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前方内固定论文_庄宏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前方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核,腰椎,胸椎,病灶,脊柱,胸膜,脓肿。

侧前方内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庄宏达[1](2019)在《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于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行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0例。观察术后神经症状恢复情况、脊柱稳定性及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重建脊柱稳定性良好,无继发后突畸形及椎体高度丢失,无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均1周离床,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为80%。结论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联合内固定手术对于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具有防止后突畸形及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确切,早日离床,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优势,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0期)

聂治军,白静静,张银刚,徐洪海,常彦海[2](2017)在《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王振宇[3](2016)在《小切口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型骨折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脊柱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损伤机制大多是由于外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同时也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及转移瘤等情况引起的病理性改变,排除病理性改变引起的骨折,外力引起的脊柱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T11-L2)。原因在于1.胸腰段处于胸椎于腰椎的交界位置,胸椎活动范围小,腰椎活动范围大,胸腰段应力集中;2.腰椎生理前凸,胸椎生理后凸,胸腰段是两个生理弯曲的转换部分;3.胸椎关节突关节和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不同在胸腰段发生转变。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原则是:神经减压以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通过前路和/或后路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重建脊柱序列和稳定性。在治疗脊柱骨折中常规的前路、后路开放切开手术已经能够充分的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但常规的开放脊柱外科手术具有失血量多,术后肌肉疼,感染风险高,广泛的肌肉剥离导致肌肉去神经支配,最终导致肌肉组织瘢痕化的局限性。由于这些原因从而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满意度。随着微创概念的日渐加深,针对脊椎的微创手术也日渐流行。侧前方小切口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解除相关责任病灶产生的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及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上,已经可以达到同常规侧前方开放手术一样的效果,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止痛药物应用少,住院时间少,康复快,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伤病(前中柱损伤,后方结构无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胸腰椎A3/A4骨折是没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椎体的部分爆裂或者爆裂骨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神经损伤;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ao分型)骨折,神经压迫来自硬膜囊前方,脊柱后方结构无损伤,采用小切口侧前方入路进行减压植骨融合优势更加明显:减压直接彻底,对神经干扰小;前中柱支撑植骨融合更加确实;侧前方入路避免了后方入路破坏原本无损伤的后柱结构的弊端;而小切口侧前方入路也大大减少了传统侧前方手术的创伤大的缺点。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小切口侧前方入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为了验证小切口侧前方入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骨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成功运用该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在胸腰椎小切口侧前方术式上的临床经验。方法:我们通过收集自2013年开始因外伤导致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型骨折的12名患者在我院采用小切口侧前方入路(mini-openincisionanteriorlateralapproach)进行减压、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手术前以及按照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或者更长时间,评估患者术后cobb角改变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数据,收集cobb角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术前及术后脊髓损伤程度进行asia分级统计。结果:我们的12名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没有出现气胸以及脑脊漏的不良术中并发症。最终患者均顺利出院,总结我们的术中出血为250~450ml,平均339ml。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48min。在术后随访中,随访时间均超过4个月,最长1名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再次随访中我们对12名患者进行asia等级进行评定,12名患者均有等级提升,有6名为d级,6名为e级,其中6名e级患者中有1名术前评级为c级。术后随访期间定期摄片复查,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植入的人工椎体稳定无移位,通过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最终结果术前cobb角为27.9,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均值为4.8,平均纠正23.0,检验结果t=27.754,p<0.01,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有统计学意义,在长期随访中未出现患者症状加重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侧前方术式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3/a4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病率、cobb角的恢复(恢复脊柱高度及序列)及充分进行脊髓减压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在脊髓减压和重建胸腰段脊柱的稳定方面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2-01)

张赫,李正维,冯大鹏,赵智,李光灿[4](2015)在《腰椎爆裂骨折侧前方入路改良内固定方式重建腰椎前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侧前方改良内固定手术对腰椎爆裂骨折腰椎前凸恢复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14年10月,统计了103例有完整资料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20例患者接受传统侧前方手术,58例患者接受传统后路手术,25例患者接受侧前方改良内固定手术。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并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侧前方入路手术术前及术后的L2前凸角度为(-14.75±1.67)°和(5.63±0.91)°,L3为(-11.86±2.41)°和(6.71±1.50)°,L4为(-15.20±1.92)°和(11.60±1.14)°;随访1年后L2的前凸角度为(4.83±0.83)°,L3为(5.86±1.35)°,L4为(10.60±1.14)°。而侧前方入路改良内固定手术术前及术后L2前凸角度为(-13.36±2.29)°和(8.90±1.30)°,L3为(-13.11±2.57)°和(15.67±1.58)°,L4为(-13.40±2.40)°和(22.60±2.07)°。随访1年后L2的前凸角度为(7.81±1.08)°,L3为(14.67±1.41)°,L4为(21.2±2.05)°。传统后路手术L2术前及术后的前凸角度为(-8.53±2.08)°和(9.93±2.27)°,L3为(-9.39±1.88)°和(16.33±1.24)°,L4为(-10.90±2.02)°和(23.70±2.00)°。随访1年后L2的前凸角度为(9.03±1.99)°,L3为(15.50±1.25)°,L4为(23.10±1.60)°。传统侧前方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术后L2、L3、L4的前凸角度比较P值均小于0.05,传统侧前方手术与侧前方改良内固定术后L2、L3、L4的前凸角度比较P值也均小于0.05。侧前方改良内固定及传统后路手术术后L2前凸角度比较P值为0.181,L3P值为0.131 6,L4P值为0.351 4。改良6钉术式术后与随访1年的结果比较L2P值为0.054 3,L3为0.178 0,L4为0.243 3。结论侧前方入路改良内固定手术对腰椎爆裂骨折腰椎前凸的重建较传统侧前方入路手术更为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张丽华[5](2015)在《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开展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给予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期针对患者开展适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本组病患预后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本组34例骨结核病例的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且内固定物未发生松动情况。治疗前Cobb较均值为25.3°,治疗后恢复至13.5°,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获得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后仅1例样本发生病情复发,经及时处理后获得改善。结论针对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需给予更为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临床手术的安全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5年12期)

