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论文和设计-苏培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省去了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

设计方案

1.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与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提供过流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导通点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点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VDD信号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1脚和接地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20脚和VDD信号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9脚通过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3脚、第12脚和第11脚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发光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通过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发光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和第六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驱动模块。

9.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LED驱动电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显示器件,具有环保、节能、坚固、体积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器设备中。红色LED和绿色LED是最常见的,由于红色LED和绿色LED对静电释放不敏感,可以方便驱动;而纯色LED和白光LED对静电释放敏感,使用时需要增加静电释放保护器件,常见的静电释放保护方式是在LED电极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这种方式使驱动电路变的复杂,还增加了成本。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将LED正反并联连接,可省去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与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提供过流保护。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发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导通点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点亮。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VDD信号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1脚和接地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20脚和VDD信号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9脚通过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3脚、第12脚和第11脚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发光模块。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通过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发光模块。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和第六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驱动模块。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LED驱动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省去了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路中保护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路中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将LED正反并联连接,可省去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00、驱动模块200和发光模块300,所述控制模块100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200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30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200还与发光模块300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300导通点亮。

当所述控制模块100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和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由所述驱动模块200接收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并将该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发光模块300,使得发光模块300导通,进而驱动发光模块300发光;反之,若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同相时,则所述发光模块300不导通保持熄灭状态。并且,当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其中有一个为高阻态时,所述发光模块300不导通保持熄灭状态。也即当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或者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均能够使得驱动模块200驱动发光模块300发光,并且所述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的LED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400,所述保护模块400与控制模块100、驱动模块200和发光模块300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提供过流保护。所述保护模块400可用于避免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电流过大对所述LED驱动电路中的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请参阅图2,所述发光模块30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310和第二发光单元320,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与驱动模块200和控制模块100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导通点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与驱动模块200和控制模块100连接,用于在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点亮。

当所述控制模块100控制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且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此时驱动模块200可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至第一发光单元310,使得第一发光单元310导通点亮;而当所述控制模块100控制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则所述驱动模块200可驱动第二发光单元320导通点亮,即不论是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还是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均能够使得驱动模块200驱动所述发光模块300点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20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控制模块100,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单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发光模块300;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VDD信号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共同组成共射极输出电路,通过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输入信号,由所述共射极输出电路将所述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对应的发光单元,进而有效地驱动发光单元点亮。对应地,所述第一电容C1可有效抑制三极管极间电容造成自激振荡。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也可以替换成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控制模块100包括控制芯片U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脚和接地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20脚和VDD信号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9脚通过信号输入端LEDCOM1连接驱动模块200,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第12脚和第11脚均通过信号输出端连接发光模块300。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端分别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和第三信号输出端LEDSEG3,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1脚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连接所述保护模块400,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2脚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连接所述保护模块400,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通过第三信号输出端LEDSEG3连接所述保护模块400,进而通过所述保护模块400与第一发光单元310和第二发光单元320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仅需要控制第11脚、第12脚、第13脚和第19脚的输出电平状态,即可有效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和第二发光单元320是否点亮,占用的I\/O少,简化了电路的结构。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HT66F01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控制芯片U1,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所述保护模块4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通过信号输入端LEDCOM1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9脚,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200;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通过第三信号输出端LEDSEG3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1脚,第三电阻R3的一端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2脚,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连接发光模块300。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分别为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9脚、第11脚、第12脚和第13脚提供过流保护,以确保LED驱动电路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0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均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发光单元320,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单元320、并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单元320、并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单元320、并均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信号。当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信号输入端LEDCOM1的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的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则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导通发光;当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信号输入端LEDCOM1的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且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的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则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导通发光;当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信号输入端LEDCOM1的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且所述第三信号输出端LEDSEG3的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则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导通发光;即所述控制芯片U1可根据需要分别单独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点亮。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20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并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1脚、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并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2脚,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并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当所述控制芯片U1控制信号输入端LEDCOM1的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且分别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LEDSEG1、第二信号输出端LEDSEG2和第三信号输出端LEDSEG3为高电平时,可使得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分别点亮。而当所述信号输入端LEDCOM1和信号输出端任意一个为高阻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均熄灭。即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将发光发光二极管正反并联连接,可省去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好还相应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由于上文已对该LED驱动电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与驱动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端和发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且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光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反相时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导通点亮,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省去了静电释放保护器件,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0687.3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93105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H05B33/08

专利分类号:H05B33/08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东莞朗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朗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451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骏达中路正崴工业园D2栋

发明人:苏培涛;欧阳正良;周武

第一发明人:苏培涛

当前权利人:东莞朗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永文;刘文求

代理机构:4426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论文和设计-苏培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