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绒毛膜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绒毛,性腺,细胞,超声,病理,激素,蛋白。
绒毛膜癌论文文献综述
闫蕊,李洁,王晨静,李涵[1](2019)在《剖宫产后绒毛膜癌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孕妇31岁,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健康、无恶性肿瘤病史,月经初潮12岁,每次持续3~4天,周期30天,末次月经2018年10月28日,孕2产2流0,无不良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9年前顺娩壹女活婴,2019年06月25日患者因"胎儿窘迫?、胎儿重度贫血"于我院产科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出血200m L,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无发热等不适;产后正常恶露,切口愈合良好。2019年08月01日患者因阴道大量出血就诊于当地医(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宋清芸,杨帆[2](2019)在《绒毛膜癌经静脉超声造影误诊为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7岁,G2P~(+1)_1,因"停经3~+月,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入院。既往史:7~+年因葡萄胎行2次清宫,术后复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逐渐降低至正常。专科查体:子宫后位,3~+月孕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血β-HCG:65 576.8mU/mL。经阴道超声示:宫底偏左肌壁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向阳[3](2019)在《从“协和经验”到国际典范 绒毛膜癌治疗的研究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原发于女性子宫,多发生在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因肿瘤来源于妊娠滋养细胞,又称为滋养细胞恶性肿瘤,在我国多见。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侵袭性高,早期可经血行转移至全身而成为全身性疾病。20世纪60年代以(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人才》期刊2019年10期)
王娟丽,卜杨[4](2019)在《绒毛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绒毛膜癌(绒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绒癌患者45例(绒癌组),同期选择良性子宫内膜疾病患者50例(良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结果绒癌组的子宫增大、内膜形态不规则、内膜回声增强与宫腔积液等发生率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绒癌组的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与血流量低于良性组,阻力指数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绒癌组以Ⅲ级血流为主,良性组以Ⅰ级血流为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95例患者超声诊断为绒癌的44例,超声鉴别诊断绒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 8%和100. 0%。结论绒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可准确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特征可为诊断绒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郑平菊,王瑞安[5](2019)在《绒毛膜癌为什么容易治愈》一文中研究指出绒毛膜癌是一种特殊的高度恶性肿瘤。大部分绒毛膜癌发生在子宫,起源于妊娠时胎儿的附属结构——胎盘。绒毛膜癌的侵袭性很强,很容易发生早期转移,特别是肺部转移。幸运的是,这是一种治愈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很多情况下,即便是肺部有很多转移灶,不需手术切除子宫(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8-29)
张宇华,王晓彬,刘佳,穆鹏[6](2019)在《血清环状RNA PTENP1、HIPK3联合β-HCG在绒毛膜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清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PTENP1、HIPK3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对绒毛膜癌诊断、发病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绒毛膜癌患者140例,同期收取健康体检女性140例,比较绒毛膜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女性血清circRNA-PTENP1、circRNA-HIPK3和β-HCG水平。结果绒毛膜癌患者血清circRNA-PTENP1、circRNA-HIPK3和β-HCG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血清circRNA-PTENP1、circRNA-HIPK3和β-HCG鉴别绒毛膜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3. 7%/90. 7%、78. 5%/86. 9%和70. 2%/59. 3%,联合叁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为92. 3%/83. 4%。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高circRNA-PTENP1和高circRNA-HIPK3水平是绒毛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相比低PTENP1组和低HIPK3组,高PTENP1组和高HIPK3组生存率显着降低;而低β-HCG组和高β-HCG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ircRNA-PTENP1、circRNA-HIPK3和β-HCG对绒毛膜癌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程贤英,董玉琼,刘红,袁梅[7](2019)在《P63和P73蛋白在绒毛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63和P73蛋白在绒毛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绒毛膜癌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肿瘤情况、P63、P73蛋白水平和预后情况,比较P63和P73蛋白不同表达绒毛膜癌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结果绒毛膜癌组织中P63蛋白阳性率表达高于正常绒毛组织,P73蛋白低于正常绒毛组织(P <0. 05)。HCG水平、肿瘤分期和肿瘤坏死程度越高、出现肺转移的绒毛膜癌患者P63蛋白的高表达率和P73蛋白的低表达率更显着(P <0. 05)。P63蛋白高表达、P73蛋白低表达的绒毛膜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显着低于P63蛋白低表达、P73蛋白高的表达者(χ~2=6. 996,P=0. 008;χ~2=8. 109,P=0. 004)。