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弧风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洞,电弧,温度,测温,襟翼,吸收光谱,火星。
电弧风洞论文文献综述
郝金波,那伟,陈政伟[1](2019)在《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烧蚀热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加热条件下,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热解,对烧蚀温度场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精度,建立了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对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表面烧蚀热响应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230~323℃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变化趋势一致;323~680℃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试验测量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温度为定值,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680~390℃降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降低,理论计算高于试验测量值,这与理论计算烧蚀量存在偏差有关。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模拟高温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热响应特性,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傅杨奥骁,董维中,丁明松,刘庆宗,高铁锁[2](2019)在《高焓电弧风洞试验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焓电弧风洞内部流动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气体组分和振动能量冻结效应导致的试验数据外推困难问题,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叁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FD-15高焓电弧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典型试验状态的气动热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了试验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方法及有效性问题,分析了提高驻室总压对试验数据外推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洞试验段来流离解度高,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其冻结现象严重;(2)热流校核试验测量数据位于一体化数值模拟的完全催化热流和非催化热流之间,分布合理,验证了计算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3)试验模型安放位置对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存在影响,模型与喷管出口的距离越大,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越低;(4)当驻室总压较低时,通过双尺度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外推热流失效,使用部分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驻点压力)外推热流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在非催化条件下这一现象更加明显;(5)当驻室总压较高时,使用双尺度模拟准则或部分模拟准则外推飞行条件,产生的热流差异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卫,伍越,黄祯君,王磊,袁竭[3](2019)在《基于TDLAS的电弧风洞流场Cu组分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风洞是进行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考核与研究的必要设备,也是高超声速地面试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弧加热器的电极烧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流场污染,影响试验准确性。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通过对20MW级片式电弧加热器内部流场中Cu原子809.25nm跃迁谱线进行实时测量,研究了电弧风洞流场中Cu污染情况和电极烧蚀情况。在获得Cu原子该谱线低能态数密度基础上,估算了运行功率分别在7.3、8.7、10.0和11.7MW时流场中Cu组分(原子态和离子态)总数密度平均为10.6×1013、11.2×1013、11.7×1013和16.4×1013 cm-3,同时得到平均电极烧蚀率约为1.65×10-5 g/C。试验还发现,TDLAS信号在高温流场建立阶段起伏变化明显,并且在功率跃变时也会出现突然增强而后迅速回落的现象,表明电弧抖动会使电极烧蚀严重加剧。(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远剑,陈德江,赵文峰,张松贺,江波[4](2017)在《电弧风洞转动部件动密封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翼/舵等部件在转动条件下热结构/匹配/密封考核一直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阶段的技术难点,以前该类考核基本采用高超声速验证器在飞行条件下直接考核。基于该地面考核难题,在电弧风洞上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技术研究,针对如何建立流场、解决流场堵塞、转动条件下流场控制等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转动部件热结构、热匹配及热密封试验中,结果表明:试验模型表面热流分布与飞行条件下较为一致,转动过程中流场稳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转动部件动密封地面试验考核。(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陈景茂[5](2017)在《体襟翼热结构电弧风洞烧蚀性能及温度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体襟翼热结构在电弧风洞考核试验中的烧蚀特性和温度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模型为采用C/SiC复合材料,尺寸大小约为350mm×350mm×10mm,背面为加强筋结构。风动试验中将气动热等效模拟成4个台阶加热条件,马赫数为4.3。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耐烧蚀性能,并对试验过程中的表面及背面温度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期刊2017-10-21)
