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液,流电,容量,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废气。
缓冲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王京,吴庆,袁泽利,胡庆红,张磊[1](2020)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缓冲溶液”微课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而要在短时间内阐明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就要求制作教师针对所授内容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就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的"缓冲溶液"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微课教学设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周逸轩,赵正鸣,王玉新[2](2019)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微课设计方案研究——以“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知识。其中,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安排在酸碱质子理论章节,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现以"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微课制作为例,从微课案例设计、拍摄制作过程和使用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徐丽,黄海清,潘悦,龙丽梅[3](2019)在《缓冲溶液离子强度和组成对亚氯酸盐氧化硫代硫酸盐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过程中,某些环境因素如缓冲液组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常会被忽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lO_2~-氧化S_2O_3~(2-)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以及种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类型的缓冲溶液中,反应中间物的物种并不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反应速率随其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在四个不同的缓冲溶液中测试的反应动力学表明,缓冲物组分对反应速率和反应途径均存在显着的影响,尤其是NH_4~+-NH_3·H_2O缓冲溶液对S_2O_3~(2-)的氧化反应和中间物(S_4O_6~(2-))的分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对ClO_2~--S_2O_3~(2-)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溶液中离子强度和缓冲溶液中缓冲物的组成,并将其考虑到动力学模型中。(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翠琼,付薪菱,彭学东,蒋银燕[4](2019)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关于缓冲溶液性质的实验存在的实验内容简单、检测方法单一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如使用pH计测量、增设缓冲浓度梯度和缓冲比等。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掌握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能力,还能更深地理解其缓冲作用原理。(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8期)
姚寿广,邢如月,程杰,肖民[5](2019)在《缓冲溶液法制备Al代α-Ni(OH)_2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缓冲溶液法制备Al代Ni_(1-x)Al_x(OH)_2(x=0.10、0.14、0.18和0.22),研究Al含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XRD和SEM测试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1.2~2.2 V)分析锌镍单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为100 m A/g时,x=0.18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最高,为303.1 mAh/g,其他4种样品分别为247 mAh/g[市售β-Ni(OH)_2]、250.9 mAh/g(x=0.10)、280.2 mAh/g(x=0.14)和292.2 mAh/g(x=0.22);增加电流至800 mA/g,循环150次,容量衰减率分别为27.1%[市售β-Ni(OH)_2]、15.8%(x=0.10)、7.1%(x=0.14)、9.1%(x=0.18)和26.0%(x=0.22)。(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3期)
郭瑜,朱辉,李惠惠[6](2019)在《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医用化学教学初探—以“缓冲溶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军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缓冲溶液"为例,在准确分析教学起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微课和雨课堂在课前自主导学、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延伸复习叁个环节中的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微课和雨课堂等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互动工具,能够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协助教员了解教学反馈,共同营造教与学和谐互动的良性氛围。(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刘宝禄,谢志鹏,程波明,钟怀玉,朱才建[7](2019)在《缓冲溶液对锌-钒液流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提出了Zn/V液流电池,并研究了HAc/NaAc缓冲溶液对Zn/V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实验测试,结果发现Zn/V液流电池放电平台电压约为1.1 V;添加HAc/NaAc缓冲溶液,Zn/V液流电池的库仑效率提高了33.3%,充电容量没有衰减。这些结果表明:Zn/V液流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很有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韩志伟[8](2019)在《船舶废气NaClO_2缓冲溶液循环喷淋湿法脱硝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宗贸易的货物运输过程中,船舶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但由于其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SO_x、NO_x、PMs等多种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船舶废气减排形势,国内外学者围绕船舶废气脱硫脱硝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湿法洗涤脱硫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废气再循环技术(EGR)等已在实船上得到应用。