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与建议探讨

关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与建议探讨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潮南分局广东汕头515144

摘要:分析我国的环境规划体系尚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发展;环境保护;建议

引言

生态环境的规划目标准确地指出了当前我国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一部分规划当中所蕴含的诸多要求。生态环境规划的领域比较广泛,一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研究分析,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1、中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已具雏形。但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综合规划实施统筹发挥不足

中长期环境保护战略与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行动计划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上欠缺,“支强干弱”问题较为突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各类环保专项规划内容针对性较强、线条相对明确、任务细化清晰、预期效果量化,规划发挥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反观环保综合规划实施较为弱化,综合规划承载内容多,衔接协调时间长,甚至滞后于一些环保专项规划的出台,在对外衔接协调时,呈现“碎片化”的问题。同时,在“多规合一”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内容缺乏,话语权弱,难以与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等统一平台对话,在不少地方省级专项规划体系中,环保规划的排名是靠后的,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

1.2重编制、轻实施,规划体系尚需完善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任务覆盖了各个领域、行业,工作责任、规划任务分工不具体,实施任务的部门职责无法真正落实。规划的龙头作用以及带动各部门、各地区齐抓共管干环保的作用无法全面体现,规划合力没有形成。目前不同层级规划上下一般粗,各个层级规划的边界、定位和任务重点不明晰,省级规划“指导有余、操作不足”,市县管落实,但市县“操作型”的规划编制力量不足、要求不明确,更没有达到规划计划方案这一要求。

1.3规划技术支撑弱化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制度与技术规范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导则、规范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各种环境规划的理论与理论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理论与方法之间的衔接性与兼容性差,缺乏对环境规划全过程的认知、分析和解释。实际中环境规划的研究范围,只局限在规划的制定上,至于怎样促使规划实施、用什么手段实施,则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

1.4环保治理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在环境保护整治过程中,各项规划的落实,大多需要上马相应的设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创新型的技术提升和指导。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创新、开发能力还十分薄弱,环保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对于不同的污染类型,除了基本的几种方式,我们并没有个性化成熟的模板,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可供选择的模式与分析并不多。

2、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建议

以系统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顶层战略为目标,以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为抓手,做强做大综合规划,统筹规划研究、编制、实施、评估、考核、督查的全链条管理,重构新型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规划管理制度体系。

2.1?以生态环境规划为统领,统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求未来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全过程、生态环境统筹保护治理的全过程中谋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环保规划的战略位置,只有通过推进改革,通过规划改革促进规划实施,在实践中完善制度政策,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统领的作用。继续缩短改革中的磨合期,在不涉及职能分工的情况下,强化综合规划的统筹作用,以规划实施带动工作的开展,有效降低生态环保工作中各部门的协调成本与时间成本。建议首先开展规划范围、治理目标、路径、监测方法与手段、上下衔接管理方式等“技术底盘”的对接,在技术层面进行制度、管理体系的整合与统一,再延伸至管理体系与制度的重构,利用好开展“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研究的契机,以综合规划强化综合统筹作用。

2.2?以纵向横向发展为尺度,系统构建我国生态环境规划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特点,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机构改革,赋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筹全地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监督的职能,未来,规划体系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结合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横向上,生态环境规划应覆盖所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覆盖陆地和海洋,覆盖山水林田湖草,覆盖城乡,覆盖所有的排污主体和排污过程,覆盖所有环境介质,覆盖所有的污染物类型,实现生态环境统筹规划、统筹保护、统筹治理、统筹监督。纵向上,改变以往环境规划头重脚轻的局面,建立国家、省、市多层级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国家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制定总体战略、领域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重大任务、政策措施体系与重大工程项目。省级规划落实国家要求、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安排。市县级生态环境规划以具体实施为主要目标。明确规划编制、实施关系,强化国家对省级规划的指导和备案。

2.3?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生态环境规划实施

生态环境规划应强化区域和空间属性,厘清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关系,系统确定全国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框架,确定分区域、分领域、分类型的生态环境属性、突出生态环境与分阶段目标与战略任务,建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空间管控为抓手,形成生态环境规划的全国战略框架和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重大政策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建立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生态控制线,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划定的重点生态保护要素的范围界线,不局限于保护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等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2.4?以全链条管理为方向,建立规划全过程实施管理体系

规划成功与否,与其制定及实施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一个完整的规划应包括从制定到实施到监督到评估到问责的全过程。在规划制定上,各利益相关者都应当参与到环境保护规划相关的决策中来。规划的出台应征求各级政府机构、公众、相关的污染单位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的实施期,应明确实施的主导机构以及协作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避免职责的交叉及缺位,所有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均应参与规划的实施,同时,采取对外公开、公布相关的规划章节形式,接受民众的监督。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制定详尽的计划或行动方案,明确目标、时间及任务,并开启监测调度评估机制,时刻掌握规划实施进度,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

2.5?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生态环境管理转型

中国生态环境规划40年来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和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离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是当前环境规划的大多数研究成果还是集中在完成一项规划所需的技术方法上,而涉及深层次的、核心层次的关于环境规划方面的理论性研究成果,诸如概念、范畴、功能定位、约束与调控的关系等并不多。未来应加强环境优化和集成等薄弱技术方法研究,结合不同领域的特点开发出更多适用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同时,加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环境影响、环境效应、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定量评估预测等技术方法的研究。定量评估的研究方法如非线性规划模型、系统学等方法的应用还相对薄弱,一些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在分区分类控制中有待更新,新的方法论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还需与区域和空间的结合,加强环境规划空间控制、分区分类、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效益评估等技术方法的研究;加强环境风险控制、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2.6?全面开展人才培训,提升环境规划的支撑动力

我国环境规划机构队伍薄弱,各地的环境规划技术单位屈指可数,能够进行高技术人才培训的机构更是廖廖无几,如果规划要长足发展,我们只能通过加强环境规划研究机构、环保技术培训机构建设,丰富高校环境规划理论教学、充实环境规划编制与实践人才队伍,利用市场主导、建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提高作用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地编制环境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生态环境规划引领先行作用。

3、结束语

生态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在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背景下,通过规划,系统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预防和控制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从而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确保我国环境生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应“多规合一”[J].环境与生活,2018(6):72-73.

[2]王金南,雷宇,薛文博,等.基于CREP的国家环境质量改善工程规划与管理: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J].环境工程,2016,34(12):64-68.

[3]王金南,苏洁琼,万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环境保护,2017,45(11):12-17.

标签:;  ;  ;  

关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与建议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