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丁利荣[1](2022)在《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学习型社区建设路径探析——以郑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型社区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参与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融入社区治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总结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导评估,开展学习共同体创建,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提升信息化学习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李少兰,吴南中[2](2022)在《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文中指出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近十年收录文献,使用文献研究法,发现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领域研究热点分布呈现矩阵化,分别是以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为核心的终身教育形式研究,以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理念研究,以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为核心的终身教育体系支持制度研究,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和MOOCs为核心的远程教育研究。横向分析发现研究维度聚焦于价值取向研究、跨国比较研究、治理变革研究和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结合政策的变迁将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10—2012年处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时期,2013—2017年处于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融合创新时期,2018—2020年处于成人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治理变革时期。最后从成人教育学科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构建,基于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探索及面向积极老龄化问题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问题着力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走向进行深入思考。
赵华,国卉男[3](2021)在《面向现代化的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视野与国内经验》文中认为面对新时代的新发展形势、新发展任务,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战略目标来看,加快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重要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导向,推动体系建设;评估监测,促进目标实现;开放融合,强化治理能力。从国际视野来看,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具体措施包括:共同愿景,拥抱终身学习文化;因地制宜,驱动社区学习发展;打破界限,协同合作应对疫情危机。从国内实践来看,我国各地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孕育着新的实践,具体经验包括:善学善治,依学治理,城教融合;提质创优,统筹协调,社会参与;法制引领,重点建设,创新途径。
王燕枝[4](2021)在《社区公共阅读空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场景构建和机制保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非正式学习占据着人一生中的绝对时间。本文基于非正式学习模式之一的场馆学习理论,对兼具图书馆功能和商业生活场景的社区书屋所营造的公共阅读空间深入分析,特别是对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特点和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了挖掘,以期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多方资源供给载体提供支持。
杨淑珺,吴思孝,夏文菁[5](2021)在《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浙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浙江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构建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数对于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评价指标,研制浙江省县级学习型城市评价指导性指标体系,原创性地提出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四个力",即政府推动力、学习者参与力、社会协同力和城市学习活力,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评估依据。并基于2020年底前的区划信息,以浙江全省90个县级(市、县、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分析,就全省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现象,提出进一步谋划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和办法。通过指数指标的导向作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增强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稳定性。
丁红玲,潘妤婕[6](2021)在《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历程、实践进展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型社会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由哈钦斯率先提出以后,国际社会便展开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50多年来从未间断。我国学者立足于推进中国学习型社会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图谱。总的来说,研究成果丰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学习型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学习型社会构成要素——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研究;终身学习制度保障机制研究;学习型社会现实载体——学习型城市研究;国别研究等。未来为了更好地推动学习型社会的研究,应在重点领域进行深耕,重视跨学科研究,加强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加大个案研究,开展跨领域、跨界合作,以及强化对社区教育科研基地的建设。
