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希望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指明了方向。
明确使命,增强责任担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是不可能做到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认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时代使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责任,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承担起做好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
守正创新,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的时代课题,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思想理论的引领。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解读中国特色,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用文艺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用思想理论创新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特别是要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此阶段,因受到“反右”运动、“大跃进”、“文革”等政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推广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农业推广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农业推广工作呈现跌宕起伏的特点。
站稳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用通俗的、生动的、接地气的话语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民,用正确的理论引领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问题,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理论层面上阐明道理,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群众释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把学问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精益求精,强化精品意识。精品力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征程上最耀眼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只有高质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才能发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时代使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力戒浮躁,力戒急功近利,粗制滥造,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瘙痒、反复出现湿疹样的皮肤损害等现状,儿童是其主要发病群体。其中,1岁以内的发病率高达60%[1]。通常,患儿常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等早期临床症状,但是湿疹样的皮损还通常在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出现。
明德立德,引领社会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时代使命,肩负着价值引导、精神引领、理论武装的责任,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和生产者,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素质,更需要具备德艺双馨的道德品行,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这既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也是精品产出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做到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博
标签:文化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文艺工作者论文; 时代论文; 文艺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国论文; 《奋斗》2019年第9期论文;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