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热动力学论文_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热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生物,微量,寒热,大肠,微生物,大豆。

生物热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1](2019)在《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皇竹草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成玉米秸秆生物炭(BCcs)、皇竹草生物炭(BCn)、花生壳生物炭(BCps),采用CEC、等电点滴定,表面官能团分析,元素分析、FT-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种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生物炭吸附叁氯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EC和表面官能团数量排序为BCcs>BCn>BCps,BCcs极性和亲水性更强,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善,其次是BCn,BCps的极性和亲水性最弱,孔隙极少.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去除率均随着叁氯生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性更有利于吸附实验的进行.低离子强度有利于BCcs和BCn吸附叁氯生,BCps则相反.在10、25、40℃3种温度下,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均更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Freundilich等温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都能描述这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行为,吸附反应属于自发、放热反应.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生物炭与叁氯生之间无化学键、配位基交换等强作用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崔健,赵奎君[2](2018)在《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拳参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颜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生物热力学角度研究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热法测定18批拳参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取得达峰时间(t_1,t_2),最大产热功率(P_(max1),P_(max2)),生长速率常数(k_1,k_2),抑制率(I)4个主要参数。结果: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可延长大肠埃希菌第二指数生长期达峰时间(t_2),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2))及生长速率(k_2),湖北产拳参与其他产地样品趋势不同;各产地拳参对第一指数生长期的峰时间(t_1),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1))及生长速率(k_1)均无影响。不同产地拳参样品对大肠埃希菌抑制率不同(I),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抑制率在20%~50%,湖北拳参样品抑制率较低。同一批次不同颜色拳参样品抑制率有差异,9个批号样品中,7批棕红色饮片抑制率高于紫红色饮片。结论:不同产地棕红色及紫红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爱青[3](2017)在《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黄连的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微量热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主要功效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泡制方法不同,在药性上也存在差别~([1])。本研究通过分析黄连不同炮制品对大肠杆菌代谢产热的影响,对黄连炮制前后药性变化及黄连药性的客观真实性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一般资料大肠杆菌生长热谱图采用瑞典Thermometric公司生产的仪器测定,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系统温度为37℃。大肠杆菌菌株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7年12期)

刘义,蒋风雷[4](2017)在《纳米生物效应热动力学与微量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学发展迅速,各种纳米材料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逐步成为庞大的产业。纳米生物效应和安全性是纳米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对纳米科学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正确认识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并确保其生物安全性,是科学家们共同的社会责任。量子点是生物医学、光电器件、太阳能利用等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功能纳米材料之一。其为认识和解决复杂的"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的生物学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1-24)

