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微囊藻论文-高磊

水华微囊藻论文-高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华微囊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华微囊藻,衰亡,营养盐,释放

水华微囊藻论文文献综述

高磊[1](2019)在《水华微囊藻衰亡后营养盐释放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的水-沉积物系统中加入死亡的水华微囊藻细胞(烘箱中杀死),研究其衰亡后营养盐的释放过程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实验期间,微囊藻碎屑迅速分解释放,上覆水中DO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2)实验初期上覆水中TN、NH_4~+-N、NO_3~--N大幅上升,第4d达到最高水平,分别升高了16.6、13.3、6.4倍;第4d以后TN、NO_3~--N逐渐降低,主要由于厌氧反硝化作用、向间隙水中迁移及NO_3~-向NH_4~+转化,NH_4~+-N平稳缓慢增加,后期N主要以NH_4~+的形式存在;(3)由于藻体分解,上覆水中TP、DTP、SRP、DOP的增加较快,第1d即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初始值的4.10、5.29、4.86、8.33倍;(4)沉积物间隙水中TN、NH_4~+-N增幅较大,NO_3~--N次之,且NH_4~+-N持续升高,间隙水中N的形态也主要以NH_4~+的形式存在,整个实验阶段间隙水中TP、DTP、SRP一直有所升高,DOP先升高后降低;(5)沉积物成为微囊藻衰亡阶段营养盐释放的"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4期)

芮政,杨桂军,刘玉,韩丽华,秦伯强[2](2019)在《扰动方式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从35.09μm迅速增大至43.73μm,实验第17天时为59.00μm;而持续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先从35.07μm增大到43.51μm,实验第17天时减小至13.95μm;不扰动组整个实验期间群体大小相对稳定,实验初为35.38μm,实验第17天时为33.67μm.方差分析显示,间歇扰动组群体大小显着大于持续扰动组和不扰动组,持续扰动组显着小于不扰动组.实验第17天时间歇扰动组藻细胞密度(1.675×10~6cells/ml)显着高于持续扰动组(0.344×10~6cells/ml)和不扰动组(1.461×10~6cells/ml).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强度下的间歇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着增大和生长,而长时间的持续扰动则会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的聚集和生长,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韩丽华,杨桂军,刘玉,秦伯强,钟春妮[3](2018)在《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浪扰动在湖泊和水库中频繁发生,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太湖风浪扰动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理,利用室内摇床试验,设置不同的扰动强度(0、50、100、200、400 rmin)来模拟太湖风浪扰动,扰动时间为24 h,并测定不同扰动强度下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组中,100 rmin组的ρ(Chla)、微囊藻数量、F_vF_m(潜在最大光合效率)、ETR_(max)(潜在最大光合速率)、I_k(半饱和光强)和α(光能利用效率)增加最快,试验结束时分别为扰动前的3.29、10.75、1.20、2.30、2.21和1.21倍;并且扰动结束后,100 rmin组中3~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25.80%降至20.70%,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0增至25.55%,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方差分析表明,试验第7~11天,100 rmin组的ρ(Chla)、水华微囊藻数量、F_vF_m、ETR_(max)和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5天,400rmin组的ρ(Chla)、ETR_(max)和I_k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显示,适宜的扰动强度(100 rmin)促进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过高的扰动强度(400 rmin)则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晓敏,罗克梦,和凤,杨珍妮,范文宏[4](2017)在《钙离子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生物钙化固定CO_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华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钙化固定二氧化碳的潜能进行了探索,并研究了不同钙离子浓度对其生物钙化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表现出明显的生物钙化作用,且其生物钙化能力随钙离子初始浓度不同而变化,当钙离子初始浓度为170 mg·L~(-1)时,水华微囊藻生物钙化能力较强。在藻细胞初始浓度为1.7×10~6~1.8×10~6cell·m L~(-1)条件下,1 000 m L的藻液可固定二氧化碳量达36.5 mg。实验结果为拓展藻类生物钙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刘玉,杨桂军,韩丽华,秦伯强,钟春妮[5](2017)在《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强度对湖泊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扰动强度(0、50、100、200和400 r·min~(-1))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模拟风浪连续扰动24 h,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大,水华微囊藻群体先增大后减小,扰动强度50 r·min~(-1)和100 r·min~(-1)水华微囊藻群体分别从10.72μm和10.58μm迅速增大为17.92μm和39.50μm,二者群体大小都显着大于对照组(P=0.006,0.000);而扰动强度200 r·min~(-1)和400 r·min~(-1)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161,0.727)。扰动结束时,扰动强度100 r·min~(-1)和200 r·min~(-1)的总胞外多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0.006),而扰动强度50 r·min~(-1)和400 r·min~(-1)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P=0.180,0.089)。该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内适当强度的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着增大,而过强的扰动则没有显着的促进水华微囊藻群体在短时间内的快速聚集。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菲凤[6](2017)在《蓝藻水华微囊藻毒素的环境归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水华引发的微囊藻毒素是威胁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特征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归趋是水环境安全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前沿。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环境归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微生物降解、光催降解、生物富集、吸附释放等途径,探讨了相关环境行为的机理和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现有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04期)

