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散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鸨,行为分配,生存环境
半散养论文文献综述
杨锴斌,田秀华,卢小琴,王悦,于长江[1](2018)在《发情期笼养大鸨和半散养大鸨的行为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和2016年分别通过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比了长春动植物园笼养和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雌鸨静站,觅食、游走、理羽、趴卧、警戒行为都表现出极显着的差异(P≤0.01);雄鸨静站、游走、理羽、觅食、求偶炫耀和警戒行为都表现出了极显着差异(P≤0.01),趴卧行为表现为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测量取样比对,笼养大鸨单只平均活动区域面积明显小于半散放大鸨,笼养笼舍中的天然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明显较半散放区域单一。(本文来源于《经济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阳[2](2017)在《半散养鸸鹋在丰容条件下的空间利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3月~5月,在重庆市重庆动物园鸟语林鸸鹋丰容散放区采用扫描取样法对10只半散养的鸸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丰容散放区的鸸鹋对平坦区域的利用率最高(占总体的68%)。鸸鹋在4月和5月的空间利用情况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丰容条件下,鸸鹋显现出不同的空间利用偏好,由于鸸鹋在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平坦开阔的环境,因此可能在人工丰容区鸸鹋也偏好平坦区域。鸸鹋的活动对人为干扰有规避行为,(本文来源于《科学家》期刊2017年22期)
庞帅[3](2017)在《基于半散养条件下普通斑马的饲养与繁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斑马又名平原斑马,主要分布在南非以及东非的大草原地区,其分布范围广,生存环境跨越热带和温带地区,是非洲最大的斑马种类。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动物园逐渐引进了普通斑马,并对其生活习性、饲养、繁殖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基于此,探究半散养条件下普通斑马的饲养与繁殖。(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7年27期)
王元荪[4](2017)在《半散养小公鸡饲料用中草药添加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CN201510620127.8公开号:CN105231006A申请日:2015.09.25公开日:2016.01.13申请人:杨成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散养小公鸡饲料用中草药添加剂,其特征:中草药由黄芪、丹参、大蒜、艾草、陈皮、菊花、枸杞、肉桂、金银花、马齿苋、甘草、山楂、香叶、豆蔻等组成;使用本发明中草药添加剂,由于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为小公鸡的生长提供多方面的帮助。黄芪、枸杞能够增强小公鸡的免疫能力,促进机体生长;陈皮、山楂促(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王悦,杨锴斌,吴汝梓,吴晓宇,田秀华[5](2016)在《不同季节对半散养黑冠鹤(Balearica pavonina)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4~12月,对北方森林动物园从非洲引进的半散养黑冠鹤17只,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扫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对黑冠鹤行为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影响,觅食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5),护理行为、静栖行为、警戒行为、鸣叫行为、打斗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极显着(P≤0.01),其他行为表现为差异性不显着。8月不同天气对黑冠鹤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表现为:静栖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5),觅食行为、护理行为、游走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极显着(P≤0.01),其他行为表现为差异性不显着。对比冬季笼养和春季半散养黑冠鹤的行为时间分配研究发现,由于场地大小不同,其行为也存在差异:其中觅食行为、静栖行为、警戒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极显着(P≤0.01),护理行为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5),其他行为表现为差异性不显着。因此不同季节对黑冠鹤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高忠燕,曲丽娜,王文锋,罗金明,王琦[6](2015)在《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子代野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迁徙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的现状,扎龙保护区利用迁地保护(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在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的野化放飞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野化放飞丹顶鹤近200只.半散养丹顶鹤群体较早地占领繁殖地和觅食区,可能会对较晚到达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种群的栖息和繁殖带来冲击.放飞时间及放飞地点等方面是直接影响丹顶鹤种群放飞野化成功与否的关键.野化放飞位置从单一地点转向多处适宜位置能够避免对野生种群的冲击.放飞时间从每年4月提前至前一年10月,能够增强丹顶鹤野化营巢、自繁及育雏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5年09期)
