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溶解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解法,阿莫西林,偶氮,客体,常数,丙基。
相溶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尹训强,郑洁,夏新智,韩旭,毕可东[1](2015)在《相溶解法测阿莫西林和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阿莫西林的校正曲线,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阿莫西林(AMO)-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情况。结果:阿莫西林在波长22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在0.42~42μg/m L浓度范围内的阿莫西林溶液与吸光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Y=0.0209x+0.0006,(n=8,r=0.9989);溶解度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0.005214x+4.38×10-6,(r=0.9963),阿莫西林-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为1.132×103L/mol。表明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阿莫西林有较好的包合增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孙德志,于东,魏凤燕,姜爱君,张德福[2](2000)在《相溶解法研究β-环糊精和偶氮苯的主-客体配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分光光度法实现的)相溶解法测定了稀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 CD)对偶氮苯的增溶等温线,从而求出了 1: 1配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函数( k0,△ rG0,△ rH0,△ rS0) .结果表明 :β- CD能明显提高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随着β- CD的浓度增加,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线性增大 .这是因为 1: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当大,偶氮苯在纯水中的溶解热是 26.18kJ/mol,从固相偶氮苯直接变成配合物的过程则放出热量 4.22kJ/mol.所以β- CD和偶氮苯的配合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本文来源于《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00年03期)
相溶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经分光光度法实现的)相溶解法测定了稀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 CD)对偶氮苯的增溶等温线,从而求出了 1: 1配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函数( k0,△ rG0,△ rH0,△ rS0) .结果表明 :β- CD能明显提高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随着β- CD的浓度增加,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线性增大 .这是因为 1: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当大,偶氮苯在纯水中的溶解热是 26.18kJ/mol,从固相偶氮苯直接变成配合物的过程则放出热量 4.22kJ/mol.所以β- CD和偶氮苯的配合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溶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1].尹训强,郑洁,夏新智,韩旭,毕可东.相溶解法测阿莫西林和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J].中国兽医杂志.2015
[2].孙德志,于东,魏凤燕,姜爱君,张德福.相溶解法研究β-环糊精和偶氮苯的主-客体配合作用[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