如果将单一脱硫技术与单一脱硝技术简单联合在船上应用,势必会造成废气处理装置体积大、安装成本高、运行维护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aC10_2湿法洗涤的船舶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采用NaC1O_2作为脱硝氧化剂,通过湿法洗涤方式可以同时脱除废气中SO_x、NO_x等多种污染物。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首先,通过开展非循环喷淋NaClO_2溶液脱硝实验,对比研究了缓冲剂对脱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10_2非缓冲溶液在初始pH值4.0~9.0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脱硝性能。但由于NO_x的吸收会使气液界面溶液迅速酸化,造成洗涤后溶液的pH值均出现明显下降。然而,当采用缓冲剂配制NaClO_2洗涤溶液时,NO去除效果随溶液pH的升高而出现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气液反应界面的pH值得到较好的控制,反应前后溶液pH值基本维持不变。其次,采用NaClO_2缓冲溶液开展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溶液NaClO_2浓度、在线补充溶液NaClO_2浓度以及其他共存气体对脱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NaClO_2浓度对洗涤溶液循环喷淋脱硝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溶液pH值越低,溶液中NaClO_2转化为HClO2和ClO2的比例就越高,从而越有利于高效脱除烟气中NO。当无在线补充氧化剂时,随着喷淋过程的进行,溶液中的NaClO_2被不断消耗,致使NO去除效果逐渐变差。当在线补充溶液NaClO_2浓度为54 mmol.L~-1时,单位时间内在线补充的氧化剂量与消耗的氧化剂量基本相等,从而使反应器出口 NO浓度近乎维持不变。烟气中SO2的吸收会消耗一定量的NaClO_2,使其与NO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最后,采用循环喷淋NaClO_2缓冲溶液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在线补充溶液NaClO_2浓度、NO浓度、SO_2浓度,以及乙醇、尿素等不同添加剂对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SO_2均可被洗涤溶液持续完全吸收。通过在线补充溶液NaClO_2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循环喷淋过程中NO去除效果;通过向初始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可有效提高洗涤溶液的脱硝性能。随着烟气中SO_2浓度的增加,NO氧化率和NO_x去除率均出现明显地下降。离子色谱测试结果表明,NaClO_2缓冲溶液同时脱硫脱硝的主要液相产物是SO_4~2-和NO_3~-。(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9-03-01)
Piotr,M.SKITA?,Przemys?aw,T.SANECKI,Dorota,SALETNIK,Jan,KALEMBKIEWICZ[9](2019)在《从碱性NH_4OH/NH_4Cl缓冲溶液中电沉积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势、计时电流以及光学数码显微镜、辉光放电光谱(GD-OE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等技术,研究碱性NH_4OH/NH_4Cl缓冲溶液中镍在钢和铜上的电沉积,目的是从弱碱性溶液中获得镍镀层,并优化工艺过程。以镍镀层质量为指标,对电解液组成、pH、温度、电流、电势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讨论析氢在电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Co作为添加剂的影响。发现少量的Co可以催化Ni沉积过程、改善镀层的质量和颜色。因此,在可能的应用中,应认真考虑Ni/Co共沉积。研究还表明,对于恒电流沉积模式,镀层的质量与极化电势区间的宽度有关,此电势区间宽度由计时电势曲线E=f(t)在沉积过程刚开始时的部分确定。(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1期)
李芳[10](2019)在《《缓冲溶液》微课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无机化学课程中"缓冲溶液"设计成微课视频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探索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缓冲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知识。其中,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安排在酸碱质子理论章节,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现以"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微课制作为例,从微课案例设计、拍摄制作过程和使用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京,吴庆,袁泽利,胡庆红,张磊.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缓冲溶液”微课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0
[2].周逸轩,赵正鸣,王玉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微课设计方案研究——以“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为例[J].山东化工.2019
[3].徐丽,黄海清,潘悦,龙丽梅.缓冲溶液离子强度和组成对亚氯酸盐氧化硫代硫酸盐反应的影响[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翠琼,付薪菱,彭学东,蒋银燕.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5].姚寿广,邢如月,程杰,肖民.缓冲溶液法制备Al代α-Ni(OH)_2的性能[J].电池.2019
[6].郭瑜,朱辉,李惠惠.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医用化学教学初探—以“缓冲溶液”为例[J].山东化工.2019
[7].刘宝禄,谢志鹏,程波明,钟怀玉,朱才建.缓冲溶液对锌-钒液流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9
[8].韩志伟.船舶废气NaClO_2缓冲溶液循环喷淋湿法脱硝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9].Piotr,M.SKITA?,Przemys?aw,T.SANECKI,Dorota,SALETNIK,Jan,KALEMBKIEWICZ.从碱性NH_4OH/NH_4Cl缓冲溶液中电沉积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10].李芳.《缓冲溶液》微课程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