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细胞,酪氨酸,单倍体,难治,药物。
基因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1](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重要方式,但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而其预测指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分析ACS患者PCI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sST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06例,比较其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记录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有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Id、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与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分析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对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 PCI后第3天ACS患者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低于PCI前1 d (P<0.05)。(2)随访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0例(9.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1例(19.8%)。有支架内血栓形成、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分别高于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者(P<0.05)。(3)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亦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0.663,0.912)]、0.910[95%CI(0.814,0.964)];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777[95%CI (0.603,0.899)]、0.807[95%CI (0.682,0.894)];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联合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1,0.942)]、0.952[95%CI(0.886,0.976)]。结论 ACS患者PCI后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明显降低,而PCI前1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均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且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尤其是二者联合对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克锋,赵杰,康建[2](2019)在《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ABCB1)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均给予口服奥氮平5.0~20.0 mg·d~(-1)治疗6周。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体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叁酰甘油(TG)水平。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按照PANSS减分率≥50%和<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ABCB1基因C3435T、C1236T、G2677T和G1199A多态性。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体重分别为(62.62±12.87)和(65.67±12.91) kg,GPT分别为(24.61±26.11)和(45.88±64.78) U·L~(-1),GOT分别为(23.06±18.95)和(31.48±30.01) U·L~(-1),TG分别为(0.97±0.53)和(1.28±0.61)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BCB1 G1199A基因型均为GG型;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奥氮平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GPT、GOT和TG水平升高,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基因多态性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任丹阳,涂彩霞,李惠英,李云巍,李明[3](2019)在《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7月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171例难治性哮喘患儿,统计其ADRB2(rs1042713)基因型分布及其抗胆碱能药物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对不同基因型患儿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应答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1例难治性哮喘患儿中,148例患儿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其中71例ADRB2(rs1042713)AA基因型患儿中50例有应答,77例ADRB2(rs1042713)GA基因型中36例有应答。统计结果分析表明,71例AA基因型患儿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C-ACT评分、FEV1、FVC、PEF、MMEF改善较大,与GA基因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答率是GA基因型的2.71倍[OR=2.71,95%CI(1.38,5.34),P=0.005]。结论: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中AA基因型的应答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3期)
黄成,刘元兵,戴永平,王亮亮,崔益华[4](2020)在《过表达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定向分化及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过表达GDNF基因的BMSCs分化情况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①以重组目的基因腺病毒转染BMSCs并分为Ad-GDNF-GFP转染组、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DNF、Wnt3a、Wnt7a蛋白表达。②以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过表达GDNF基因BMSCs(GDNF-BMSCs)、BMSCs、PBS移植至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后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损伤局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Bcl-2、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Ad-GDNF-GFP转染组B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转变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Wnt3a、Wnt7a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②移植后4周,GDNF-BMSCs移植组大鼠BBB评分明显提高、脊髓空洞面积显着缩小。GDNF-BMSCs移植组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显著低于BMSCs移植组及PBS移植组,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Bcl-2表达量显着高于BMSCs移植组、PBS移植组;③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参与过表达GDNF基因BMSCs向成熟神经元分化过程,移植后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提高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7期)
薛松,刘夫红,张永平,李婷婷,刘圆圆[5](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方案,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8年12月,中位随访11. 5 (1-51)个月,2例发生急性GVHD,5例发生慢性GVHD。6例中死亡1例(病毒性肺炎),其余5例患者无病生存,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1个月。结论: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耐药患者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技术,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可能会使allo-HSCT取得更佳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颖,宋朝阳,李玉华,陆志刚[6](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00例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恶性血液病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倍体相合HSCT和HLA-全相合HSCT患者的造血重建、无病生存(D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倍体相合HSCT与HLA-全相合HSCT相比较,造血干细胞植入率、GVHD的发生率、移植后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无显着差别,但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复发相关死亡率高、总体生存(OS)率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高危、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移植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移植时超过40岁、非亲缘供者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HLA-全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4.4(95%CI,1.5-13.4),9.3(95%CI,2.3-37.0),11.0(95%CI,3.2-37.3)(P<0.05);非亲缘供者、高危、Ⅳ度aGVHD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7.4(95%CI,2.3-23.1),2.4(95%CI,1.3-4.5),4.1(95%CI,1.6-10.5)(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整体疗效上HLA-全相合HSCT优于单倍体相合HSCT;单倍体相合HSCT选择亲缘供者优于非亲缘供者,单倍体相合HSCT须要更多的血小板输注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谢龙山,王国福[7](2019)在《HLA基因型筛查在抗癫痫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筛查在抗癫痫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19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首次或添加服用抗癫痫药物前筛HLA-A、-B基因型,HLA-B*1502基因型阳性患者避免服用卡马西平(CBZ), HLA-A*2402基因型阳性患者避免服用拉莫叁嗪(LTG)和CBZ, HLA-B*1502和HLA-A*2402基因型阴性患者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服用芳香族或非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统计分析患者的基因分型及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筛查HLA-A、-B四位数基因型:HLA-B*1502基因阳性率为15.4%(30/195), HLA-A*2402基因阳性率为32.3%(63/195), HLA-B*1502和HLA-A*2402同时阳性率为4.6%(9/195)。