高誉珊[5](2014)在《基于微量量热技术的典型寒热中药生物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功能之气,是中医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中医赖以处方遣药的依据。然而,中药四性是否客观存在?有无客观而有效的判别标准和方法?四性的生理活性及物质基础是什么等问题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关注。本论文以中药药性相关文献、理论为依据,采用微量热力学技术手段,针对黄连、白芍、干姜、桔梗四味《伤寒论》经典六经寒热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吸(放)放热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寻求能够客观量化中药属性的指标。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1)叁篇综述概括整理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寒热属性、微量量热现状及其应用、四味《伤寒论》六经寒热经典药物考证的研究文献。在考证了四味中药在历代本草古籍中寒热属性及临床运用的记载的基础上,总结现代研究,认为凡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这类药物对机体代谢产生抑制作用;凡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这类药物对机体代谢产生促进作用。在微量量热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直接监测生物体所固有的热力学过程,同时提供热力学数据,将这种细微的能量转化刻画来,实现热能的量化、可视化,从而为实现中药药性的量化分级提供实验依据。(2)在实验规范化、标准化、具有可重复性的基本原则下,确定了合理的实验体系及操作步骤:20mL玻璃安培瓶中加入4925微升LB培养基,74微升经80目孔径尼龙网过滤的中药水煎液,中药干预浓度分别为生药量0.01、0.02、0.03g/mL,大肠埃希菌接种量为5x105cfu/mL。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实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黄连、白芍对细菌放热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干姜对细菌放热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且具有可量化统计学差异;第一峰峰值功率干姜>桔梗>正常>白芍>黄连,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姜、黄连对细菌的作用强度强于桔梗、白芍;干姜、桔梗的总放热量值有大于白芍的趋势;干姜、桔梗的放热时间有短于黄连、白芍放热时间的趋势。(3)总结认为:本实验从生长速率、抑制率、第一峰峰值功率叁个角度证实这4味药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放热过程产生的影响存在可量化差异,从总体时间和总放热量两个方面证实寒性药与热性药具有差异趋势;同时证明相同药物在不同浓度时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放热过程产生的影响存在可量化差异。药物对细菌的这种不同强度的影响能否作为其药性表现的一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本实验已作出初步尝试,其影响结果与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孙晓娇[6](2014)在《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药性/属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附子无干姜不热”语出于《证治要诀》。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干姜配伍附子,可助长散寒之功,显效更速。附子干姜配伍为中医药古今临床应用频率很高的药对。那么,“附子无干姜不热”究竟是否客观存在?其作用机制和现代科学内涵是什么?本论文在中医药和生物热力学理论的双重指导下,以冷热板示差法和微量量热法为手段,考察了附子干姜及其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属性差异,以期基于热动力学方法来表征“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客观真实性,并阐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体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研究:采用冷热板示差法,考察附子干姜及其不同配伍层次组合对正常和寒性体质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高温区停留比例明显升高(P<0.01),表现出明显的趋热性;附子+干姜、附子生物碱、干姜挥发油、附子生物碱+干姜挥发油给药组小鼠的高温区停留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P<0.01),趋寒性增强,反应出药物的热性特征。同时,附子+干姜、附子生物碱+干姜挥发油给药组小鼠的饮水量、呼吸耗氧量及ATP酶活力、总抗氧化活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2)微观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采用微量量热法,建立模式生物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作用下的热谱图,解析其参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总产热量Q为主要考察指标。结果显示:附子+干姜和附子生物碱+干姜挥发油给药组大肠杆菌的总产热量Q与未给药组比显着升高(P<0.01)。本文以生物热动力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分别从宏观整体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和微观微生物水平不同层面,探究了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药性/属性差异,初步阐释了“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客观真实性,明确了附子生物碱和干姜挥发油可能为附子干姜配伍的作用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郜丹[7](2014)在《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寻求高效抗菌药物、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快捷方式。然而,受之药典常规检测方法周期长、灵敏度低、主观性强等局限,现代分析技术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具特征专属性等不足,探索一种快速、灵敏兼具特异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成为必然。本课题依据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能量代谢现象,建立了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利用16SrDNA、MALDI-TOF MS、VITEK-2compact技术对其鉴定能力加以佐证。同时,为实现新建方法的推广应用,开展了临床验证、注射剂无菌检测、药物抑菌活性评价试验,以考察该方法的实用价值。结果表明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不仅具有快速、灵敏、初步溯源的微生物检查效力,还可实时在线、准确定量表征药物对微生物代谢的干预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探讨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实时在线兼具生物活性指纹谱的微生物检查新方法依据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存在热量变化的普遍现象,采用生物热动力学法,以微生物生长速率k=0及热功率差值Pi-P0大于3倍基线噪音为评价指标,检测其热量变化规律以考察新建方法对微生物及实际样本的检测效力。结果显示,新建方法可在10h内检出规定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且灵敏度均小于100CFU·mL-1;同时发现不同稀释度的同一种微生物具有基本一致的热谱曲线峰形,且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新建方法较常规无菌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短的检测时间与潜在的指纹溯源特征。2)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应用临床微生物污染样本的热谱图与标准菌株的热谱图相似度极高,且不同微生物具有不依赖浓度变化而改变的指纹溯源特征存在,具有早期筛查微生物污染源的潜在价值。在不同灭菌处理的注射剂实际样本(复方茵陈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复方曲安奈德混悬型注射液)无菌检测中,未灭菌样品及灭菌不彻底样品均可在10h内检出,未灭菌样品检出时间低于灭菌不彻底样品,提示其污染程度较高。结果表明,新建方法对注射剂实际样本无菌检查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与适用性。采用生物热动力学微生物检测技术,考察黄连碱、小檗碱及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所获得的生物热活性谱提取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传代时间、出峰时间、最大发热功率等参数,定量监测药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连碱(Cop)的抑菌活性稍高于小檗碱(Ber),且两者与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之间都存在很好的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提示,生物热动力学法用于微生物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初步溯源等特征,有望为其他微生物检测方法带来有益补充;通过黄连主要药效物质研究,考察其抑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效果,为寻求既可以增强药物抑菌能力同时又可抑制细菌耐药的途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郜丹,任永申,鄢丹,章从恩,严铸云[8](2014)在《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剂无菌检查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药典常规无菌检查方法周期长、灵敏度低、易误判等局限,尝试建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剂无菌检测新方法。