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三倍体论文_魏跃,贾思振,颜志明,王全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源三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艺,染色体,性状,大青,茄子,无籽西瓜,减数。

同源三倍体论文文献综述

魏跃,贾思振,颜志明,王全智[1](2016)在《矮牵牛同源叁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创制矮牵牛叁倍体种质并对其进行细胞学研究,以矮牵牛二、四倍体为亲本对正反杂交座果率、单果结子数进行比较,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并与双亲进行农艺性状和解剖学比较,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叁倍体减数分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杂交的座果率、单果结子数显着高于反交,是获得叁倍体矮牵牛的有效途径。(2)同源叁倍体(2n=3x=21)冠幅、主茎粗、萼片宽性状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可育花粉率为44.7%低于父母亲本,花粉直径大小介于父母本之间具有较高育性,这为初级叁体等非整倍体选育奠定了基础。(3)终变期大部分细胞内都出现单价体、二价体和叁价体共存的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出现游离在赤道板外染色体,后期Ⅰ染色体有10/11、9/12、8/1 3和7/14分离方式,并出现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发生分离和丢失染色体,后期Ⅱ有10/10/11/11、9/9/12/12、8/8/1 3/13等分离方式,末期Ⅰ和末期Ⅱ存在落后、丢失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现象,四分体期观察到具有1-2个微核的四分体,减数分裂各时期平均约有8.6%的花粉母细胞表现异常。(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花卉资源、育种、栽培及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05)

陈璇[2](2016)在《同源叁倍体鱼的遗传及生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远缘杂交可导致多倍体的形成,远缘杂交得到的四倍体又能够与普通二倍体交配,形成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叁倍体。在本研究中,通过红鲫(♀)×同源四倍体鲫(4n=200)(♂)得到了同源叁倍体鱼,鲤(♀)×同源四倍体鲫(4n=200)(♂)得到了异源叁倍体鱼。同源叁倍体鱼与异源叁倍体鱼的母本不同,共有相同的父本,却有不同的生殖特性。众所周知,叁倍体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配对紊乱,通常不可育。本研究以异源叁倍体鱼为对照,从倍性、性腺结构、外形和5S rDNA等方面,对同源叁倍体鱼的遗传及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染色体计数和血细胞平均DNA含量测定方法对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及其父母本的倍性水平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均为具有150条染色体的叁倍体鱼。2、对两年龄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雌性同源叁倍体鱼卵巢中含有正进入小生长期的Ⅱ时相卵母细胞以及进入大生长期的Ⅲ时相和IV时相卵母细胞,卵巢结构发育正常,并且我们已经得到了同源叁倍体鱼(♀)×红鲫(♂)的存活后代,而两年龄雌性异源叁倍体鱼卵巢中仅少数卵原细胞发育为Ⅱ时相卵母细胞,没有进入大生长期的Ⅲ时相和IV时相卵母细胞,表明异源叁倍体鱼卵巢发育不正常。从两年龄的雄性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精巢切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有浅染的精原细胞和外表轮廓不清晰的精子细胞存在于精细小管中,没有发育成熟的精子。并且,在生产期,经过人工催产也没能从这两种鱼中挤出白色精液,说明该时期两种鱼的精巢发育均不正常。3、对两年龄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叁倍体鱼与异源叁倍体鱼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上均有差异,其中,最显着的差异在于它们的侧线鳞,同源叁倍体鱼侧线磷为30-31,居于其母本红鲫(28-30)和父本同源四倍体鲫(4n=200)(29-32)之间,异源叁倍体鱼侧线磷为33-34,居于其母本鲤(36.0)和父本同源四倍体鲫(4n=200)(29-32)之间,均表现出杂交特性。4、对同源四倍体鲫(4n=200)、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5S rDNA的结构与变异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鲫(4n=200)中检测到四个5S rDNA条带,大小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84bp;同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四个5S rDNA条带的大小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95bp;异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四种大小的5S rDNA条带,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87bp。另外,鲤的母本特异性5S rDNA单体(317bp)没有在异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总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脊椎动物中通过不同倍性的父母本杂交得到了可育同源叁倍体鱼。可育同源叁倍体鱼的获得有益于遗传育种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覃钦博,王娟,胡敏,黄胜男,刘少军[3](2016)在《通过染色体位点揭示鲫鱼的同源叁倍体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洞庭湖水系统中,鲫鱼复合体表现出二倍体群体(2n=100,简称2n CC)和多倍体群体共存的特征.虽然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已经揭示了这些多倍体鲫鱼分别为叁倍体(3n=150)和四倍体(4n=200),但是一直缺乏直接的遗传证据.本研究通过对5S rDNA的染色体位点进行分析,证明了拥有150条染色体的鲫鱼个体(简称3n CC)是叁倍体起源(3n=150).进一步对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染色体着丝粒位点进行分析,揭示了3n CC拥有的3套染色体均来源于鲫鱼.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了直接的细胞遗传学证据,证明了鲫鱼复合体群体中拥有150条染色体的鲫鱼个体是同源叁倍体起源.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脊椎动物多倍体化和进化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王彬[4](2012)在《与同源叁倍体西瓜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叁倍体无籽西瓜绝不可能结出种子吗无籽西瓜为同源叁倍体(3n=33),是由四倍体母本(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而获得的),接受二倍体父本花粉而培育出来的叁倍体种子长成叁倍体植株所结的果实。同源叁倍体植株的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的叁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组成一个叁价体,或组成一个双价体和单价体。在后期时,叁价体一般是两条进入一极,一条进入另一极;二价体中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移向细胞的两极,单价体一般随机进入两极中的一极。(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2年07期)