吕欣姗,白滨[7](2021)在《全民学习与知识共享:韩国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韩国自2001年开始正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并形成了辐射型的学习型城市管理体系与较为完善的立法保障。水原市作为韩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聚焦于全民学习机会供给、弱势群体帮扶、多元支持系统、数字化学习和评价监测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形成了以学习和分享为中心的城市理念。通过借鉴水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激励我国市民成为学习机会的享受者与学习服务的提供者,促进城市知识共享;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与利益主体共同推进,实现学习资源整合;创建城市终身学习信息平台,发挥数字技术便捷优势,促使我国建成更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刘彦洁,王建斌[8](2021)在《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策略与作为研究》文中指出对天津市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历史沿革进行简述,着重叙述"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策略与作为,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项目工作的开展,试图将"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等词汇进行归纳,建立"学习型+"的模型构想,并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思想是"学习型+"模型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简析,诠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是推进建设"学习型+"的重点途径。
郑苗苗[9](2021)在《政府治理视域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在诸多地方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探索经验,梳理不同地区的实践举措,适时对相关经验加以总结显得尤为必要。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且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责。基于此,借助政府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国内相关建设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为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更多地区积极高效开展建设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在学习型城市研究背景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和现状,梳理相关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从政府治理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律,进而提高治理效能和建设效率。第二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从政府治理和学习型城市入手,界定了相应概念,借助治理、服务型政府和国家治理体系等理论,明确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推动政府治理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相互促进发展。第三章,政府主导统筹,实施整体性治理。从政府与自身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统筹作用,整体谋划并秉持服务理念,在整体性治理中不断回应社会需求。具体体现为政府通过政策规范、组织规划、经费支持和文化建设的方式发挥主导统筹作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第四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及活动,实施参与式治理。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着手,指出政府不再是唯一的行动者,多元主体共同构成平等协作的参与网络。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与活动,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实施参与式治理主要体现在多元组织培育、终身学习活动举办和志愿者队伍组建三个方面,充分扮演引导者角色。第五章,政府嵌入市场,实施协同式治理。关注于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两者有机合作,在实施协同式治理中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介入市场培训和创新监管服务进行协同等内容。第六章,政府治理视域下我国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启示。得出结论:要加强政府统筹,强化服务治理;调动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和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治理路径等举措。
刘珂彤[10](2021)在《城市的荣誉: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城市的视野》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型城市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活力源泉,其建设已然成为释放城市潜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应对现在这个迈向智能文明百年未遇的时局,城市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策略,响应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也为全体市民描绘出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当前,在终身教育全新的理念引导下,世界各地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方法来迎接机遇和挑战。由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学习型城市奖”荣誉来鼓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从而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全时空的终身学习。本文在厘清学习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内涵和阐释“学习型城市奖”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获得“学习型城市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之道,望对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有所启示。本论文主体部分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概念包括学习型城市的定义、内涵及建设标准;理论基础包括终身学习理论、学习型城市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了“学习型城市奖”和获奖城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评奖背景、评奖标准。再者,从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和参与力量三方面出发,既探寻世界各地获奖学习型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的原因,也总结出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共性:包容、繁荣、绿色和可持续。从个性和共性两方面加深对学习型城市的了解。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获“学习型城市奖”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经验。获“学习型城市奖”学习型城市建设呈现虽千姿百态,但抽丝剥茧,显现出一些规律。本部分从政策法律、组织、经费、资源和载体等角度,深入探寻获奖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之路。第五部分主要是基于获奖学习型城市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完善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机制,突破瓶颈,最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学习型社会。
