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隔振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双层隔振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层隔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

双层隔振论文文献综述

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1](2019)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层气囊隔振装置高精度姿态平衡控制需求,提出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双层隔振装置动力学模型、充放气控制等效作用力模型,建立了控制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目标满意优化方法建立了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使得双层气囊隔振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上下层气囊隔振装置姿态耦合,实现姿态平衡控制,并可有效抑制结构弹性变形对姿态平衡控制的影响。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将用于某型船舶大型发电机组双层气囊隔振系统,实现双层气囊隔振装置柔性支撑状态下的姿态平衡控制。(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孔令清,刘广斌,朱海彬,王明杰[2](2019)在《船用空压机双层隔振器隔振效果及抗冲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机械噪声,要在船内主要振动源与船体强结构之间加隔振装置来进行振动隔离,降低向船体传递的振动噪声,目前常采用双层隔振系统对船舶设备进行隔振处理。文章对某船用空压机进行了隔振设计并研究其隔振效果及抗冲击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及瞬态动力学分析,探讨了该空压机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及抗冲击能力。计算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隔振性能良好,同时满足抗冲击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任明可,谢溪凌,张志谊[3](2019)在《双层主被动隔振器振动传递路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多个具有中间惯性体的主被动隔振器支撑的隔振系统,考虑隔振对象在工作状态下可能存在的转动,传统建模方法中隔振器的点连接方式无法合理模拟实际中的振动传递路径。本文引入隔振器弯曲刚度,建立考虑隔振器转动影响的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振动能量沿隔振器轴向及弯曲方向的传递,通过与传统建模方法的对比,说明了考虑转动影响的必要性。此外,本文阐述了以中间惯性体上某点作为误差点隔振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弹性基础上靠近隔振器连接点处为误差点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牛昊轩,闫兵,吴潇[4](2019)在《动力机组双层隔振系统新型隔振器设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将试验台的机组及构架均视为柔体的双层隔振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模态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隔振器叁向刚度变化对系统隔振特性的影响;基于Mooney-Rivlin模型,分析了不同开槽角度及宽度对橡胶隔振器叁向刚度的影响,完成了新型隔振器设计。通过振动测试实验验证了新型隔振器对系统隔振性能的提升效果。研究表明:隔振器水平刚度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影响不大,水平刚度降低主要引起系统振动速度及传递力响应在低频段的移频,对高频段基本没有影响;降低隔振器垂向刚度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系统低频段(对应机组启停工况)的振动烈度,但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中、高频段(对应机组正常运行工况)的传递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郭子健,薛斌,薛程,苏战发,王雪涛[5](2019)在《柴油机周期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船舶动力设备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基于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利用周期结构对弹性波的带隙特性,将双层隔振系统的筏体设计成周期结构。在ANSYS软件中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谐响应计算,并对传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直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和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方柱周期筏体双层隔振系统在200 Hz~1 000 Hz内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在410.5 Hz和807 Hz处出现带宽分别为15.0 Hz和29.5 Hz的带隙。此外,采用缩减周期数的斜方柱周期筏体建立双层隔振试验系统,验证斜方柱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文伟[6](2019)在《2YKR3675双层圆振动筛二次隔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矿峪选矿厂预先筛(2YKR3675双层圆振动筛)自2011年3月份投产以来,振动非常严重,开车期间致使筛分车间厂房、二层平台都随振动筛一起振动,导致车间厂房墙体出现裂纹,且噪音较大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不改变振动筛技术参数的前提下,在振动筛原弹簧以下与二层楼板之间设计一个弹簧支承的辅助隔振装置进行隔振,来降低振动筛对楼板的冲击动载荷,从而使得振动筛运行平稳,同时降低楼面的振感及噪音。(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2期)

金丽琼,邢志胜,朱宝庆,崔冬,李国强[7](2019)在《基于双层隔振的船用空压机系统振动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双层隔振结构的船用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基于Newton法,建立了12自由度隔振结构的船用空压机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将船用空压机和中间质量块简化为刚体,模型中考虑了空压机不平衡惯性力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在同等设定条件下与以往的研究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叶科,华春蓉,苏德赢,闫兵[8](2019)在《参数变异的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强迫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器制造、加工及材料本身物理特性的不确定性导致双层隔振系统实际为不确定模型。基于快速摄动法推导了参数变异对双层隔振系统的激振、传递率、动反力及机组振动烈度的影响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变异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功率修正误差对倾倒力矩影响最大,回转质量误差对离心惯性力及力矩影响最大;而双层隔振系统动反力受参数变异影响最大,其中两级隔振装置转动惯量及刚度参数占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4期)

张智旺,吴晓明[9](2019)在《基于预测控制算法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柴油机低频周期振动干扰控制问题,研究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引入柴油机主动隔振技术。对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垂向自由度的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其MPC控制系统,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传统PID算法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PC算法更好地降低了系统的振动传递,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胡溧,陶玉勇,杨启梁,崔嵘[10](2019)在《颗粒阻尼双层隔振系统阻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颗粒阻尼和双层隔振系统相结合,设计出一种颗粒阻尼双层隔振系统。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得到的系统固有频率,验证了实验装置的正确性;实验测量不同外界激励的上层机组加速度信号,运用时域信号衰减法对比分析了系统阻尼随各主要参数非线性变化的特性,并拟合了阻尼比公式;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仿真,验证了所拟合阻尼比公式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双层隔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降低机械噪声,要在船内主要振动源与船体强结构之间加隔振装置来进行振动隔离,降低向船体传递的振动噪声,目前常采用双层隔振系统对船舶设备进行隔振处理。文章对某船用空压机进行了隔振设计并研究其隔振效果及抗冲击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及瞬态动力学分析,探讨了该空压机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及抗冲击能力。计算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隔振性能良好,同时满足抗冲击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层隔振论文参考文献

[1].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孔令清,刘广斌,朱海彬,王明杰.船用空压机双层隔振器隔振效果及抗冲击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任明可,谢溪凌,张志谊.双层主被动隔振器振动传递路径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4].牛昊轩,闫兵,吴潇.动力机组双层隔振系统新型隔振器设计及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5].郭子健,薛斌,薛程,苏战发,王雪涛.柴油机周期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J].船舶工程.2019

[6].王文伟.2YKR3675双层圆振动筛二次隔振的设计[J].世界有色金属.2019

[7].金丽琼,邢志胜,朱宝庆,崔冬,李国强.基于双层隔振的船用空压机系统振动建模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8].叶科,华春蓉,苏德赢,闫兵.参数变异的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强迫振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9].张智旺,吴晓明.基于预测控制算法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J].机电技术.2019

[10].胡溧,陶玉勇,杨启梁,崔嵘.颗粒阻尼双层隔振系统阻尼特性研究[J].科技通报.2019

标签:;  ;  ;  

双层隔振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