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GV小车,包括车体底板、设置于车体底板上的驱动总成、以及罩设于车体底板上的车厢壳体。本实用新型在在车体底板上罩设有车厢壳体,在车厢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在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在各开口上分别设有用于封盖该开口的翻转盖,翻转盖通过铰接组件与车体底板转动连接。当需要对AGV小车进行维修时,只需在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打开翻转盖,就可以方便地通过车厢壳体的开口对AGV小车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毕时,只需要转动各翻转盖至盖于相应开口位置,即可方便地将车厢壳体的开口封闭,整个维修过程不需要拆装车厢壳体,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AGV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底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驱动总成、以及罩设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车厢壳体,所述车厢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所述AGV小车还包括分别盖于各所述开口上的翻转盖和转动连接各所述翻转盖与所述车体底板的铰接组件。
设计方案
1.一种AGV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底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驱动总成、以及罩设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车厢壳体,所述车厢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所述AGV小车还包括分别盖于各所述开口上的翻转盖和转动连接各所述翻转盖与所述车体底板的铰接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活页,各所述翻转盖的底侧边分别通过相应所述活页与所述车体底板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铰接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相应所述翻转盖转动位置的活动支撑关节,所述活动支撑关节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具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转动臂具有第二铰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通过枢轴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相应的翻转盖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臂与相应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锁紧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枢轴一端的锁紧盖、以及螺接于所述枢轴另一端的锁紧螺母,所述枢轴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板上设有用于分别支撑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支座,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相应所述支座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用于转动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连接臂、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底板行走的行走组件、以及用于安装于所述车体底板上以将所述连接臂朝向路面弹性抵压的减震机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减震机构相连,所述连接臂具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车体底板的另一端;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的驱动轮、以及用于向所述驱动轮提供行走动力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连接臂上靠近所述减震机构的一端对应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导向立柱和弹簧,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端面上,且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立柱穿过的通过槽,所述导向立柱的底端穿过所述通过槽并与所述车体底板相连,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立柱上,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导向立柱的顶端相连,所述弹簧的底端抵压于所述支撑板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用于固定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底座、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转轴,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AGV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转轴伸入的轴孔,所述轴孔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插装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轴承套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导引运输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AGV小车。
背景技术
AGV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英文简称为AGV,中文名称为自动导引运输车)为移动机器人的一种,随着现代物流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AGV小车现已广泛用于现代工厂部件、成品转运或者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自动化设备。AGV小车通常将其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电气器件集成设置于车体内部,当AGV小车发生故障或者需要检查维修时,通常需要打开车厢外壳以对车体内部的各电气器件进行维修。然而,现有AGV小车的车厢外壳都是通过螺丝锁紧固定组装而成的,在对车体内部的各电气器件进行维修时,拆装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常常会给维修造成较大的不方便,降低AGV小车的维修效率,增加AGV小车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GV小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AGV小车在进行维修时,拆装比较费时费力,导致维修不方便,维修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AGV小车,包括车体底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驱动总成、以及罩设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车厢壳体,所述车厢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所述AGV小车还包括分别盖于各所述开口上的翻转盖和转动连接各所述翻转盖与所述车体底板的铰接组件。