二、社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学习型社区建设路径探析——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概念和关系辨析 |
(一)从治理到社会治理 |
(二)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关系 |
(三)学习型社区 |
(四)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关系 |
(五)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 |
二、社区治理视角下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行动实践 |
(一)市级制定政策、加强保障、完善机制,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
1.政策引领。 |
2.体系建设。 |
3.多元参与。 |
(二)基层社区积极参与,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
1.高新技术开发区梧桐办事处“共同体治理”模式。 |
(1)“团队文化”共同体项目。 |
(2)“红色传承”共同体项目。 |
(3)“安全家园”共同体项目。 |
(4)“创意少年”共同体项目。 |
(5)“居家妈妈”共同体项目。 |
(6)“青年先锋”共同体项目。 |
(7)“帮困助老”共同体项目。 |
2.二七区康桥华城“文化共育”模式。 |
(1)多方合作建学堂。 |
(2)特色活动促和谐。 |
(3)文化引领铸精神。 |
三、优化学习型社区建设路径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 |
1.市级建立学习型社区管理体制。 |
2.市级牵头建立学习型社区建设指标体系。 |
3.市级建设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
4.市级建设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
5.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
(二)培育终身学习文化 |
1.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 |
2.开展系列学习活动。 |
3.营造社区终身学习氛围。 |
4.建立互动平台。 |
(三)提升数字化学习水平 |
(2)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数据采集和研究方法 |
(一)数据采集 |
(二)研究方法 |
三、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分布与演变路径 |
(一)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看研究热点分布 |
1.终身教育形式的研究:以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为核心 |
(1)成人高等教育 |
(2)继续教育 |
(3)老年教育 |
(4)社区教育 |
2.终身教育理念的研究:以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研究为核心 |
(1)终身学习理念研究 |
(2)学习型城市理念研究 |
(3)学习型社会理念研究 |
3.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持制度研究:以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研究为核心 |
(1)国家资历框架研究 |
(2)学分银行研究 |
4.远程教育研究: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和MOOC研究为核心 |
(1)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 |
(2)MOOCs |
(二)从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分析研究热点演变路径 |
1.2010—2012年: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时期 |
2.2013—2017年: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融合创新时期 |
3.2018—2020年:成人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治理变革时期 |
四、研究热点领域主要研究维度的横向分析 |
(一)价值取向研究 |
(二)跨国比较研究 |
(三)治理变革研究 |
(四)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
五、研究结论 |
(一)对成人教育学科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构建 |
(二)基于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探索 |
(三)面向积极老龄化问题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问题着力研究 |
(3)面向现代化的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视野与国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新目标 |
(一)政策导向,推动体系建设 |
(二)评估监测,促进目标实现 |
(三)开放融合,强化治理能力 |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新视野 |
(一)共同愿景,拥抱终身学习文化 |
(二)因地制宜,驱动社区学习发展 |
(三)打破界限,协同合作应对疫情危机 |
三、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内新经验 |
(一)北京:善学善治,依学治理,城教融合 |
(二)上海:提质创优,统筹协调,社会参与 |
(三)福建:法制引领,重点建设,创新途径 |
(4)社区公共阅读空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场景构建和机制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学习型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动力问题 |
(二)学习资源供给的形态和载体问题 |
二、理论探索:跨越教育边界的多主体供给合力 |
(一)学习服务市场的多主体参与理念 |
(二)非正式学习的社会教育供给视角 |
三、研究设想:基于非正式情景的学习空间创设 |
四、社区公共阅读空间:运行模式及典型特点 |
(一)教育资源:政府社会市场的联通协同 |
(二)学习载体:阅读空间的生活美学场景 |
(三)学习活动:文化形式的特色教育服务化 |
(四)学习主体:民生业态的“泛生活化” |
五、结论与启示 |
(一)学习型城市发展模式融入城市发展治理 |
(二)学习型城市供给形态拓宽到非正式情景领域 |
(三)学习型城市以公共服务为供给载体的实践突破口 |
(5)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浙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
(一)国际社会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评价 |
(二)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监测 |
(三)浙江积极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 |
二、研究设计 |
(一)指标设计依据 |
1. 国外主要的指标体系借鉴 |
2. 国内已有评估指标体系借鉴 |
3. 浙江本土实践的借鉴 |
(二)指标设计原则 |
1. 评估要素的总体把握 |
2. 评估方式的综合考量 |
3. 多维视角的全面呈现 |
(三)赋分方法 |
1. 指标层级 |
2. 权重计算 |
3. 数据采集 |
(四)指标内涵 |
1. 政府推动力 |
2. 学习者参与力 |
3. 社会协同力 |
4. 城市学习活力 |
三、研究结果 |
(一)全省综合指数分析 |
1. 全省发展指数呈正态分布,地市片区之间差异明显 |
2. 片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浙北优于浙南,浙东优于浙西 |
3. 子维度间存在发展差异,“政府推动力”和“社会协同力”差异明显 |
4. 指标达成度分析显示政策保障领先 |
5. 设区市发展指数表现为四种不同类型 |
(二)四个维度指数分析 |
1. 政府推动力指数分析 |
2. 学习参与力指数分析 |
3. 社会协同力指数分析 |
4. 城市学习活力指数分析 |
(三)各设区市所辖县(市、区)发展情况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1. 适应新时代需要,树立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发展理念 |
2. 重视跨界协同,形成学习型城市建设合力 |
3. 聚焦共同富裕,关注标准值下的城市发展 |
4. 关注场景构建,夯实学习型城市建设基础 |