不同年龄、HCG水平、术前是否化疗、肿瘤分期、确诊距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预后评分、P63和P73蛋白表达、是否出现肺转移的绒毛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性显着(P <0. 05)。肿瘤Ⅲ~Ⅳ期、出现肺转移、预后评分超过7分、P63蛋白高表达和P73蛋白低表达均为影响绒毛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P63蛋白和P73蛋白在绒毛膜癌组织中分别以高表达和低表达存在,且P63蛋白的高表达和P73蛋白的低表达联合肿瘤Ⅲ~Ⅳ期、出现肺转移、预后评分超过7分均为影响绒毛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可将P63和P73蛋白的检测作为评估绒毛膜癌患者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姚红丽,姚英武,崔开宇,李娟,仝进毅[8](2019)在《中期因子在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期因子(MK)在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K表达与绒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培养人绒癌细胞株JEG-3、JAR,选择对数生长期的JEG-3、JAR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MK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K蛋白表达水平。选取32例绒癌患者的绒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绒癌组织MK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等。结果 JEG-3细胞穿膜数明显多于JAR细胞(P<0.05),即JEG-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强于JAR细胞。培养12、24、48h时,JEG-3细胞MK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侵袭性JAR细胞(均P<0.05)。JEG-3细胞M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JAR细胞(P<0.05)。绒癌组织中MK蛋白表达阳性率在<40岁与≥40岁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FIGO预后评分高危的患者高于低危的患者(P<0.05)。结论 MK在绒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绒癌细胞侵袭能力有关,其表达阳性率随绒癌分期的升高而增高,可作为判断绒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徐楗荧,崔红晶,蔡桂丰,曲仕浩[9](2019)在《花姜酮对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花姜酮对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终浓度为10、25、50μmol/L的花姜酮处理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24、48和72 h,对照组加入MEM (minimum Eagle medium)完全培养液,CCK-8 (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25μmol/L和50μmol/L花姜酮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50μmol/L花姜酮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具有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显示,25μmol/L和50μmol/L花姜酮处理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72 h,G_0/G_1期峰值变低,细胞数量减少(P<0.01);G_2/M期峰值变高,细胞数量增多(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结论花姜酮通过抑制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及阻滞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花姜酮有望成为绒癌化疗方案的新型辅助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倩,李想,聂春迎,张磊[10](2019)在《绒毛膜癌致肾淀粉样变个案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样变是由蛋白质异常折迭成β-片层构型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器官组织导致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紊乱的一类代谢病,其中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肾脏,称肾淀粉样变。就病变相关的淀粉样蛋白类型而言,肾淀粉样变常见的类型是原发性淀粉样变和继发性淀粉样变。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感染或炎症,少部分继发于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本文报道1例26岁女性绒毛膜癌患者发生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肾淀粉样变,经过 11个周期的化疗,患者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绒毛膜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女,47岁,G2P~(+1)_1,因"停经3~+月,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入院。既往史:7~+年因葡萄胎行2次清宫,术后复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逐渐降低至正常。专科查体:子宫后位,3~+月孕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血β-HCG:65 576.8mU/mL。经阴道超声示:宫底偏左肌壁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绒毛膜癌论文参考文献
[1].闫蕊,李洁,王晨静,李涵.剖宫产后绒毛膜癌1例报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宋清芸,杨帆.绒毛膜癌经静脉超声造影误诊为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向阳.从“协和经验”到国际典范绒毛膜癌治疗的研究历程[J].中国卫生人才.2019
[4].王娟丽,卜杨.绒毛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J].实用癌症杂志.2019
[5].郑平菊,王瑞安.绒毛膜癌为什么容易治愈[N].健康报.2019
[6].张宇华,王晓彬,刘佳,穆鹏.血清环状RNAPTENP1、HIPK3联合β-HCG在绒毛膜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9
[7].程贤英,董玉琼,刘红,袁梅.P63和P73蛋白在绒毛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
[8].姚红丽,姚英武,崔开宇,李娟,仝进毅.中期因子在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J].浙江医学.2019
[9].徐楗荧,崔红晶,蔡桂丰,曲仕浩.花姜酮对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
[10].张倩,李想,聂春迎,张磊.绒毛膜癌致肾淀粉样变个案报道[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