机会致病菌,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我们报道一例在免疫力正常健全患者右手拇指出现深绿色甲真菌病伴复发性甲剥离。我们根据病甲中分离菌,以及形态学和基因检测确诊本病。给予伊曲康唑200mg bid口服,服药一周停叁周为一疗程,治疗7个疗程,患者基本痊愈。这是首例近平滑念珠菌性甲病伴周期性甲剥离。(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8)
张婷,葛改,杨智雅,史冬梅[2](2019)在《近平滑念珠菌致皮肤深部真菌病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岁,头部红肿结节伴脱发2月。经真菌镜检、培养及提取DNA做PCR后测序鉴定,确诊为近平滑念珠菌致儿童脓癣,予以伊曲康唑(100mg/d)、布替萘芬搽剂、联苯苄唑等治疗5月后基本痊愈。(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8)
张婷,葛改,杨智雅,史冬梅[3](2019)在《近平滑念珠菌致儿童脓癣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岁,头部红肿结节伴脱发2月。经真菌镜检、培养及提取DNA做PCR后测序鉴定,确诊为近平滑念珠菌致儿童脓癣,予以伊曲康唑(100mg/d)、布替萘芬搽剂、联苯苄唑等治疗5月后基本痊愈。(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8)
闻轶旸,陈裕充,蔡晴,杨连娟[4](2018)在《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例面颈部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患者男,15岁,面颈部发疹2个月余,查体:右面部、颈部共3处直径1~3cm大小环状暗红斑块,边缘隆起,中央坏死结痂,表面少许渗液。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见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弥漫性致密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局部坏死,血管增生扩张。组织块真菌培养示近平滑念珠菌。诊断: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治疗:伊曲康唑胶囊100mg/次,2次/d口服,联苯苄唑乳膏外用6周,同时皮肤镜观察疗效,症状明显改善。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闻轶旸,陈裕充,蔡晴,杨连娟[5](2018)在《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例面颈部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患者男,15岁,面颈部发疹2月余,查体:右面部、颈部共3处直径1-3cm大小环状暗红斑块,边缘隆起,中央坏死结痂,表面少许渗液。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见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弥漫性致密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局部坏死,血管增生扩张。组织块真菌培养示近平滑念珠菌。诊断: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治疗:予伊曲康唑胶囊100mg/次,2次/d口服;联苯苄唑乳膏外用6周,同时皮肤镜观察疗效,症状明显改善。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19)
钟玲,娄艳,黎奔[6](2018)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药学监护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康唑是一种叁唑类抗真菌药,广泛应用于念珠菌及隐球菌感染的治疗。随着念珠菌耐药问题的日益突出,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剂量的把握也成为临床用药的难点。本文从疾病诊断、治疗及高剂量氟康唑使用安全性等角度,结合药学监护,对1例使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近平滑念珠菌血症的病例进行分析,对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干预,为临床合理应用氟康唑治疗近平滑念珠菌血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锦燕,王影,李文静,赵悦,孟玲宁[7](2017)在《体外氟康唑诱导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耐药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及其诱导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对氟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临床株各1株以及对氟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标准株ATCC2001、近平滑念珠菌标准株ATCC22019,利用浓度递增法,在体外用氟康唑诱导使其成为耐药株,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排泵相关基因、其转录因子和靶酶编码基因表达,并对光滑念珠菌PDR1转录因子、近平滑念珠菌MRR1转录因子和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 :光滑念珠菌较近平滑念珠菌更易被氟康唑诱导为耐药株,CDR1的过度表达为其主要的耐药机制,对PDR1转录因子测序后发现了新的突变位点Y932C、V847F。近平滑念珠菌诱导耐药株的MDR1表达显着增加,其MRR1转录因子中亦存在新的突变位点P295S、I799S。结论 :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易感性不同,耐药机制也存在差异。新发现的转录因子突变位点有待验证其功能。(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5期)
吴洁,翁巧玲,陈向齐,陈胜平,强静[8](2016)在《近平滑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右手腕皮疹3a余,右上臂皮下结节3个月",于2014年4月就诊我院我科门诊。皮疹初起于右手腕伸侧,无明显外伤史,初起为一枚红色绿豆大丘疹,皮疹逐渐增多并融合,无明显痒痛,挤压可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外院诊疗不详,无明显好转。就诊前3个月右上臂内侧出现皮下肿物,无压痛。既往体质可,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可。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右手腕伸侧见5cm×6cm大小红斑,上见多发大小不一红色斑块,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朱国,张海彬[9](2016)在《犬泌尿道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念珠菌是人畜浅表部位的常见病原,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念珠菌可引起皮下及系统性的感染。为对一例急性肾损伤恢复期继发膀胱炎并出现发烧的病例进行诊断,通过临床检查、B超、尿液培养和菌落计数,结果确诊为泌尿道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经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后,患犬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柴芳,周祥富,娄艳[10](2016)在《胃癌术后感染近平滑念珠菌血症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平滑念珠菌是人类皮肤表面的一种正常共生菌,属于念珠菌属,为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念珠菌血症、心内膜炎、腹膜炎、脑膜炎等的感染。近年来[1],在美洲、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由近平滑念珠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显着升高,占念珠菌血症的8%~10%,仅次于白色念珠菌。本文介绍1例胃癌术后感染近平滑念珠菌血症患者,并针对其诊断、感染因素及相关治疗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1岁,67 kg,因"间断性腹痛半年,排黑(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近平滑念珠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男,6岁,头部红肿结节伴脱发2月。经真菌镜检、培养及提取DNA做PCR后测序鉴定,确诊为近平滑念珠菌致儿童脓癣,予以伊曲康唑(100mg/d)、布替萘芬搽剂、联苯苄唑等治疗5月后基本痊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平滑念珠菌论文参考文献
[1].葛改,杨智雅,李冬梅,G.Sybrende,Hoog,史冬梅.近平滑念珠菌致深绿色甲真菌病及复发性甲剥离病例报道[C].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张婷,葛改,杨智雅,史冬梅.近平滑念珠菌致皮肤深部真菌病1例报道[C].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张婷,葛改,杨智雅,史冬梅.近平滑念珠菌致儿童脓癣一例报道[C].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闻轶旸,陈裕充,蔡晴,杨连娟.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
[5].闻轶旸,陈裕充,蔡晴,杨连娟.近平滑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C].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6].钟玲,娄艳,黎奔.高剂量氟康唑治疗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药学监护1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
[7].刘锦燕,王影,李文静,赵悦,孟玲宁.体外氟康唑诱导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耐药及相关机制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
[8].吴洁,翁巧玲,陈向齐,陈胜平,强静.近平滑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
[9].朱国,张海彬.犬泌尿道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16
[10].柴芳,周祥富,娄艳.胃癌术后感染近平滑念珠菌血症一例[J].海南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