依据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存在热量变化的普遍现象,采用生物热动力学法,以微生物生长速率k≥0及热功率差值Pi-P0大于3倍基线噪音为评价指标,检测其热量变化规律以考察新建方法对无菌检查方法学要求菌株及注射剂实际样本中微生物的检测效力。结果显示,新建方法可在10 h内检出规定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且灵敏度均小于100 CFU·mL-1;同时在不同灭菌处理的注射剂实际样本中(复方茵陈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复方曲安奈德混悬型注射液)成功应用。研究提示,生物热动力学法用于注射剂无菌检查具有快速、灵敏等技术优势,有望为常规无菌检查方法带来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向阳[9](2013)在《大豆分离蛋白半干法改性和酶解热动力学及产物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卓越功能特性的蛋白质作为食品原料。通过糖基化改性等化学改性方法可以使大豆蛋白原有的许多功能性质,能够更好的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近年来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研究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生成大豆肽的方法,是通过叁硝基苯磺酸法测定产物的水解度,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叁氯乙酸沉淀法测定可溶性氮等的研究,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试验方法复杂,随意性大,对蛋白酶水解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的确定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利用生化反应中普遍存在热效应的微量量热法能克服这些缺点。通过高灵敏度的微量量热仪直接测量酶催化反应过程中微量的热量变化,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针对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首次采用半干法对其进行改性,明确在适宜的条件下半干法改性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乳化特性;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出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催化反应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酶催化反应的米凯利斯常数和最大速率,定量得到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通过金属离子对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催化反应影响的热功率—时间曲线的分析,率先得出金属离子对酶催化反应的激活或抑制的影响,总结出金属离子在催化反应中对蛋白酶作用的模式;首次测出酶解产物大豆多肽对大肠杆菌、酵母菌、酵母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细菌代谢的生长速率常数,得到大豆多肽促菌和抑菌效果。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添加麦芽糊精进行半干法共价改性处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比3.7:1,体系含水量为25%,反应温度为71℃,反应时间为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凝胶强度为1982 g,较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23.0%。回归方程也能较好地预测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强度随共价改性工艺参数变化的规律。试验证明半干法可有效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2、利用半干法技术制备高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大豆分离蛋白粉。最佳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添加量39%、体系含水量为18%、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4h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粉的乳化活性71.9ml/g、乳化稳定性91.2%。3、中性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319.19K)、最适pH(7.13)。金属离子(Li+, Na+)是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Li+的抑制作用>Na+;在不同浓度时,则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加;金属离子(Cd2+,Mn2+)是属于竞争性激活类型,其激活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Cd2+的激活作用>Mn2+;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激活作用增加。4、胰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323.27K)、最适pH(7.77)。金属离子(Ca2+,Mg2+)是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Ca2+的抑制作用>Mg2+;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加。金属离子(Na+,K-)是属于竞争性激活类型。激活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Na+的激活作用>K+;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激活作用增加。5、在菠萝蛋白酶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出了金属离子可逆竞争时菠萝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催化反应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了金属离子(Li+,Na+)是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抑制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Li+的抑制作用>Na+;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加;金属离子(Ca2+,Mg2+)是属于竞争性激活类型。激活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Ca2+的激活作用>Mg2+;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激活作用增加。6、碱性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329.5K)、最适pH(8.25)。金属离子(Pb2+、Ag+)是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抑制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Pb2+的抑制作用>Ag+;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加。金属离子(Na+、Mg2+)是属于竞争性激活类型。激活规律是:在相同浓度时Na+的激活作用>Mg2+;在不同浓度时,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激活作用增加。7、大豆多肽对大肠杆菌代谢的作用效果是:当大豆多肽的浓度C<2.06mg/ml时大豆多肽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为促进作用;在C>2.06mg/ml时,表现出抑菌效果。8、大豆多肽对沙门氏菌代谢的作用效果是:当大豆多肽的浓度C<2.67mg/ml时大豆多肽对沙门氏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为促进作用;在C>2.67mg/ml时,表现出抑菌效果。9、大豆多肽对酵母菌代谢的作用效果是: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大豆多肽存在时酵母菌的的生长速率常数均大于没有大豆多肽时的酵母菌的的生长速率常数。从作用效果上来看,大豆多肽对酵母菌的生长代谢是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蛋白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化工艺;创新了大豆分离蛋白蛋白酶催化水解热功率类反应的研究模式;明确了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及金属离子的影响效果;补充了大豆分离蛋白蛋白酶水解热动力学反应机理的理论体系;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大豆多肽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10-07)