娄玲玲,赵慧,祁传磊,卢倩倩,王勃[5](2011)在《秋水仙素诱导大青杨同源叁倍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苇河、带岭的大青杨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L16(45)对授粉后的雌花序施加0.2%~0.6%的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镜检方法检测变异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共获得12株大青杨同源叁倍体。结果表明,在授粉36~60h后用0.5%秋水仙碱溶液浸泡24h的诱导效果最好。大青杨叁倍体植株叶长和叶宽分别高出二倍体21%和45%;其叶片气孔长、宽高出二倍体55%和45%,气孔密度是二倍体的18%。(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刁卫平,崔利,江彪,鲍生有,陈劲枫[6](2009)在《黄瓜同源叁倍体创制及减数分裂行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杂交法研究黄瓜二、四倍体杂交过程中亲本育性、授粉组合及亲本基因型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并利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对获得的黄瓜同源叁倍体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结果显示:(1)同源四倍体自交结实率比较低(13.0%~14.5%),可能与其花药内所包含的正常花粉粒比例小及花粉管萌发长度较短有关。(2)二、四倍体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很低(0.26%~1.02%),但在两种配组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即以同源四倍体黄瓜为父本和二倍体黄瓜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比较高,反之则杂交结实率比较低。(3)在二、四倍体杂交过程中,二、四倍体的基因型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以杂交双亲同属一个基因型的杂交效果较好。(4)同源叁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但存在较高频率的染色体异常行为:中期I染色体构型复杂,在大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单价体、二价体、叁价体的存在;中期Ⅰ和Ⅱ有少数染色体游离于赤道板外;后期Ⅰ和后期Ⅱ常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细胞分裂不同步现象,其最终结果导致了不正常四分体和不可育配子的形成。(5)同源叁倍体花粉粒的平均可染率和萌发率分别为18.8%和11.3%。研究结果表明,黄瓜二、四倍体正反交能直接获得同源叁倍体材料;同源叁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不育配子的形成是引起其育性低的细胞学原因;同源叁倍体的部分育性为通过同源叁倍体的回交来选育初级叁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树贤,吴志娟,李明珠[7](2008)在《茄子同源叁倍体的初步研究Ⅰ 4x×2x配制叁倍体组合的种子结实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茄子4x×2x能够获得叁倍体,27个(次)组合杂交坐果率为37.41%,种果中无籽果实占53.42%,种果平均单果种子数1.60粒。对6个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其杂交种果单果种子数的广义遗传力h_B~2= 99.59%±0.26%,遗传变异系数GCV=185.96%。同一组合不同年份的杂交结果差异不显着,其极低的种子结实力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6-01)