杨锴斌,何相宝,马雪峰,田秀华,王悦[7](2015)在《环境丰容对半散养冠鹤食物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3~10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对湿地展区中饲养的黑冠鹤和灰冠鹤进行了局部丰容改造前后食物选择对比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观察期内2种冠鹤对于植物的选择是有规律性的,2种冠鹤对于狗尾草、金狗尾草、苍蝇、蚂蚁和人工饲料的觅食选择(0.01≤P≤0.05)表现为差异显着;对白车轴草、苦荬菜、车前、藜的觅食选择(P≤0.01)表现为差异极显着;但对于稗草、香蒲、青麻、蒲公英、蚂蚱、蜻蜒等的觅食选择(P≥0.05)表现为差异不显着。研究表明黑冠鹤和灰冠鹤在丰容前的4月对植物型饲料的采食比例分别为30.40%和25.13%,而丰容后的8月对植物型饲料采食比例高达83.22%和79.15%,因此园区内增加稗草、香蒲、蒲公英、藜等植物的种植更有利于冠鹤的食物选择。(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星,张林源,刘艳菊,白加德,张树苗[8](2015)在《基于FAHP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栖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息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地表植被丰富度和麋鹿自然取食的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的2项评价指标.13个麋鹿种群中,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优秀级,半散养式管理的麋鹿种群栖息环境评分均显着高于圈养管理的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赵文信,权守元,齐新章[9](2015)在《浅谈半散养条件下雪豹的饲养繁殖行为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雪豹(panthera uncia schreber)是中亚高原的特产动物,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国内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栖息于海拔为3 000~4 500 m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山地针叶林缘地带。雪豹外表基本的毛色为浅灰色并有黑色的环或者斑纹,头和颈部的斑点为实心,身体上呈现不规则的圆环,背部的斑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自颈部到尾部的两条黑色纹线;耳短而圆,位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13期)
冯达勇,王建明,郑程莉,杨营,王承旭[10](2015)在《林麝半散养模式下行为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麝在半散养下昼夜活动有一定节律性,雄、雌麝有4个活动高峰时段,采食活动大多在这些时段进行;雌麝有主动哺乳行为,个别有弃婴行为;其行为模式接近于圈养林麝,统计分析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半散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3月~5月,在重庆市重庆动物园鸟语林鸸鹋丰容散放区采用扫描取样法对10只半散养的鸸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丰容散放区的鸸鹋对平坦区域的利用率最高(占总体的68%)。鸸鹋在4月和5月的空间利用情况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丰容条件下,鸸鹋显现出不同的空间利用偏好,由于鸸鹋在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平坦开阔的环境,因此可能在人工丰容区鸸鹋也偏好平坦区域。鸸鹋的活动对人为干扰有规避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散养论文参考文献
[1].杨锴斌,田秀华,卢小琴,王悦,于长江.发情期笼养大鸨和半散养大鸨的行为特点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2018
[2].张阳.半散养鸸鹋在丰容条件下的空间利用情况研究[J].科学家.2017
[3].庞帅.基于半散养条件下普通斑马的饲养与繁殖[J].南方农业.2017
[4].王元荪.半散养小公鸡饲料用中草药添加剂[J].家禽科学.2017
[5].王悦,杨锴斌,吴汝梓,吴晓宇,田秀华.不同季节对半散养黑冠鹤(Balearicapavonina)行为的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2016
[6].高忠燕,曲丽娜,王文锋,罗金明,王琦.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子代野化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
[7].杨锴斌,何相宝,马雪峰,田秀华,王悦.环境丰容对半散养冠鹤食物选择的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2015
[8].陈星,张林源,刘艳菊,白加德,张树苗.基于FAHP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栖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赵文信,权守元,齐新章.浅谈半散养条件下雪豹的饲养繁殖行为观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10].冯达勇,王建明,郑程莉,杨营,王承旭.林麝半散养模式下行为初报[J].农业与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