进一步地,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活页,各所述翻转盖的底侧边分别通过相应所述活页与所述车体底板铰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铰接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相应所述翻转盖转动位置的活动支撑关节,所述活动支撑关节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具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转动臂具有第二铰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通过枢轴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相应的翻转盖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枢轴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臂与相应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锁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设置于枢轴一端的锁紧盖、以及螺接于所述枢轴另一端的锁紧螺母,所述枢轴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底板上设有用于分别支撑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支座,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相应所述支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用于转动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连接臂、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底板行走的行走组件、以及用于安装于所述车体底板上以将所述连接臂朝向路面弹性抵压的减震机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减震机构相连,所述连接臂具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车体底板的另一端;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的驱动轮、以及用于向所述驱动轮提供行走动力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连接臂上靠近所述减震机构的一端对应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导向立柱和弹簧,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端面上,且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立柱穿过的通过槽,所述导向立柱的底端穿过所述通过槽并与所述车体底板相连,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立柱上,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导向立柱的顶端相连,所述弹簧的底端抵压于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总成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用于固定于所述车体底板上的底座、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转轴,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转轴伸入的轴孔,所述轴孔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插装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轴承套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在车厢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在各开口上分别设有用于封盖该开口的翻转盖。当需要对AGV小车进行维修时,只需打开翻转盖,就可以方便地通过车厢壳体的开口对AGV小车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毕时,只需要转动各翻转盖至盖于相应开口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将车厢壳体的开口封闭,整个维修过程不需要拆装车厢壳体,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翻转盖打开时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图5中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支撑关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支撑关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支撑关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车体底板;11-支座;2-驱动总成;21-连接臂;22-行走组件;221-驱动轮;222-驱动电机;23-减震机构;231-支撑板;2311-通过槽;232-导向立柱;233-弹簧;24-转动组件;241-底座;2411-轴孔;242-转轴;3-车厢壳体;31-容置腔;4-翻转盖;5-铰接组件;51-活页;52-活动支撑关节;521-第一转动臂;5211-第一铰接端;5212-第一连接端;522-第二转动臂;5221-第二铰接端;5222-第二连接端;523-枢轴;6-锁紧件;61-锁紧盖;62-锁紧螺母;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包括车体底板1、设置于车体底板1上的驱动总成2、以及罩设于车体底板1上的车厢壳体3,车厢壳体3内部设有容置腔31,车厢壳体3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AGV小车还包括分别盖于各开口上的翻转盖4和转动连接各翻转盖4与车体底板1的铰接组件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维修的AGV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车体底板1上罩设有车厢壳体3,在车厢壳体3内部设有容置腔31,在车厢壳体3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在各开口上分别设有用于封盖该开口的翻转盖4,翻转盖4通过铰接组件5与车体底板1转动连接。当需要对AGV小车进行维修时,只需在车厢壳体3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打开翻转盖4,就可以方便地通过车厢壳体3的开口对AGV小车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毕时,只需要转动各翻转盖4至盖于相应开口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将车厢壳体3的开口封闭,整个维修过程不需要拆装车厢壳体,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各铰接组件5包括活页51,各翻转盖4的底侧边分别通过相应活页51与车体底板1铰接。