5. 应用数字赋能,重塑终身学习空间 |
五、结语 |
(6)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历程、实践进展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历程 |
(一)第一阶段:研究的起步(1988—2001年) |
(二)第二阶段:研究的快速发展(2002—2009年) |
(三)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2010年至今) |
二、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实践进展 |
(一)学习型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
1. 关于学习型社会内涵的研究。 |
2. 关于学习型社会构成要素的研究。 |
3. 关于学习型社会特征的研究。 |
4. 关于学习型社会功能的研究。 |
(二)学习型社会的服务保障———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研究 |
(三)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组织研究 |
1. 关于学习型企业的研究。 |
2. 关于学习型政府的研究。 |
3. 关于学习型社区的研究。 |
(四)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制度保障机制的研究 |
1. 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 |
2. 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 |
3. 关于国家资历框架的研究。 |
(五)学习型社会的现实载体———“学习型城市”的研究 |
1. 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策略的研究。 |
2. 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个案研究。 |
(六)学习型社会的国别研究 |
1. 关于日本学习型社会的研究。 |
2. 关于美国学习型社会的研究。 |
3. 关于韩国学习型社会的研究。 |
4. 关于英国学习型社会的研究。 |
三、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的未来展望 |
(一)聚焦短板,植根重点领域深耕 |
(二)拓展视角,重视跨学科研究 |
(三)加强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夯实理论生长根基 |
(四)立足实践,加大个案研究 |
(五)建立合作联盟,开展跨领域、跨界合作研究 |
(六)植根实践厚土,建立社区教育科研基地 |
(7)全民学习与知识共享:韩国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趋势 |
二、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背景 |
(一)韩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历程 |
(二)韩国学习型城市的立法体系保障 |
(三)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背景 |
三、韩国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
(一)提供全民学习机会 |
(二)帮扶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
(三)形成多元支持系统 |
(四)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
(五)建立评价监测机制 |
四、启示 |
(一)激励市民成为学习机会的享受者与学习服务的提供者,促进城市知识共享 |
(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与利益主体共同推进,实现学习资源整合 |
(三)创建城市终身学习信息平台,发挥数字技术便捷优势 |
(8)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策略与作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综述 |
二、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策略与作为 |
(一)顶层设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架构 |
(二)“职继协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
(三)“职教集团”全覆盖服务于学习型城区建设 |
(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 |
(五)“区校联合体”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
(六)协同协作共建学习型城市 |
(七)继续教育全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督政 |
(八)全民终身学习取得突出成就 |
三、推动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思考 |
(一)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背景 |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天津之为” |
(三)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学习型+”构建思考 |
四、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展望 |
(一)未来憧憬 |
(二)进一步提高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建议和设想 |
(9)政府治理视域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由与背景 |
1.1.1 研究缘由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政府治理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
1.3.3 政府治理视域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政府治理 |
2.1.2 学习型城市 |
2.1.3 政府治理视域下学习型城市建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国家治理体系理论 |
2.2.2 治理理论 |
2.2.3 政府治理理论 |
2.2.4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3 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 |
2.3.1 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
2.3.2 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
第三章 政府主导统筹实施整体性治理 |
3.1 通过政策规范进行整体性统筹治理 |
3.1.1 以社区教育政策为基础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
3.1.2 以学习型组织政策为接力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
3.1.3 以《学习型城市建设意见》为导引促成学习型城市定型 |
3.2 通过组织规划进行整体性统筹治理 |
3.2.1 制定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 |
3.2.2 完善领导小组推进机制 |
3.2.3 改善组织工作思路与方法 |
3.3 通过经费支持进行整体性统筹治理 |
3.3.1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
3.3.2 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
3.3.3 增加奖助性经费支出 |
3.4 通过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性统筹治理 |
3.4.1 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 |
3.4.2 舆论宣传终身学习文化 |
第四章 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实施参与式治理 |
4.1 通过培育多元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
4.1.1 培育民间团体壮大 |
4.1.2 引导行业协会参与 |
4.1.3 助推学习组织融入 |
4.2 通过引导组织活动参与治理 |
4.2.1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
