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歆雨:郑州市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研究论文

卢歆雨:郑州市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国多个新一线城市全面入局人才争夺战,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支持部分一线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郑州在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在人才争夺中强占先机,如何提高郑州市人才保留率和引进率,是解决郑州市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性壁垒。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政策导向和学子实际所需的现实差异问题,结合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郑州;就业;政策;高校学子;双创

1 文献综述

据悉,2018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 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对此,国家部门发布相关就业政策以期缓解高等学子就业压力。此类政策以宣传大学生服务乡村基层岗位为导向,以“双创政策”为核心,落实困难学子问题并辅以相关补贴和援助。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并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开展精准就业对接,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

1.1 经济驱动类——经济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总体来看,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普遍通过细化国家宏观就业政策来表明发展导向和目标但由于其自身多元的发展机遇及领先的经济发展实力,就业政策的优惠力度较小。例如,北京市鼓励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并鼓励优秀大学生参军报国。上海市人民政府通过发展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非正规就业、自谋职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

1.2 政策引导类——政策引进人才,人才推动经济

为增强自身对高等人才的吸引力,带动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普遍采用更大力度的就业优惠政策以促进人才引进。武汉市在购、住房、实习、创业基金等方面对高校学子进行大幅度优惠,延长大学生自主择业期并进一步放开高等学子落户武汉的户籍条件。西安市将就业见习和创新创业作为政策优惠核心,为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创业服务,并按孵化成功创业实体个数和带动就业人数进行核算,给予一定奖补资金。成都抛出的“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长沙则对到当地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在首次购房优惠的基础上发放两年生活补贴。总体来看,在以人才为推动力发展的今天,新一线城市若想吸引、保留人才,政策优惠是一方面,经济前景,发展机遇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剂。

然而,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善意,对每一个人的理解与包容,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内心进行自我教育。也相信,每一个,尤其是身边人,也都会如此。事实上我错了,我们周边人心的繁复与幽深,温良与狂躁,古老而新鲜的恶,尤其是不自觉的恶意,就像是隐藏的匕首和投枪,时不时锃亮出鞘,狠狠地将我们教育一次。由此我也再一次认为,其实善恶原本都是天性中携带的,只不过,有些人因为后天文化修养,特别是在世事洞明之后觉醒了,进而内心和精神当中,饱含诚挚与善意;而另一些人,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够强大,而生怕失去了眼前既有的利益,遭遇对自己不利的情况,雷光电火,顷刻爆发。

1.3 重点突破类——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人才引进

郑州,国家四大新晋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在就业政策上发力,更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就业机遇。高校毕业生初始创业,正常经营至期满,3年内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一定额度创业补贴; 新增数十个见习基地,延长大学生择业期;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新引进的高等人才,3年内每人每月按照相关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并给予其首次购房优惠补贴。凡郑州籍寒门学子,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用员工时,同等条件下设为优先招录重点帮扶对象。出国深造及留学方面,每年资助一批青年优秀人才赴国(境)外学习进修并根据培养时间和层次给予不等额资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选择航空港区、 高新区和郑东新区三大重点区域进行政策先行,开展人才服务机制创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依托高校创新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

1.4 小结

根据国家宏观优惠政策,总结出现阶段国家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科研发明人才为基础,落实对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扶植政策。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的引导,既是对青年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引导了各地区的就业政策走向。

2.2.1 就业政策力度相形见绌

综合来看,现阶段郑州市对高等人才的就业优惠政策涵盖见习、创业、落户、购房等多重方面,政策引导力度相比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省市较为合理和适当,加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理论上郑州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前景可期。但现实发展却有较大偏差,理论分析引导与学子实际所需契合度的高低仍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后续将以对郑州大学G 学院2015 级学子实际调查为基础,对调研结果进行深一步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2 郑州市人才引进现状分析