李玲,王俊英[7](2017)在《丙酮对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细胞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丙酮对2种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0.000 5%~0.500 0%的丙酮对小球藻和体积分数为0.000 5%~0.050 0%的丙酮对水华微囊藻均不同程度地促进藻细胞生长,对藻类的叶绿素a无影响,明显提高了藻类的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光能利用率(α)和光适应能力(Ik),同时提高了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酮体积分数为5.000 0%的小球藻和丙酮体积分数为0.500 0%~5.000 0%的水华微囊藻,其藻类光合作用、叶绿素a显着降低,导致藻类生长严重抑制甚至死亡;丙酮对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的最大无影响体积分数(NOEC)分别为0.500 0%,0.050 0%,说明水华微囊藻对丙酮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鑫,胡洋洋[8](2016)在《基于荧光图像的水华微囊藻浓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荧光光谱仪分析了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的荧光激发特性,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藻类荧光激发效应的水华微囊藻浓度自动检测方法。利用430 nm荧光作为激发光源,得到波长为680 nm的水华微囊藻荧光显微图像,利用红色滤光片去除其它入射光的影响,使图像中只包含水华微囊藻荧光特性;对得到的荧光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滤波,进行计数以及藻液浓度测量。实验证明:此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藻类和杂质,浓度测量结果精准,计算速度快,为藻类细胞浓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方法。(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12期)

陈淑芳,郭沛涌,阮滨[9](2016)在《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的抑制率与稳定性二氧化氯的投加质量浓度成正相关性,当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质量浓度为1.08 mg/L时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抑制率超过51%。CAT酶活性随着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投加质量浓度为1.08mg/L时,CAT酶活性是对照组的8.6倍,但SOD酶活性反而降低,同时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氧化胁迫的增加导致水华微囊藻丙二醛(MDA)值出现异常,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具有很好的抑制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雷鹏,孙成渤[10](2015)在《不同氮磷比对水华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华微囊藻(Miscrocystis flos-aquae)在N/P比4∶1、16∶1、40∶1、80∶1培养液中进行19 d的批量培养。研究发现,水华微囊藻在N/P比为16∶1时,生长繁殖情况最好;其次在N/P比40∶1和80∶1时,也有一定的生长,但当N/P比为4∶1时,水华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受到氮的限制,藻体细胞数仅在开始几天里少量增长,随后一直下降,藻体细胞逐渐死亡。(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S2期)

水华微囊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从35.09μm迅速增大至43.73μm,实验第17天时为59.00μm;而持续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先从35.07μm增大到43.51μm,实验第17天时减小至13.95μm;不扰动组整个实验期间群体大小相对稳定,实验初为35.38μm,实验第17天时为33.67μm.方差分析显示,间歇扰动组群体大小显着大于持续扰动组和不扰动组,持续扰动组显着小于不扰动组.实验第17天时间歇扰动组藻细胞密度(1.675×10~6cells/ml)显着高于持续扰动组(0.344×10~6cells/ml)和不扰动组(1.461×10~6cells/ml).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强度下的间歇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着增大和生长,而长时间的持续扰动则会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的聚集和生长,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华微囊藻论文参考文献

[1].高磊.水华微囊藻衰亡后营养盐释放过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芮政,杨桂军,刘玉,韩丽华,秦伯强.扰动方式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3].韩丽华,杨桂军,刘玉,秦伯强,钟春妮.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8

[4].李晓敏,罗克梦,和凤,杨珍妮,范文宏.钙离子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生物钙化固定CO_2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

[5].刘玉,杨桂军,韩丽华,秦伯强,钟春妮.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7

[6].王菲凤.蓝藻水华微囊藻毒素的环境归趋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7].李玲,王俊英.丙酮对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王鑫,胡洋洋.基于荧光图像的水华微囊藻浓度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9].陈淑芳,郭沛涌,阮滨.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雷鹏,孙成渤.不同氮磷比对水华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

标签:;  ;  ;  ;  

水华微囊藻论文-高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