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中医辩证治疗的探讨

对糖尿病中医辩证治疗的探讨

崔赞芳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小雄中心卫生院浙江317106

摘要: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本文通过对糖尿病中医学发病机理的介绍,并论述了中医辨证法施治糖尿病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辩证治疗

一、糖尿病中医学发病机理

1.先天禀赋不足。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疾病的内在重要因素。正如《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所描述,五脏柔弱,精气不足,气虚血虚,再加上后天的饮食营养等诱因,极易精气亏虚,津液耗损,而后发为本病。现代医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后也认为,此类疾病有遗传倾向。

2.过食肥甘。饮食失节极热伤津,据传统医学书籍《素问?奇病论》中有一段文字记述到:“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的论述。长期的过量的饮用肥甘之物,活醇酒厚味之品,损伤脾胃,脾之运化失司,不能升清于上,食物积聚于胃中,腐熟生内热而消散气机以及耗伤津液,故而口渴多饮,消瘦烦热,致使脏腑经络皆失于濡养故而发为本病。

3.情志不调,郁而化热伤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篇所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思伤脾,即是久劳心智穷思竭虑,营谋强迫思考,怒伤肝,情志的长期被刺激导致伤肝郁怒,肝主疏泄,条畅情志,肝气郁结而不得疏泄,或者等肝气郁久而化火,上消灼肺胃阴津,下耗损肾液;肝之疏泄太过有可以导致肾脏的封藏失司,从而是糖,蛋白质等精微物质随尿而下泄。从而诱发本病。

4.劳欲伤肾,肾精损耗。《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说:“房事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躁,肾燥则渴。”放纵不加控制的情欲耗伤人体真阴,积累小的损害从而造成大的虚损,积累的损耗多了就致使人体虚衰,以致肾阴肾阳俱不足。肾藏阴,精微物质为五谷所化,即精微物质,肾开阖失司,导致精微外泄,阴精不足虚火内生,火因水竭而愈烈,水因火烈而益干,最终导致肾虚;肾阳虚衰,不能温化蒸腾津液,导致小便清长。长期劳欲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二、中医辨证法施治糖尿病

根据糖尿病临床特点,并结合理化检查,再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对相应病症进行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治,临床常分四型论治。

(1)阴虚热盛型:临床表现常见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增多,而且尿色混黄、大便干结,苔黄燥,舌红少津,脉象滑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药、茯苓、丹皮、山萸肉、泽泻、花粉、黄芩)。本治法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期属轻型而尚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但有典型的“三多”症群。

此期患者症状初起,心里恐惧感很重,多认为多用药以减轻该病的发展。但该方多为寒凉之品,不宜长期服用,中病即止,或随时根据症情加减调整,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2)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常见口干咽燥、眩晕耳鸣、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尿液短赤,或伴有心悸自汗、视物模糊,苔薄白,舌质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治法:益气养阴。方药:黄芪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黄芪、麦冬、生地、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五味子、太子参、元参、葛根、桑寄生、丹参、酸枣仁等)。本治法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期,由于糖尿病早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见于老年糖尿病初诊,典型的“三多”症状不明显。

此期病人多不按医嘱系统治疗,血糖高了就服药,血糖低了就停药,以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情绪波动,久而久之,耗气伤阴,阴液更亏,血糖数年不退反而加重。配用中药黄芪、麦冬、山药、生地等益气养阴,现代药理证明有降糖的作用。因此,经中西药治疗血糖逐渐控制,并下降至正常范围。

(3)阴虚血瘀型:临床表现常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痛、口干咽燥、心悸乏力、视物模糊、胸闷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或双下肢微肿、或中风偏瘫,舌质暗或紫暗,伴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且紫暗,脉沉细或细涩。理化检查血液流变异常、甲皱微循环异常、血小板聚集增强等。治法:养阴活血。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山萸肉、淮山药、丹参、茯苓、杭白菊、枸杞子、泽泻、猪苓等)。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病程相对较长,燥热标证已退,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不显著。

此期病人多合并有各种并发症,多由于肾虚肝亢、痰瘀互结、血脉阻滞所致。故治用六味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以活血化瘀、通脉降脂,增加血液流变,改善血黏稠度,辅以滋肾平肝、养阴降糖,诸药配合,既有调养肝肾,祛瘀化痰,疏通心络之功,又可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血液流变,从而达到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症状减轻,病情得以稳定。

(4)肾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常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不欲多饮、畏寒肢冷、颜面浮肿,甚则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泄、或时干时稀交替出现、小便混浊如膏、面色晦暗、齿摇发脱、阳萎等,舌苔白而干,舌质淡暗,脉沉细而无力。治法:育阴温肾。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桂枝、淡附子、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参、生白术、猪苓、制大黄等)。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后期的合并症,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以肾为关健。其病机为消渴日久而阴损及阳,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水液代谢障碍而导致阴阳俱虚,湿浊痰瘀内阻。

此期病人多因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脏腑阴阳俱损,尤以肾之阴阳两虚为重。治用桂附地黄汤加味以育阴温肾,平衡机体之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方中可酌加水陆二仙丹以补肾固涩,消除蛋白尿,配丹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现代药理证明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循环之作用,配猪苓健脾利尿退肿以降血尿酸,制大黄泻肠通便排毒以降血肌酐。

三、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肾阴亏损等原因,以致内热伤阴、消谷耗津而发病。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若能认证准确,通过补五脏、益精气、养阴液、化瘀血,标本兼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得以恢复正常。通过诸药合用,补肾温经通脉,育阴生津降糖,使肾之阴阳平衡,气血运化,肾脉通畅,改善肾脏功能,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糖尿病肾病得以康复。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本病的治疗无近功,需要耐心调治,方可取得疗效。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肾阴亏损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治疗期间除注意调理饮食、舒缓情志外,还应注意心理健康,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抑郁,平素注重体质锻炼,从饮食、运动、药物、思想等等方面综合入手,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悦.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机理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2,02(1).

[2]杨丽君,辛效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状[J].河南中医,2013,(5).

[3]夏光欣.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

[4]赵环,刘爽,王君红等.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6).

标签:;  ;  ;  

对糖尿病中医辩证治疗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