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敬业精神的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敬业精神的培育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正心350007

摘要: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科学有效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应包括忠诚履职、好学乐业、通精达致等特质。现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应重在对学生“三农情怀”、吃苦精神和劳动观念的培养,并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培育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培育

基金资助:获得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9GL001)。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敬业精神体现为明确的目标选择、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个人品质。高职院校学生要能适应未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求得人生幸福,不仅要具备职业知识与能力,更要具备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科学有效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本意是指专心于学业,后被演绎为尽心尽职对待本职工作。《现代汉语词典》同样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可见敬业既是对职业,也包括对学业的专注。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敬业”应该包括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热爱专业,勤奋学习,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担责任。

综上因素,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内涵可做如下阐述:

忠诚履职:即明确的角色意识,充分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能主动钻研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自觉接受专业文化熏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职场规范,认真履行作为学生应尽的义务,担当起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之责。

好学乐业:即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胸怀,以学习、从业为乐,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甘于奉献;将学习与工作视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珍惜学习与实践机会,并从中发现乐趣、创造乐趣,能够享受学业、职业生活,“乐在其中”,并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幸福感和高尚的专业尊严感。

通精达致:即能够通晓学习程序与方法,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高效地开展学习。全面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胜任目标职业所需能力。掌握跨专业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能与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保持动态适应。精于自我提高、自我调节,了解人职匹配的原理与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通俗地讲,以上三种敬业特质中,忠诚履职的态度表现为“肯干事”,好学乐业的情感表现为“喜干事”,通精达致的能力表现为“能干事”。

二、培育敬业精神的指导思想和途径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为农业类院校提供了机遇,把学校建成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培养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农业业休闲观光胜地、创新创业教育文传承示范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是时代赋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使命,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肯吃苦爱劳动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劳动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就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即忠诚履职、通精达致和好学乐业应重在对学生三农情怀、吃苦精神和劳动观念的培养——“三农情怀”是情感取向,是肯干事喜干事的动力,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是态度和能力,是能干事的基础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需要系统地,有方法有步聚地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调整专业布局与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特别是“吃苦精神、劳动观念、三农情怀、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农本绿色文化”为主线(即秉承“以农为本”的百年办学传统与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相融合),创建文明校园为着力点,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农院精神和“厚德强技,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创新实施“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情怀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强化学生爱农、事农、兴农的情怀与担当;鼓励学生下乡实习、支农支教和就业创业,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广袤大地上成长成才,实现梦想。

(二)培育方法

1.建立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出实招求实效,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的领导小组,年年出台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有效防止口号化、一阵风等倾向的发生,努力做到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在定位、定型上抓出特色和经验。

2.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须找准突破口,选准结合点。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理想教育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劳动相合,要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

3.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须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牢牢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校领导、各二级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师、学生这一主线;二是分管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这一主线。只有把握住这两条教育和实践主线,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工程。

(三)实施步骤

1.深化系统认知教育,构建思想教育平台

一是营造校企融通的文化氛围。学校标识识别系统如校徽、校训、校歌、农院精神的凝练,彰显农业院校特点;通过电子大屏幕、LED屏、横幅、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宣传;组织校史校情展览,宣传优秀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特别是服务农业农村,不畏艰险、吃苦奉献的品质。

二是把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三农情怀”培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单独计算学分。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将吃苦奉献教育和劳动观念养成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实施,并体现在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中。

三是狠抓军训、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军训中锻炼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一周的专业教育中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在实习中,深入农村现场亲身体验农村、农民生活,接受涉农文化的熏陶;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是将“两课”作为主渠道,将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培育融入课堂教育中。大力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以各个历史阶段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的成才故事和成才理论,使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学院每年组织新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专业教师到农村锻炼,让教师感受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培育。

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制定学生管理的核心制度,对起床、早操、内务整理、就餐、上课、午休、课外活动、就寝、晚点名、着装、集体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早升旗、晚自修,每晚查寝查铺、离校必须请假等成为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定期通报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过坚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将敬业精神渗透到制度建设中,使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培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品牌。

3.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构建典型引领平台

深入开展“学典型、争先进”主题活动,以先进模范、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切体会吃苦奉献、爱岗敬业是干成事业的唯一法宝。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劳模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争做“爱农村”的为农服务者。要求学生懂农业有担当,坚决做现代农业推动者;爱农村守初心,坚决做振兴乡村实践者;爱农民付真情,坚决做农民增收助力者。必须经得起时代洗礼,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心里始终装着农业、凡事想着农村、一切为了农民,立志把“三农”事业作为人生追求,努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办好“校友论坛”和先进模范报告会。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的奋斗经历,校友们都认为敬业精神是成功的基石,以此激励学生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勇气和信心。邀请先进模范、优秀知识分子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先进,克服自身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三是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学生身边“吃苦奉献”模范人物,评选年度吃苦奉献“十佳学生”,大力表彰和宣传,带动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看齐。同时对校园内一些奢侈浪费以及学生中拖拉懒散的现象进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处罚,形成“以吃苦奉献为荣、以骄奢懒散为耻”的校园风气。

4.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构建自我改造平台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校加强社团骨干的培训,划拨社团活动专项资金,在社团活动中渗透制定学生管理,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鼓励学生参与护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的工作与活动,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但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吃苦奉献的新风气、新风尚,而且学生的人生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身体力行平台

说吃苦容易,愿意吃苦难,乐于吃苦更难,吃苦奉献贵在身体力行。要培养大学生吃苦奉献的敬业精神,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校园公益劳动。每位学生都要自觉参加公益劳动,如参与卫生打扫、清理学校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将评定的成绩计入学生的学分;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为重点的社会公益劳动;三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召开“忆苦思甜”主题班会;四是定期组织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参加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

三、培育要求和预期效果

通过系统正面教育和先进典型引领、制度保障健全,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吃苦实践,使学生了解必须吃苦、乐于吃苦,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自己吃苦奉献、热爱劳动、“一懂两爱”的宝贵品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劳动中能自觉磨练,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

(一)通过突出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的培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岗位的艰辛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志向、学好专业技能、服务“三农”、报效祖国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的追求。

(二)通过突出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的培育培养,使学生投身农村、支农支教和就业创业,企业高度认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三)通过突出吃苦奉献教育、劳动观念养成和“三农”情怀的培育培养,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风建设。学生能较好的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学习工作中常当逃兵等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有效提高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宪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入行业文化——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28(3):29-31.

[2]邓宏宝.职业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培育方略[J].职教论坛,2017(12):32-35.

标签:;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敬业精神的培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