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紧技术论文_王东育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残余,机械,圆筒,清华大学,技术,液压。

自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育[1](2014)在《液压自紧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优化设计方法,尝试对液压自紧管材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选取梅赛斯等效应力为目标参数,对液压自紧管材毛坯自紧压力、内外半径以及形状参数加工余量等参数作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23期)

郑值[2](2008)在《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自紧技术在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制作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实际径比出发,设计了机械自紧的厚壁圆筒,参照文献和经验数据,设计了自紧冲头。以冲头和厚壁圆筒为基础,搭建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的机械自紧实验装置,同时建立以PXI仪器为主体的应变、冲头行程及推力测量系统。对一共33个、6个组别的厚壁圆筒进行机械自紧实验、再屈服压力实验以及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实验,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比自紧后的有所提高,将液压自紧的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计算得到机械自紧后厚壁圆筒的切向残余应力,为身管的强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建立厚壁圆筒的机械自紧受力分析模型,在潘立功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修正后的机械自紧推力公式,计算得到的推力数值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正负10%以内,为推力计算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汪嘉春[3](2002)在《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Bauschinger效应的影响 ,自紧厚壁管反向屈服现象普遍存在 ,使得内壁残余应力减少 ,厚壁管承载能力下降 ,因此 ,通过复合机械自紧技术 ,可消除Bauschinger效应 ,提高自紧厚壁管的弹性强度。本文在理论上和工艺上对复合自紧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可大幅提高自紧厚壁管的强度 ,这对自增强压力容器和管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02年04期)

汪嘉春,徐秉业[4](1996)在《铝合金厚壁圆筒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铝合金厚壁圆筒进行了二次机械自紧实验研究,获得的结果充分表明,二次机械自紧技术作为降低冲头推力为目的的工艺方法,效果是明显的和有效的,可满足不同口径厚壁筒机械自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金属成形工艺》期刊1996年06期)

汪嘉春[5](1992)在《厚壁圆筒一次和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厚壁圆筒机械自紧技术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工艺技术。它可提高厚壁圆筒的弹性强度和疲劳寿命。本文首次提出和研究的厚壁圆筒二次机械自紧技术,可扩大机械自紧技术在不同口径身管上的应用,降低冲头的推力,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反映材料实际特性的厚壁圆筒一次、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理论分析方法,采用弹塑性主应力法和加权残数法分析计算了一次、二次机械自紧厚壁圆筒的弹塑性应力、应变、位移、内膛残余胀大量、过盈量与自紧度、冲头推力等一次、二次机械自紧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得到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许多重要结论。由计算结果可知:理论计算时必须考虑材料的应变硬化,Bauschinger效应等对结果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一次、二次机械自紧模拟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预示规律的正确性、二次机械自紧技术本身是可行的,可满足不同口径和材料性能身管的自紧要求。 以能量原理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机械自紧技术的冲头推力计算和冲头几何形状设计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该研究方法揭示了锥角变化影响位移模式的变化规律,给深入研究自紧技术提供了参考。 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宏观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和微观结构观察,对炮钢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变形机制,Bauschinger效应产生原因和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消除Bauschinger效应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的设想。这对研制新钢材,提高自紧身管弹性强度等可供借鉴。 最后还对机械自紧厚壁圆筒残余应力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和Sachs内膛削法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的计算公式。 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为一次、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1992-09-01)

潘立功[6](1988)在《自紧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自紧技术的产生、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在自紧技术中所使用的各种力学模型和有关假设;用Tresca屈服条件和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以及混合硬化理论研究了液压自紧厚壁圆管的弹塑性加载和卸载问题,得到了在平面应变、开端和闭端叁种情况下的位移、应变、应力和压力膨胀曲线的封闭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中的简化分析和弹性力学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机械自紧厚壁圆管的弹塑性应力、位移、过盈量选择、冲头推力计算以及形状设计等关键问题,得到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许多重要结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机械自紧模拟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圆环切口测量厚壁圆管实际自紧度的方法,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由本文所得到的残余应力给出了用热应力场模拟自紧圆管中残余应力时模拟温度场的表达式。本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1988-10-01)

自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自紧技术在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制作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实际径比出发,设计了机械自紧的厚壁圆筒,参照文献和经验数据,设计了自紧冲头。以冲头和厚壁圆筒为基础,搭建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的机械自紧实验装置,同时建立以PXI仪器为主体的应变、冲头行程及推力测量系统。对一共33个、6个组别的厚壁圆筒进行机械自紧实验、再屈服压力实验以及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实验,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比自紧后的有所提高,将液压自紧的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计算得到机械自紧后厚壁圆筒的切向残余应力,为身管的强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建立厚壁圆筒的机械自紧受力分析模型,在潘立功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修正后的机械自紧推力公式,计算得到的推力数值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正负10%以内,为推力计算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育.液压自紧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4

[2].郑值.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汪嘉春.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J].压力容器.2002

[4].汪嘉春,徐秉业.铝合金厚壁圆筒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J].金属成形工艺.1996

[5].汪嘉春.厚壁圆筒一次和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2

[6].潘立功.自紧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88

论文知识图

活塞-圆筒压机实验组装件示意图自紧技术原理所示.材料曲线如自紧技术原理综述中国紧固件行业总体发展方向(1)综述中国紧固件行业总体发展方向(2)

标签:;  ;  ;  ;  ;  ;  ;  

自紧技术论文_王东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