195例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均未出现重症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 4例(2.05%)患者出现抗癫痫药物导致的轻度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4例轻度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潜伏期为1~3个月,4例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且持续发热,体温37.5~38.3℃,发热时间为3~5 d。皮疹均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四肢、躯干,弥漫对称性分布,有瘙痒, 2例患者停药后皮疹自行消退, 2例患者停药后服用抗过敏药物皮疹消退。左乙拉西坦的平均维持剂量为(1307.69±253.18)mg,奥卡西平(OXC)的平均维持剂量为(1080±105.23)mg,拉莫叁嗪的平均维持剂量为(180±55)mg。1例患者因服用左乙拉西坦出现轻度斑丘疹(MPE),其基因型为HLA-B*1502阳性;111例HLA-B*1502和HLA-A*2402基因型阴性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因奥卡西平导致轻度皮疹, 1例患者因拉莫叁嗪导致轻度斑丘疹。结论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前筛查HLA基因型,有利于避免重症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轻度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石包圣,闫国珍,何俊峰,刘杨[8](2019)在《超声微泡介导BMP-2及VEGF-165双基因联合超声辐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BMP-2及VEGF-165双基因联合超声辐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本课题选取30只新西兰兔,采取内毒素联合大剂量激素制备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将成功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生理盐水组10只),B组(单纯载药微泡治疗组10只),C组(超声辐射+载药微泡治疗组10只)。实验室制备介导100ngVEGF-165与1000ng BMP-2载药微泡。每次治疗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药物,载药微泡治疗量为5ml。C组需超声于股骨头定点区照射爆破微泡,超声辐照15分钟,超声辐照强度为1.OW/cm~2,频率1.5MHZ。各组实验动物均行两次治疗,每次持续时间为3天,时间间隔为4周。兔子单笼饲养,饮水器置于顶端使兔子站立接近人类生物力学。待二次治疗后4周处死实验动物,取股骨头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 B、C两组模型股骨头坏死区修复程度明显好于A组,C组比B组修复愈合程度更佳。A组:外观灰白,切割分离时断面不平,延切割点呈蜘蛛网状破碎,质软,无弹性。病理形态学显示:部分骨细胞、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间质血管扩张、淤血。B组外观细腻,切割时断面统一,质硬,有一定弹性。病理形态学:骨细胞、软骨细胞排列整齐,骨与软骨交接区域出现少量钙盐沉积。C组外观洁白,质韧,拥有较高弹性,切割时可见细小骨末出现,C组病理观察:骨细胞、软骨细胞排列整齐,钙盐沉积明显增加,局部软骨纤维化,骨外摸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结论 BMP-2及VEGF-165两种基因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区修复有效,超声爆破载药微泡更加能够促进早期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愈合,为临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9](2019)在《HLA-DP基因多态性与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LA-DP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HCV汉族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8周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 IFNα)+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并于停药后接受为期24周的随访。记录其年龄、体质量、HCV-RNA基线水平等一般资料,并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的分型。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组(SVR)和未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SV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以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rs3077位点CC、CT、TT型频率分别为40.6%、35.8%、23.6%,rs2395309位点GG、GA、AA型频率分别为50.0%、39.6%、10.4%,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SVR组患者80例,N-SVR组患者26例;SVR组患者的年龄、rs3077位点CT、TT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A、AA型比例均显着低于N-SVR组,rs3077位点CC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G型比例均显着高于N-SVR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rs3077位点CC型、rs2395309位点GG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不显着相关(P>0.05),而年龄、rs3077位点CT和TT型、rs2395309位点GA和AA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显着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135、1.766、1.283、1.218、1.103,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17,1.267)、(1.007,3.100)、(1.038,1.585)、(1.011,1.467)、(1.038,1.172),P<0.05]。结论:年龄以及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多态性与HCV汉族患者PEG IFNα+RBV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相关,其中低龄患者可能获得较高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而T、A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则可能获得更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张倩云,李鑫,杨邵瑜,陈雪琴[10](2019)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肺腺癌精准治疗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报告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病例的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疾病分期以及基因突变情况,给予一线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进展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标准化疗也有部分缓解,很快再次进展,随后加入AURA17临床研究,奥希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4个月后复查进展,最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期约20个月。此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基因检测在晚期肺癌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ABCB1)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均给予口服奥氮平5.0~20.0 mg·d~(-1)治疗6周。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体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叁酰甘油(TG)水平。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按照PANSS减分率≥50%和<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ABCB1基因C3435T、C1236T、G2677T和G1199A多态性。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体重分别为(62.62±12.87)和(65.67±12.91) kg,GPT分别为(24.61±26.11)和(45.88±64.78) U·L~(-1),GOT分别为(23.06±18.95)和(31.48±30.01) U·L~(-1),TG分别为(0.97±0.53)和(1.28±0.61)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BCB1 G1199A基因型均为GG型;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奥氮平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GPT、GOT和TG水平升高,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基因多态性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2].刘克锋,赵杰,康建.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任丹阳,涂彩霞,李惠英,李云巍,李明.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9
[4].黄成,刘元兵,戴永平,王亮亮,崔益华.过表达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5].薛松,刘夫红,张永平,李婷婷,刘圆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6].张颖,宋朝阳,李玉华,陆志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00例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7].谢龙山,王国福.HLA基因型筛查在抗癫痫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8].石包圣,闫国珍,何俊峰,刘杨.超声微泡介导BMP-2及VEGF-165双基因联合超声辐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9].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HLA-DP基因多态性与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9
[10].张倩云,李鑫,杨邵瑜,陈雪琴.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肺腺癌精准治疗1例[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