相比于郑州,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政策力度并非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但因其更为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兼有众多的高等院校不断地输出高水准的人才,云集了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也就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来,人人网发布了一份专门针对“90 后”求职的调研报告。调查显示,超五成应届毕业生仍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求职首选地。郑州市若想与此竞争,仅仅凭借“新一线城市”的名号以及“智汇郑州”的人才新政,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远远不足,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在人才吸引力上,现在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北上广深相比,在目前的经济阶段里面,并无“太大优势”。“因为一线城市的人才和产业基础实在太强了,其他城市只是找了几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陆铭认为,也正是因为这点,众多新兴城市想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胜出”,政府部门需要“头脑清楚”,找到属于自身的长期的比较优势。

结合上文,现阶段郑州市对高等人才的就业优惠政策涵盖多重方面,政策引导力度相比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省市亦较为合理,加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理论上郑州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前景可期。但实际调研中却发现理论引导与现实发展偏差较大,政策导向和学子就业所需的契合度问题成为制约郑州市人才引进的重要屏障,问题现状分析如下。

“你那个事情,”陈主任说,“我已经如实反映给了开发商,开发商说小区内所有防盗门都是从经销商那儿购买的,是正规产品,品牌货,质量问题与开发商扯不上半点关系……开发商态度非常明确,要换门得找经销商,要赔偿还得找经销商,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2.1 郑州市经济总量和高端企业竞争力不足

当下,大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谁能够在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积累。郑州市虽GDP 增速较快,可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GDP 总量并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见表1)。

表1 2018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指标

?排名 城市 GDP(亿元) GDP 较上一年增速(%)1上海 32 679.87 6.6 2北京 30 320.0 6.6 3广州 22 859.35 6.2 4重庆 20 363.19 6 5天津 18 809.64 3.6 6成都 15 342.77 8 7武汉 14 847.29 8 8郑州 10 143.3 8.1 9西安 8 349.86 8.2

此外,对于郑州“双一流”大学的学子来说,在教育背景、户籍状况相对相似的前提下,高层次就业岗位数量尚显不足,IT 制造、互联网+、新能源、电子信息、金融产业等领域发展空间不足,人才供需缺口较为明显。

2016年底,郑州市被正式批为“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以西安、南京、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全面入局人才抢夺战,在“送钱”“送房”“送户口”上门槛之低、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基于此,笔者选取郑州大学G 学院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意向调查,该次调查共发放200 份答卷,有效答卷164 份,有效率82%。

图1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择业去向

图2 郑州市就业政策实施效果

注:选项(空)表示毕业后暂不就业。

图3 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金期望值

注:选项(空)表示毕业后暂不就业。

2.2 整体政策发展后劲力量不足

作者简介: 卜琰,女,湖南常德人,常德市安乡县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顺便说一句,我们只需要点击色调曲线面板右下角的小图标,就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设置。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看看它们各自的功能用途……

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屡见不鲜,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国家发展战略。例如,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支边支农。但同时也发现,西部计划对于多数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实践中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也确实遭遇到难以吸引足够数量专业人才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国家政策是一方面,但切实落实的人口福利和物质保障远远不如一线城市的综合政策;较为艰苦的自然生活环境、“90 后”一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当代社会青年好高骛远的文化环境更为中西部政策的实施雪上加霜。因而郑州市在步入“新一线”和“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今天,引导学子就业观念的转变无疑是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结合现阶段郑州市GDP 整体发展状况,不难看出在现有高力度就业优惠政策条件下,郑州市仍面临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政策执行和落实力度较弱、高精尖领域涉足企业数量有限、教育资源和扶持力度不足,以及大学生尚未完全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等更为细化和微观的实际政策契合度问题。政策出台是一方面,但若想在短期内看到明显就业推动效果,市场机制的运作必定要和政府政策配套实施。