孙向新,王志杰[6](2015)在《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内固定置入点的相关解剖学测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有关成人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进钉点位置的报道较多,由于种族、地域等差异及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目的:为临床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进行观察和肋凹解剖数据。结果与结论:随着椎序的增加,脊柱标本椎体横径逐渐增大,肋凹上、下缘与上终板的距离逐渐增大,肋凹上、下缘与下终板的距离逐渐减小,肋凹前缘与椎管前缘的距离逐渐减小。结果证实,下胸椎肋凹的解剖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肋凹是下胸椎侧前方内固定置钉简单、恒定、可靠的置钉点参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17期)

武士科,卜宏建,侯煜,王林杰,蒋亮[7](2014)在《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行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3例,对手术前后ESR、CRP、神经功能ASIA分级、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受损情况ASIA分级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结论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的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4年36期)

王文革,李仕臣,田世坤,仇志韬,秦国强[8](2014)在《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结核主要侵犯椎体,累及脊柱前、中柱,自然病理过程将造成脊柱失稳、椎体塌陷、压迫脊髓,晚期发生后凸畸形。常规解决方法为一期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但己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病灶己使该段稳定性遭破坏,植骨块往往在吸收重塑的同时不能提供足够坚强的支撑,从而导致植骨失败、后凸畸形未能纠正,尤其多见于累及2个以上椎体的病例,故脊柱稳定性的重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一期病灶清除、椎(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4年11期)

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9](2014)在《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侧前方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植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1例,女36例;年龄21~72岁,平均34.6岁;病程时间为4~32个月,平均13.6月;胸椎23例,胸腰段27例,腰椎14例,腰骶段3例;累及4个椎体3例,3个椎体15例,2个椎体49例;其中45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组织或死骨侵犯相应椎管,31例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18例合并病变区域的严重角状后突畸形。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44例,E级12例。术前至少二周以上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个化性方案分别对患者行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植物固定手术,药物化疗的总疗程时间为12~1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经24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6.2月。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或穿刺置管引流灌冲,最终痊愈;2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3例出现股神经牵拉痛,1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中毒症状均消失,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评分标准:B级1例,C级3例,D级7例,E级56例;影像学检查则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区见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能彻底清除病灶,并有效矫正脊柱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从而达到植骨区骨融合和椎体结核治愈。(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16)

黄福立,张明友,刘永恒,周其璋[10](2014)在《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的有效性。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腰椎结核并椎旁巨大脓肿的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4.6岁。病变累及节段:L1~L2 1例,L2~L3 9例,L3~L4 7例,L4~L5 1例。脓肿范围:L1~L3 1例,L2~L4 6例,L2~L5 3例,L3~L5 5例,L3~S1 3例。17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4例。术前Barthel指数50~75分,平均65±10分;JOA评分12~23分,平均18±4分。血沉(ESR)57±16.2mm/h;C反应蛋白(CRP)22.4±5.6mg/L。椎管狭窄率(35.0±13.1)%,脊柱后凸Cobb角为25.3°±7.1°。均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下行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应用异烟肼生理盐水持续局部闭式冲洗引流,并继续全身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arthel指数(BI)、腰椎JOA评分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Cobb角、椎管狭窄率、ESR和CRP水平。结果:手术时间2.5~5.0h(平均3.0h),术中出血270~750ml(平均450ml),均未发生严重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异烟肼生理盐水持续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时间10~16d(平均14d)。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3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1例无变化;1例E级患者术后无神经损害。术后BI为75~90分,平均85±5分,15例达到显效(83.3%);JOA评分17~29分,平均23±5分,17例达到显效(94.4%)。椎管狭窄率纠正至(1.4±3.5)%,脊柱后凸Cobb角为8.7°±2.6°,平均纠正16.6°。ESR及CRP在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至正常,X线显示获得骨性融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年随访期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有1°~4°丢失;所有病例至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复发。结论:在全身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安全有效,临床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侧前方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前方内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庄宏达.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聂治军,白静静,张银刚,徐洪海,常彦海.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17

[3].王振宇.小切口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A3/A4型骨折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

[4].张赫,李正维,冯大鹏,赵智,李光灿.腰椎爆裂骨折侧前方入路改良内固定方式重建腰椎前凸[J].实用骨科杂志.2015

[5].张丽华.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开展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

[6].孙向新,王志杰.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内固定置入点的相关解剖学测量(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7].武士科,卜宏建,侯煜,王林杰,蒋亮.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J].当代医学.2014

[8].王文革,李仕臣,田世坤,仇志韬,秦国强.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

[9].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C].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0].黄福立,张明友,刘永恒,周其璋.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2椎间盘突出A.术前MRI示局部椎管...典型病例1,行后路钉棒固定 a:术前X线...术后3个月外观示侧前方瘫痕小且美观透视检查螺打未打入关节腔为术前体位摆放,图4B为术中切口,图4...术前颈椎过伸、过屈位 X 线片提示颈椎...

标签:;  ;  ;  ;  ;  ;  ;  

侧前方内固定论文_庄宏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