吴志娟,李树贤[8](2008)在《茄子同源叁倍体的初步研究Ⅱ农艺性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个不同4x×2x组合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一代杂种3x的始花节位大部分趋向中亲值,个别组合表现超显性遗传。10个组合的平均单株结果数表现超显性遗传,分别较2x和4x亲本增加29.40%和54.33%。但所有组合均存在一定比率的果实畸形、僵化现象。平均单果质量3x普遍较2x和4x亲本降低。平均单株产量,有2个组合表现超显性,2个组合表现负的超显性,12个组合平均接近中亲值(-3.44%)。对5个组合平均单株产量进行遗传分析,其2x、4x亲本及3x的广义遗传力h_B~2分别为94.91%±3.86%、69.12%±18.38%、87.50%±8.89%。遗传变异系数GCV分别为32.27%、11.16%和21.52%。2x和4x亲本对3x的相关遗传贡献率R_h分别为92.58%和71.85%。相关遗传率h_(xy)、遗传相关系数r_g也是2x>4x。对3个组合商品果实营养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总糖、蛋白质以及VC含量3x均偏近4x亲本,3x对于改良茄子果实营养品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所有组合的同源叁倍体茄子果实都存在部分可育种子,10个组合平均单果种子数(43.15±30.7)粒,单果种子数的广义遗传力h_B~2为55.74%±13.23%,遗传变异系数GCV为23.92%。(本文来源于《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6-01)