2.2.2 有效政策执行和落实空间较大,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郑州市虽推出“智汇郑州”的人才新政,但由于严格的审核条件,郑州市与其他发达省份省区相对比在政策落实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大部分企业无法切实为新入职员工提供“五险一金”的支持,吸引人才的相关必要配套政策及配套设施跟不上,市民就业保障满意度低,大部分青年劳动力为该市常住人口抑或是河南二三线城市,人才推动力远远不足。家庭背景亦成为多数学子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具体出现的情况有多数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高校里刻苦学习,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途径完成学业,力求通过提升就业能力以改善状况,但在就业过程中却遭遇各种歧视和不平等。尽管现阶段郑州市政府已提出对“贫困学子”实施更为优厚的就业待遇,不可否认的是,假证明、走后门等现象屡见不鲜,真正需要帮助的学子反而没有落到实惠,相对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家庭则因社会关系相对广泛,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得更为容易。如图2,当问及学子目前郑州市相关政策时,超乎半成的学子认为当下郑州市就业政策并无明显成效。

(1)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先进的立法框架,为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清除所有障碍。人工智能法律以各领域技术为基础,并不断进行更新。

造成此现状的因素,一是执行层面政策落实的问题,另一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显然不够充分,在该次调查中发现,近乎60%的学子对就业政策的推行处于“偶尔关注”状态,在回答一些基础政策问题时,仅约有1/3 的学子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政策出台不应只是一纸空文,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宣传和实施引导,才是一个政府应着力解决的重点。

2.3 多数学子“精英角色”的就业观念

郑州是拥有25 万工人的富士康制造中心和其他制造商的所在地,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相比于环境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亦是制约人才引进的关键性屏障。与北上广等高质量高投资重视教育投入的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教育经费不足,难以吸引到足够优秀的人才到河南任教,人才集聚效力远远不足,该省还面临自省高分考生大量外流、外省高分考生不愿意来等现实。在起跑线方面河南且远远落后于他省,又何谈后劲和持续力量呢?即便身处“双一流”高校,多数学子仍期待走出“人口大省”,一是缓解高校竞争压力,二是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对自身进一步深造。此类思想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走出河南似乎亦成为自幼高压教育体制下的一种解脱和期望。

图4 影响学子择业选择的因素

注:选项(空)表示毕业后不会立刻考虑就业。

当下,在北上广深高压力,高竞争力,高租房贷款的推力下,亦有不少学子将次发达省市作为求职首选地。从事就业与人才服务方面研究的清华大学研究员郭金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 大学生选择次发达城市,一方面是因为观念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幸福指数;另一方面,这些城市不断在人才政策上发力,这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有很大吸引力。然而,在该次问卷调查中,不少学子认为当下郑州市的就业优惠政策虽好,其综合发展前景与沿海和老牌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郑州130 个见习基地还不足武汉3 000 个见习基地的十分之一;较少资金的创业、就业住房补助与武汉高达200 万元创业贷款担保基金相比,仍是相形见绌;即便郑州放宽了对大学生择业期限的限制,但其优惠政策仍没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度。如图1,当问及河南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现有郑州市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是否考虑毕业后择业郑州时,仍有三分之一的学子选择择业北上广等老牌一线城市,近乎半成的学子不能明确给出方向。

2.4 教育、环境等综合生活指标的制约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薪金高低已不再是影响学子就业选择的唯一因素,如图4所示,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无疑成为高校学子择业、 落户选择的又一考量因素。

在市场的引导下,就业体制和行业内外存在巨大差距以及大学生好高骛远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郑州市良好的就业态势。部分大学毕业生尚未从精英角色中走出来,保持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一味追求大城市好单位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如图3,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学子明确表示希望首次工作就可达到8 000 元以上的高薪,并不切实考虑自身现状和就业经验。

3 问题小结及建议

同时,CS渠道对于大宝的高端化也表示期待。对于以后是否会引进大宝的这款产品,百强美妆连锁负责人表示会继续观察,持续保持关注。

3.1 改变传统渠道,拓展宣传途径

政策宣传和引导方面,在红头文件的引导下,线上率先发力,将新兴政策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各大网络平台推广,必要时通过“水军”团队增强其影响力。开展大学生就业公益讲座,通过校园、社区等现实社交平台对就业政策进行切实宣传,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心态,并与国家“双创”计划相结合,只有将政策走入网络,走进校园,走进学子生活,才能最大化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效果,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提供坚实保障。其次,政策执行和落实层面,相关配套政策的辅助、 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及定期政策执行的业绩监督和考评工作必不可少。在大众功利化和趋利化的今天,适度合理的业绩考核是促进政府作为,保障政策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3.3 临床指南的应用与推广 指南的成功应用与4个地区性因素息息相关,即疾病负担、信仰、花费和障碍[14]。据2010年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数据[15],中国眼科医师数量已达世界之最,其同时也有数量最为庞大的服务对象。针对如此庞大的眼科医师群体及其服务人群,临床指南的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3.2 着力经济发展,布局新型产业