隆永胜,杨远剑,袁竭,赵顺洪[6](2016)在《电弧风洞半椭圆喷管流场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弧风洞试验中,半椭圆喷管试验技术为平板模型提供了较宽的试验流场,可以有效提高电弧加热器的能量利用率,应用于热结构考核试验。以总温、皮托压力、模型表面热流、表面压力、红外热图温度、背温等多参数测试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流场均匀性及参数分布,试验区总温、皮托压力测试表明,波动小于3%的宽度均匀区可达喷管出口长边的75%以上。(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潘德贤,周玮,陈德江[7](2015)在《基于液压站的电弧风洞模型送进系统研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液压站的电弧风洞模型送进系统研制的研制及应用过程。由于风洞试验时模型载荷大,并且必须要消除模型送进机构的机电系统对风洞试验测试信号的干扰,该模型机构系统采用液压驱动。本文对模型送进系统的研制方案、液压单元设计、关键技术等方面做了介绍,同时对于调试与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2-28)
欧东斌,陈连忠,董永晖,彭锦龙,陈峰[8](2015)在《大尺寸结构部件电弧风洞烧蚀试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试验设备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超声速导管和冷气包罩试验技术,利用水冷挡板和气冷石英玻璃窗口组合形成包围气流通道,解决喷管出口气流继续膨胀导致流场参数衰减严重的问题,对大尺度翼结构部件进行了流场标定,显示翼面热流衰减量由51.5%~73.6%减少为34.0%~40%,翼前缘最大热流衰减量由68.0%减少为43.7%,模型表面热流分布均匀性有明显提高;同时,相对于壁面完全封闭的导管/包罩试验,透过气冷石英玻璃窗口还可以观察大尺寸结构部件实时烧蚀过程并且测量部件表面温度。研究表明该试验技术能够有效用于大尺寸部件防隔热及热结构性能考核研究。(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欧东斌,陈连忠,董永晖,林鑫,李飞[9](2015)在《电弧风洞中基于TDLAS的气体温度和氧原子浓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风洞是对防热材料/结构进行地面考核的关键设备,其流场参数是评估设备性能和品质的关键数据。由于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尚无有效诊断手段。本文使用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TDLAS),针对气流中氧原子,选用氧原子特征吸收谱线(λ=777.2nm),测量了电弧风洞中水冷平头圆柱体模型脱体激波后的气体温度和氧原子数密度,试验测量与工程计算结果较为一致。试验显示出TDLAS具有高温电弧风洞应用的潜在优势。(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5年03期)
朱超,陈德江,周玮,杜百合,姚峰[10](2015)在《电弧风洞CO_2介质运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展金星和火星探测器地面防热试验研究,通过对CO2气体平衡成分分析、喷管流场计算和风洞运行能力分析,评估了电弧风洞模拟探测器进入CO2大气环境时的防热试验能力。首先采用平衡常数法计算分析CO2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平衡成分,接着利用一维等熵理想气体模型分析喷管内平衡流和冻结流2种流态下的流场参数,最后计算CO2介质运行时喷管出口的驻点参数,评估驻点压力和驻点热流的包络性能。结果表明:电弧风洞CO2介质运行时气流在加热器内含碳量高达30%,并可能在水冷壁上沉积,降低设备绝缘性能和换热效率,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在平衡流和冻结流2种流态下,喷管出口气流中均含有CO和O2,且CO含量高达50%,为保护下游的真空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止反应生成的CO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给出了在扩压器补充惰性气体钝化的初步方案。(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5年01期)
电弧风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焓电弧风洞内部流动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气体组分和振动能量冻结效应导致的试验数据外推困难问题,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叁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FD-15高焓电弧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典型试验状态的气动热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了试验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方法及有效性问题,分析了提高驻室总压对试验数据外推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洞试验段来流离解度高,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其冻结现象严重;(2)热流校核试验测量数据位于一体化数值模拟的完全催化热流和非催化热流之间,分布合理,验证了计算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3)试验模型安放位置对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存在影响,模型与喷管出口的距离越大,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越低;(4)当驻室总压较低时,通过双尺度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外推热流失效,使用部分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驻点压力)外推热流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在非催化条件下这一现象更加明显;(5)当驻室总压较高时,使用双尺度模拟准则或部分模拟准则外推飞行条件,产生的热流差异明显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弧风洞论文参考文献
[1].郝金波,那伟,陈政伟.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烧蚀热响应特性[J].宇航材料工艺.2019
[2].傅杨奥骁,董维中,丁明松,刘庆宗,高铁锁.高焓电弧风洞试验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J].实验流体力学.2019
[3].陈卫,伍越,黄祯君,王磊,袁竭.基于TDLAS的电弧风洞流场Cu组分监测[J].航空学报.2019
[4].杨远剑,陈德江,赵文峰,张松贺,江波.电弧风洞转动部件动密封试验[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7
[5].陈景茂.体襟翼热结构电弧风洞烧蚀性能及温度响应研究[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2017
[6].隆永胜,杨远剑,袁竭,赵顺洪.电弧风洞半椭圆喷管流场测试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7].潘德贤,周玮,陈德江.基于液压站的电弧风洞模型送进系统研制及其应用[C].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8].欧东斌,陈连忠,董永晖,彭锦龙,陈峰.大尺寸结构部件电弧风洞烧蚀试验技术[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5
[9].欧东斌,陈连忠,董永晖,林鑫,李飞.电弧风洞中基于TDLAS的气体温度和氧原子浓度测试[J].实验流体力学.2015
[10].朱超,陈德江,周玮,杜百合,姚峰.电弧风洞CO_2介质运行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