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_汪传生,李光超,边慧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氨酯,热塑性,短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文献综述

汪传生,李光超,边慧光[1](2019)在《3D打印玻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粉体喂料3D打印机研究3D打印玻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质量分数增大,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0. 08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51. 2MPa,较热塑性聚氨酯提高41%;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0. 15时,共混材料的压缩强度最大,为108. 35 MPa;冲击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0. 08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为15. 52 kJ·m~(-2),较热塑性聚氨酯提高39%。(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吕丽华,王婧[2](2017)在《废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保温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废弃纤维循环利用新途径,以废弃纤维为增强材料,废弃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材料,通过共混-塑炼机压法制备保温阻燃复合材料。以热传导系数、拉伸强度等为检测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优化出最优工艺参数:废弃纤维含量15%,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含量2%,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含量20%,膨胀蛭石(EVMT)含量3%,热压温度175℃,热压压力1 MPa,硅烷偶联剂(KH550)含量0.5%。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废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保温阻燃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系数为0.159 W/(m·K),拉伸强度为2.17 MPa,极限氧指数为30.27%。(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连汉青,郑玉婴,邱洪峰,张延兵[3](2016)在《官能团化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浓H_3PO_4/浓HNO_3混酸体系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预处理得到酸化碳纤维,再利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酸化碳纤维发生接枝反应,制得官能团化碳纤维(MCF)。将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得到MCF/TPU复合泡沫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表征了纤维接枝改性效果和复合材料结构及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化学接枝使得纤维表面官能团化,并且接枝改性增加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及无序程度。从而成功地改善了纤维和TPU基体的界面粘合力和相容性。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相比接枝前的CF,MCF可明显提高复合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纤维添加量为3%时,较改性前拉伸强度提高了16.1%,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8.5%,撕裂强度提升了3.2%,回弹性提高了6.7%,压缩永久变形降低了6.9%。(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陈宇,郑玉婴,曹宁宁,欧忠星[4](2016)在《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液涂覆成膜工艺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FGNRs-CNFs/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对所得FGNRs-CNFs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体积电阻率测试以及断面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GNRs-CNF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KH-550成功接枝在GNRs上,并且FGNRs附着在骨架CNFs上形成稳定的FGNRs-CNFs网络结构,这有利于其在TPU中均匀分散;相比于纯TPU薄膜,当FGNRs-CNFs质量分数为1%时,FGNRsCNF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降低了68.8%,阻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石墨烯纳米带与纳米碳纤维构建导电网络,当添加量为0.6%时,复合材料薄膜导电性能提升了7个数量级,表现出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赵雨花,李其峰,王军威,亢茂青,王心葵[5](2014)在《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短切碳纤维(CF)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改性制得一系列不同CF质量分数(含量)、不同方法处理CF的碳纤维/TPU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不同CF质量分数和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碳纤维/TP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物理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F质量分数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压缩模量逐渐提高,当CF质量分数为25%时,拉伸强度出现最大值。热性能和动态性能也均以CF质量分数为25%时最佳。各种表面处理中以胺基硅烷KH5501处理CF对CF/TPU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改善效果明显;而TCA-K44和浓硝酸氧化刻蚀CF/TPU复合材料则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和弹性。SEM分析结果表明,TPU与CF间具有很好的粘接。(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2014年04期)

贺建芸,张立群,程源[6](1999)在《玻璃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玻璃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短纤维用量对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短纤维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刚性明显提高、应力应变曲线从典型的粘弹性曲线变为弹性特性曲线、拉伸强度增大(短纤维用量超过11份),横向撕裂强度远低于纵向撕裂强度。(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1999年01期)

贺建芸,张建文,程源[7](1998)在《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注射充模过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SF-TPU)注射充模过程国内外的研究进展,SF—TPU注射充模过程与通常高聚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更有其不同特点。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其注射充模过程中的传热、流动、纤维取向与加工条件、模腔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纤维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前锋流对纤维取向的影响等,还须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1998年05期)

Sunil,K.N.Kutty,Golok,B.Nando,王进文[8](1994)在《PET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1 前言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综合了纤维的强度,刚度和橡胶的弹性。已报道过一些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O’Co-nnor比较了五种纤维的复合材料,并断定纤维炎型、纤维含量、长径比、取向、纤维的分散程度以及纤维-基质间的粘合强度的(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1994年06期)

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开发废弃纤维循环利用新途径,以废弃纤维为增强材料,废弃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材料,通过共混-塑炼机压法制备保温阻燃复合材料。以热传导系数、拉伸强度等为检测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优化出最优工艺参数:废弃纤维含量15%,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含量2%,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含量20%,膨胀蛭石(EVMT)含量3%,热压温度175℃,热压压力1 MPa,硅烷偶联剂(KH550)含量0.5%。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废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保温阻燃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系数为0.159 W/(m·K),拉伸强度为2.17 MPa,极限氧指数为30.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参考文献

[1].汪传生,李光超,边慧光.3D打印玻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19

[2].吕丽华,王婧.废弃纤维/热塑性聚氨酯保温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现代纺织技术.2017

[3].连汉青,郑玉婴,邱洪峰,张延兵.官能团化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4].陈宇,郑玉婴,曹宁宁,欧忠星.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5].赵雨花,李其峰,王军威,亢茂青,王心葵.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14

[6].贺建芸,张立群,程源.玻璃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1999

[7].贺建芸,张建文,程源.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注射充模过程的研究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1998

[8].Sunil,K.N.Kutty,Golok,B.Nando,王进文.PET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J].橡胶参考资料.1994

论文知识图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测试结果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测试结果

标签:;  ;  ;  ;  ;  ;  ;  

短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论文_汪传生,李光超,边慧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