产业创新方面,随着郑州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与外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优秀学子提供更好的就业实习机会,无疑是就业新模式下又一解决思路。当下,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郑州市创业就业政策的首批示范性基地航空港区率先发力,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和新零售模式的发展,增加见习岗位,促进科研创新,用电商崛起带动更大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人才提供更为匹配的就业方向——既顺应国家政策发展需求,又走在其他省份前沿。

3.3 加大教育投资,提高高校竞争力

高等教育方面,在贫乏的教育资源下,考虑河南省人口现状和考生数量,若想提高高校竞争力,必须努力争取国家教育投资,而此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师薪金和社会福利保障待遇,吸引更多高等教师和人才任教,寻找经济持续增长点,加快发展速度,将河南的教育投入与GDP 发展相称,将教育排在经济发展条件的首要地位,为青年后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才是留住现有人才的前提。

3.4 推进地区联动,实现协调发展

随着河北雄安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可以尝试产业联动机制,以河南河北为例,两省份可以以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将高校人才转移至外省直接安排就业或带薪实习,提高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推动雄安与周边组团式发展,实施产业合作,分摊工时,扩大就业岗位数量,合作省份进行资金交互和产业支持,为省份高校学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就业之路。

3.5 发挥文化优势,用“心”留住人才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的日益重视,不少青年因家乡情结返乡建设。河南省可充分利用“十三朝古都”这一文化情结,重视古文化的保护和宣传,用更新颖的怀旧方式吸引人才落户;尝试对洛阳、开封旅游潜力的开采,用局部带动整体,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省内GDP 的发展,用新科技带动新尝试进而带动新发展。

总之,理想很美好,可长路漫漫,郑州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仍需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帮助。人才助力是一方面,可没有经济的对应发展,何来人才引进? 郑州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河南省,特别是对郑州市经济发展形势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郑州市经济形式发展得好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主力用在发展经济上,切实保障户籍人口就业需求,先把宝贵人才资源留住再谈新型人才引进,否则,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文献

[1] 于冬雪.山西经济网数字报平台[N].山西经济日报,2014.

[2] 何利权.新一轮大学生争夺战打响,主打“房子、户口和 钱[EB/OL].(2017-07-2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0459.

[3] 二三线城市成90 后大学生就业新选择[N].中国青年报,2017-12-22.

[4] 李瑞金.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5] 钱明珠.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7):17-19.

[6] 张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视阈下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9-11.

Research on Zhengzhou's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Employment of Higher Talents

LU Xinyu,ZHU Yueq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0,China)

Abstract:Talent is the first resourc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a number of new firsttier cities in China have entered the competition for talents in an unprecedented degree of policy intensity.In the context of supporting some first-tier cities to be national central cities,Zhengzhou strives to build a national central city with innovation vitality,humanistic charm,ecological wisdom,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while focusing on developing the hub economy,enhanc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enhancing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the talent competition,how to improve the talent retention rate and the rate of introduction is the key barri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Zhengzhou's economic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mployment policies in Zhengzhou,this thesis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 employment theory and micro employment policies.Instead,Guided by the actual fit between the two,the thesis analyzed the prac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policy orientation and students' actual need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Zhengzhou;Employment;Policy;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06(2019)06(b)-0005-05

作者简介:卢歆雨(1999-),女,河南郑州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

标签:;  ;  ;  ;  ;  ;  ;  ;  ;  ;  

卢歆雨:郑州市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