4.2.2 公益讲座与培训 |
4.2.3 全民阅读活动 |
4.3 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理 |
4.3.1 带动志愿数量增加 |
4.3.2 引导志愿质量提升 |
4.3.3 丰富志愿结构优化 |
第五章 政府嵌入市场实施协同式治理 |
5.1 通过购买服务进行协同 |
5.1.1 回应市民学习需求 |
5.1.2 创新协同服务方式 |
5.1.3 优化购买举措 |
5.2 通过介入市场培训进行协同 |
5.2.1 鼓励培训多元主体 |
5.2.2 丰富市场培训类型 |
5.2.3 扶持培育培训市场 |
5.3 通过创新监管服务进行协同 |
5.3.1 保障服务公益性 |
5.3.2 竞争平台规范化 |
5.3.3 监管方式创新性 |
第六章 政府治理视域下推进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
6.1 加强政府统筹,强化服务治理 |
6.1.1 提升服务水平 |
6.1.2 提高服务质量 |
6.1.3 完善服务机制 |
6.2 调动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
6.2.1 凝聚治理合作力 |
6.2.2 增强治理科学性 |
6.2.3 提高治理有效性 |
6.3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治理路径 |
6.3.1 明确治理方向 |
6.3.2 优化治理方式 |
6.3.3 完善治理模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城市的荣誉: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城市的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学习型城市概述 |
2.1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 |
2.1.1 学习型城市的定义 |
2.1.2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 |
2.1.3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标准:“帕提农神庙” |
2.2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1 终身学习理论 |
2.2.2 学习型城市理论 |
2.2.3 学习型社会理论 |
2.3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
2.3.1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
2.3.2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政治文明的精神内核 |
2.3.3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文化繁荣的内在力量 |
2.3.4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第三章 “学习型城市奖”的相关情况及其特征 |
3.1 评奖的背景 |
3.1.1 世界终身学习社会的推进 |
3.1.2 人人终身全面发展成为目标 |
3.1.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
3.2 评奖的标准 |
3.2.1 创造和扩大全体公民的学习机会 |
3.2.2 政府的领导力、远见和治理 |
3.2.3 全面可行的规划,调动合作伙伴关系的参与力 |
3.2.4 明确重点和阶段性目标 |
3.2.5 实施具体战略,应对具体挑战 |
3.2.6 为其他城市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和项目 |
3.2.7 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力度 |
3.3 三届获奖城市的基本情况 |
3.4 获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类型 |
3.4.1 按经济状况分类 |
3.4.2 按人口规模分类 |
3.4.3 按参与力量分类 |
3.5 获奖学习型城市的共同特点 |
3.5.1 包容 |
3.5.2 可持续 |
3.5.3 繁荣 |
第四章 获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
4.1 系统连贯的政策法律保障政治意愿的实现 |
4.1.1 结构完整的保障系统 |
4.1.2 前后连贯的政策要旨 |
4.2 多元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分摊运行机制的实施 |
4.2.1 政府投入 |
4.2.2 社会资助 |
4.2.3 多方出资 |
4.3 多样开放的资源保障全民广泛参与 |
4.3.1 不断走向资源开放的各类学校 |
4.3.2 随时随地学习的服务中心 |
4.3.3 自主选择的网络学习平台 |
4.3.4 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
4.3.5 提供免费学习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
4.3.6 以人为本的监测和评估 |
4.4 上下贯通的组织保障合力驱动 |
4.4.1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先导——地方政府 |
4.4.2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统领——各部门合作 |
4.4.3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支撑——合作组织 |
4.5 得力有效的活动保障终身学习文化的培育 |
4.5.1 全民参与的学习周 |
4.5.2 充满乐趣的学习节 |
4.5.3 呼吁健康的生态日 |
4.5.4 关注弱势群体的学习运动 |
4.5.5 提高员工素质的技能提升班 |
4.6 自觉对接国际组织保障共同发展 |
4.6.1 政策对接 |
4.6.2 组织对接 |
4.6.3 专家对接 |
第五章 获奖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
5.1 健全相关法律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
5.2 加强政府服务,促进学习型城市发展 |
5.3 完善终身教育,促进各类学习资源的融合、开放与共享 |
5.4 立足国际视野,在借鉴中确保地方特色 |
5.5 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学习活动丰富多样 |
5.6 强化横向联合,加强城市间的交流 |
5.7 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城市评估监测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社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学习型社区建设路径探析——以郑州市为例[J]. 丁利荣. 继续教育研究, 2022(03)
- [2]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路径——基于《成人教育学刊》2010—2020年收录文献的CiteSpace分析[J]. 李少兰,吴南中. 成人教育, 2022(01)
- [3]面向现代化的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视野与国内经验[J]. 赵华,国卉男. 教育与职业, 2021(21)
- [4]社区公共阅读空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场景构建和机制保障[J]. 王燕枝. 中国成人教育, 2021(19)
- [5]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浙江为例[J]. 杨淑珺,吴思孝,夏文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8)
- [6]中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历程、实践进展与未来展望[J]. 丁红玲,潘妤婕. 中国成人教育, 2021(17)
- [7]全民学习与知识共享:韩国水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J]. 吕欣姗,白滨. 中国成人教育, 2021(14)
- [8]天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策略与作为研究[J]. 刘彦洁,王建斌.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06)
- [9]政府治理视域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D]. 郑苗苗. 山西大学, 2021
- [10]城市的荣誉: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城市的视野[D]. 刘珂彤. 山西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