本实施例中,各翻转盖4分别通过活页51与车体底板1的前、后两侧边铰接,方便使用各翻转盖4打开或者关闭车厢壳体3前(后)侧的开口,使AGV小车的维修更加便捷,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人工维修的时间消耗成本。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各铰接组件5还包括用于支撑相应翻转盖4转动位置的活动支撑关节52,活动支撑关节52包括第一转动臂521和第二转动臂522,第一转动臂521具有第一铰接端5211和第一连接端5212,第二转动臂522具有第二铰接端5221和第二连接端5222,第一铰接端5211通过枢轴523与第二铰接端5221铰接;第一连接端5212分别与车体底板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端5222分别与相应的翻转盖4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车体底板1与翻转盖4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翻转盖4的活动支撑关节52,通过活动支撑关节52对翻转盖4进行旋转支撑,在打开翻转盖4的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维修需要,将翻转盖4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打开,并达到对翻转盖4进行任意角度的调整的目的,方便维修人员的使用,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枢轴523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第一转动臂521与相应第二转动臂522的锁紧件6。
在本实施例中,在用于铰接第一转动臂521和第二转动臂522的枢轴523上设置有锁紧件6,在打开翻转盖4的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根据实际维修需要选取便于维修的最佳打开角度,利用锁紧件6对第一转动臂521和第二转动臂522进行锁紧固定,达到将翻转盖4限定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打开角度范围内以方便快速地对容置腔31中的各电气元件进行维修更换的目的,方便维修人员的使用,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锁紧件6包括设置于各枢轴523一端的锁紧盖61、以及螺接于枢轴523另一端的锁紧螺母62,枢轴523的另一端设有与锁紧螺母62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通过锁紧螺母62和枢轴523另一端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带动枢轴523一端的锁紧盖61对枢轴523一端的锁紧盖61进行锁紧固定,达到将翻转盖4固定在某一个角度以使维修人员方便快速地对容置腔31中的各电气元件进行维修更换,而在需要调整翻转盖4翻转打开角度时,只需要松开丝杆上的锁紧螺母62,即可通过活动支撑关节52的第一转动臂521和第二转动臂522对翻转打开角度进行任意的调整,使用方便,操作快速,有效提高维修人员对AGV小车的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车体底板1上设有分别支撑各第一转动臂521的支座11,各第一连接端5212分别通过连接轴与相应支座11转动连接,各第一连接端5212分别通过连接轴与相应支座11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体底板1上对应设有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转动臂521的支座11,第一转动臂521通过连接轴与支座11转动连接,以便于对翻转盖4翻转打开角度的调整,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总成2包括用于转动设置于车体底板1上的连接臂21、用于驱动车体底板1行走的行走组件22、以及用于安装于车体底板1上以将连接臂21朝向路面弹性抵压的减震机构23;连接臂21的一端与减震机构23相连,连接臂21具有用于转动连接车体底板1的另一端;行走组件22包括转动安装于连接臂21上的驱动轮221、以及用于向驱动轮221提供行走动力的驱动电机222,驱动轮221位于连接臂21上靠近减震机构23的一端对应的位置,驱动电机222安装于连接臂21上,驱动电机222的输出轴与驱动轮221相连。
本实施例中,AGV小车驱动总成2将驱动轮221安装在连接臂21的一端,而将连接臂2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车体底板1上,并在连接臂21的一端设置减震机构23,在减震机构23的弹性作用下,使驱动轮221始终保持足够的轮压与路面接触,避免驱动轮221在光滑平整的路面出现打滑现象;而在凹凸起伏不平的路面,连接臂21会弹性浮动而减小抖动,从而提高了AGV小车沿运行轨迹运行的精度及运输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减震机构23包括支撑板231、导向立柱232和弹簧233,支撑板231设置于连接臂21一端的端面上,且支撑板231沿连接臂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板231上开设有用于供导向立柱232穿过的通过槽2311,导向立柱232的底端穿过通过槽2311并与车体底板1相连,弹簧233套设于导向立柱232上,弹簧233的顶端与导向立柱232的顶端相连,弹簧233的底端抵压于支撑板231上以将连接臂21连接有支撑板231的一端朝向导向立柱232底端的方向顶抵。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臂21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板231,通过套装于导向立柱232上的弹簧233对支撑板231朝向路面进行抵压,从而带动连接臂21根据路面状况在弹簧233释放的弹性压力作用下进行旋转转动,以自适应调节安装于连接臂21上的驱动轮221的轮压,使得驱动轮221始终保持足够的轮压与路面接触,有效防止驱动轮221在光滑平整的路面打滑及在凹凸不平的路面出现强烈抖动,提高了驱动装置工作的稳定可靠性,保障了AGV小车在不同复杂路况都能够沿着运行轨迹平稳运行行走,有效提高了AGV小车的运输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总成还包括用于将连接臂2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车体底板1上的转动组件24,转动组件24包括用于固定于车体底板1上的底座241、以及转动安装于底座241上的转轴242,连接臂21的另一端与转轴242相连。
本实施例中,连接臂21具有用于转动连接车体底板1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安装于底座241上的转轴242实现旋转转动,使连接臂21能够在减震机构23弹性抵压的作用下,对安装于连接臂21上的驱动轮221的轮压进行自适应调节,达到良好的减震、防滑、防抖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的具体实施方式,底座241上设有用于供转轴242伸入的轴孔2411,轴孔2411中设置有轴承7,转轴242的一端插装于轴孔2411中,轴承7套于转轴242的一端,转轴242的另一端与连接臂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241的轴孔2411中设置有轴承7,转轴242通过轴承7转动安装于底座241上,增强了连接臂21旋转转动的顺畅灵活性能,克服传统减震机构23弹簧233伸缩调节容易出现卡死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322.2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34609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2D 63/02
专利分类号:B62D63/02
范畴分类:32B;
申请人:润木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润木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同胜社区枭龙路4号源创园A栋302
发明人:桂文凯;汤启航
第一发明人:桂文凯
当前权利人:润木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肖凤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agv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