徐义亮[10](2013)在《生物碳的制备热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镉的吸附性能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碳是生物质原料(如木屑、秸秆、家畜粪便等)在限氧条件下通过热化学转化得到的一种固态富碳物质。近年来,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功能价值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生物质而言,生物碳含大量芳环结构的碳,它在土壤环境中不易被微生物所利用,能够稳定存在上百甚至上千年,且兼备提高土壤碳含量和固定大气CO2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然而,生物碳制备过程中热力学特性及不同生物质原料对裂解影响尚不清楚;生物碳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与其组成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水稻秸秆、米糠、牛粪和鸡粪四种生物质材料,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裂解温度的生物碳样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和光谱表征技术分析生物碳的组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能;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生物质裂解制备生物碳过程中的热动力学特性,运用热动力学方程计算出生物质裂解过程中的热动力学参数;重点研究了生物碳吸附重金属镉的性能和机理,搞清不同裂解温度生物碳对镉的快慢吸附过程,揭示生物碳中不同组分(有机碳、水溶性矿物、HC1可溶性矿物以及si化合物)在吸附重金属镉中的贡献和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研究生物质裂解制备生物碳过程中的热动力特性且有效表征分析出不同裂解条件下生物碳的结构性能,结合生物碳吸附重金属镉的性能和机制研究,可以优化生物碳制备的裂解条件,为生产性能优越的生物碳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系统研究了秸秆和米糠及其代谢产物牛粪和鸡粪裂解过程中热动力参数的变化,并阐明了无机矿物对热裂解特性的影响。使用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研究了生物质裂解过程中组分和热动力学参数随裂解温度的变化行为,其依次经过水分蒸发、过渡、有机物分解和碳化四个阶段,在热重分析微分曲线(DTG)上依次出现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四个峰。采用Flynn-Wall-Ozawa方程计算了生物质裂解过程中活化能E。的变化,发现活化能变化分为叁个不同的阶段:转化率α在0.2至0.4时,活化能缓慢上升至180kJ/mol,为半纤维素和一些铵盐的裂解阶段;0.4<a<0.65时,活化能维持在180kJ/mol左右,为生物质中纤维素的裂解阶段;当α>0.65时,裂解的活化能显着增加,尤其是两种粪质材料,其灰分(矿物)阻碍了热量的传输,此阶段主要为木质素和一些蛋白质的分解。另外,生物质裂解过程的熵变(AS。)逐渐减小,表明生物质裂解制备生物碳为熵减少过程,系统反应逐渐从无序趋向有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碳逐渐从低温下的脂肪性结构过渡到高温下的芳香性结构。(2)发现了不同温度制得的米糠和鸡粪生物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存在快慢两种情形,且与其组成结构有关。组分结构不均一的300℃米糠和鸡粪生物碳对重金属Cd存在明显的慢吸附,其吸附平衡时间至少需要10天,且溶液的pH值随振荡时间的增加而缓慢提高;而700℃的米糠和鸡粪生物碳对Cd的吸附在48小时内即可达到表观平衡,且溶液的pH值也很快上升并达到平衡,与Cd吸附动力学呈现很好相关性;此外,100℃鸡粪生物碳和两种灰分对Cd的吸附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表观平衡。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表征手段,初步探明了生物碳对Cd快慢吸附的主要机制,100℃鸡粪生物碳对Cd的吸附速率较快,主要与其表面的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发生离子交换作用;Cd在300。C生物碳上的吸附较慢,其与去质子的含氧官能团(-COO-和-Oˉ)发生表面络合作用,且缓慢释放OH-;700℃生物碳对Cd为快速吸附,此时重金属离子主要与生物碳的矿物发生快速的沉淀反应。(3)区分了米糠生物碳有机和无机组分对重金属Cd吸附的相对贡献和作用机制。考察了米糠生物碳的有机官能团、水溶性矿物、HCl可溶性矿物和含si化合物的作用,结果表明,表面官能团与Cd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化学络合作用进行结合,而无机矿物可以通过络合和沉淀作用吸附Cd。水洗一次后的生物碳对Cd吸附能力下降至原来的1/2左右,且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吸附量不断下降;酸处理的生物碳对Cd吸附能力显着下降,且HC1可溶矿物对吸附的贡献超过90%,而含si无机组分对吸附作用的贡献很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8-01)