徐培洲,李云,张红宇,韩磊,汪旭东[9](2006)在《水稻同源叁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细胞胚胎学观察(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同源叁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杂交曾有过报道,渡边等发现叁倍体自交表现为完全不结实,若授以正常的二倍体花粉,结实率为 13.5%。Sen在籼型品种T1242自然产生的叁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中,得到了叁体、双叁体和四体等。另外,Watanabe、Hu、Ramanujam、胡兆华和Qu等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是对其中出现的非整倍体进行研究,对于出现的二倍体, 未有详细的报道。(本文来源于《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李云,张红宇,汪秀志,张鹏,汪旭东[10](2004)在《水稻同源叁倍体(149-B)×二倍体F_2代稳定群体的验证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4 9 B是由水稻多胚苗SAR 2中筛选出来的自然发生的同源多倍体 ,体细胞鉴定为叁倍体 (2n =36 )。以14 9 B做母本与水稻恢复系蜀恢 36 3(R36 3)杂交 ,在杂交F1代中发现有非整倍体和二倍体个体产生 ,其中部分二倍体的自交后代在田间农艺性状表现稳定。对这个稳定F2群体进行微卫星验证 ,结果表明 :F1和F2 群体 4 0个单株的扩增带型整齐一致 ,在各个SSR多态位点只出现一条同父或同母带 ,丢失了来自父本或母本的等位位点 ,说明该F2 群体确系由杂交得来的一个早代稳定群体。(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同源三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常远缘杂交可导致多倍体的形成,远缘杂交得到的四倍体又能够与普通二倍体交配,形成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叁倍体。在本研究中,通过红鲫(♀)×同源四倍体鲫(4n=200)(♂)得到了同源叁倍体鱼,鲤(♀)×同源四倍体鲫(4n=200)(♂)得到了异源叁倍体鱼。同源叁倍体鱼与异源叁倍体鱼的母本不同,共有相同的父本,却有不同的生殖特性。众所周知,叁倍体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配对紊乱,通常不可育。本研究以异源叁倍体鱼为对照,从倍性、性腺结构、外形和5S rDNA等方面,对同源叁倍体鱼的遗传及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染色体计数和血细胞平均DNA含量测定方法对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及其父母本的倍性水平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均为具有150条染色体的叁倍体鱼。2、对两年龄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雌性同源叁倍体鱼卵巢中含有正进入小生长期的Ⅱ时相卵母细胞以及进入大生长期的Ⅲ时相和IV时相卵母细胞,卵巢结构发育正常,并且我们已经得到了同源叁倍体鱼(♀)×红鲫(♂)的存活后代,而两年龄雌性异源叁倍体鱼卵巢中仅少数卵原细胞发育为Ⅱ时相卵母细胞,没有进入大生长期的Ⅲ时相和IV时相卵母细胞,表明异源叁倍体鱼卵巢发育不正常。从两年龄的雄性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精巢切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有浅染的精原细胞和外表轮廓不清晰的精子细胞存在于精细小管中,没有发育成熟的精子。并且,在生产期,经过人工催产也没能从这两种鱼中挤出白色精液,说明该时期两种鱼的精巢发育均不正常。3、对两年龄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叁倍体鱼与异源叁倍体鱼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上均有差异,其中,最显着的差异在于它们的侧线鳞,同源叁倍体鱼侧线磷为30-31,居于其母本红鲫(28-30)和父本同源四倍体鲫(4n=200)(29-32)之间,异源叁倍体鱼侧线磷为33-34,居于其母本鲤(36.0)和父本同源四倍体鲫(4n=200)(29-32)之间,均表现出杂交特性。4、对同源四倍体鲫(4n=200)、同源叁倍体鱼和异源叁倍体鱼5S rDNA的结构与变异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鲫(4n=200)中检测到四个5S rDNA条带,大小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84bp;同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四个5S rDNA条带的大小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95bp;异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四种大小的5S rDNA条带,分别为203bp,340bp,406bp和487bp。另外,鲤的母本特异性5S rDNA单体(317bp)没有在异源叁倍体鱼中检测到。总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脊椎动物中通过不同倍性的父母本杂交得到了可育同源叁倍体鱼。可育同源叁倍体鱼的获得有益于遗传育种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源三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魏跃,贾思振,颜志明,王全智.矮牵牛同源叁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C].第四届全国花卉资源、育种、栽培及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6

[2].陈璇.同源叁倍体鱼的遗传及生殖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覃钦博,王娟,胡敏,黄胜男,刘少军.通过染色体位点揭示鲫鱼的同源叁倍体起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

[4].王彬.与同源叁倍体西瓜有关的两个问题[J].生物学教学.2012

[5].娄玲玲,赵慧,祁传磊,卢倩倩,王勃.秋水仙素诱导大青杨同源叁倍体[J].植物生理学报.2011

[6].刁卫平,崔利,江彪,鲍生有,陈劲枫.黄瓜同源叁倍体创制及减数分裂行为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9

[7].李树贤,吴志娟,李明珠.茄子同源叁倍体的初步研究Ⅰ4x×2x配制叁倍体组合的种子结实力[C].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8].吴志娟,李树贤.茄子同源叁倍体的初步研究Ⅱ农艺性状的分析[C].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9].徐培洲,李云,张红宇,韩磊,汪旭东.水稻同源叁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细胞胚胎学观察(简报)[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

[10].李云,张红宇,汪秀志,张鹏,汪旭东.水稻同源叁倍体(149-B)×二倍体F_2代稳定群体的验证及分析[J].遗传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同源叁倍体SAR-3所产生的配子理论...同源叁倍体SAR-3自交后代倍性的理...:同源叁倍体的细胞学鉴定忆12、蜀恢368及其杂交F,代在RM276、R...叁倍体皱缩叶新类型多倍体鲫鲂及其原始亲本HMG1 cDNA序列...

标签:;  ;  ;  ;  ;  ;  ;  

同源三倍体论文_魏跃,贾思振,颜志明,王全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