生物热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颜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生物热力学角度研究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热法测定18批拳参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取得达峰时间(t_1,t_2),最大产热功率(P_(max1),P_(max2)),生长速率常数(k_1,k_2),抑制率(I)4个主要参数。结果: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可延长大肠埃希菌第二指数生长期达峰时间(t_2),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2))及生长速率(k_2),湖北产拳参与其他产地样品趋势不同;各产地拳参对第一指数生长期的峰时间(t_1),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1))及生长速率(k_1)均无影响。不同产地拳参样品对大肠埃希菌抑制率不同(I),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抑制率在20%~50%,湖北拳参样品抑制率较低。同一批次不同颜色拳参样品抑制率有差异,9个批号样品中,7批棕红色饮片抑制率高于紫红色饮片。结论:不同产地棕红色及紫红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热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热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崔健,赵奎君.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拳参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3].王爱青.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黄连的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微量热学比较[J].中国民间疗法.2017

[4].刘义,蒋风雷.纳米生物效应热动力学与微量热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5].高誉珊.基于微量量热技术的典型寒热中药生物热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孙晓娇.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药性/属性差异[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7].郜丹.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建立及应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8].郜丹,任永申,鄢丹,章从恩,严铸云.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剂无菌检查新方法研究[J].药学学报.2014

[9].李向阳.大豆分离蛋白半干法改性和酶解热动力学及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10].徐义亮.生物碳的制备热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镉的吸附性能和机理[D].浙江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海底热液喷口的类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用双...4 生物热动力学参数主成分分析得...4 生物热动力学参数主成分分析得...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用双...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用双...

标签:;  ;  ;  ;  ;  ;  ;  

生物热动力学论文_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