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顶棚组件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顶棚组件包括:下部顶棚,其固定设置于驾驶席的一侧,且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一对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上部顶棚,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一对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且在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上端支撑顶棚;第一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直径;以及第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上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直径,且能够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能够分离地结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顶棚,其固定设置于驾驶席的一侧,且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一对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上部顶棚,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一对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且在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上端支撑顶棚;第一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直径;以及第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上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直径,且能够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能够分离地结合。

设计方案

1.一种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顶棚,其固定设置于驾驶席的一侧,且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一对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

上部顶棚,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一对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且在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上端支撑顶棚;

第一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直径;以及

第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上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直径,且能够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能够分离地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以高度低于所述驾驶席的方式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

彼此对应的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刚性增强部件,其设置于从所述下部顶棚的下端距离已设定的高度的位置,且两端支撑所述第一下部管及所述第二下部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顶棚还包括插入延伸部,该插入延伸部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延伸而插入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中空部的内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顶棚组件。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工程机械中从上方遮盖驾驶席的顶棚组装结构体。

背景技术

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等之类的工程机械被设计为在工程现场执行多种作业。通常,工程机械可以包括设置有用于使工程机械行驶的行驶体的下部体、用于执行作业的作业机、驾驶员所搭乘的驾驶席、以及支撑所述作业机及所述驾驶席且能够旋回地结合于所述下部体的上部体。

尤其,顶棚用于遮盖驾驶席上方,以保护驾驶员免受外部的降落物呆导致的冲击或工程机械倾倒时发生的荷重的伤害,是主要设置于难以设置与外部隔离的驾驶室(座舱)的小型挖掘机的驾驶席保护结构物。所述顶棚要求满足达到用于保护驾驶员的认证法规要求水准的刚度。

另一方面,小型挖掘机之类的工程机械在狭小的空间进行作业的情况较多。但是,即使是小型挖掘机,由于固定于所述上部体的顶棚,也存在难以进行在狭小空间的作业或进入狭小的作业空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员能够容易组装且具对侧向外力的刚性被提高的顶棚组件。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实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课题的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包括:下部顶棚,其固定设置于驾驶席的一侧,且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一对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上部顶棚,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一对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且在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上端支撑顶棚;第一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直径;以及第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上端,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直径,且能够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能够分离地结合。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可以以高度低于所述驾驶席的方式延伸。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彼此对应的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组件还可以包括刚性增强部件,该刚性增强部件设置于从所述下部顶棚的下端距离已设定的高度的位置,且两端支撑所述第一下部管及所述第二下部管。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组件还可以包括插入延伸部,该插入延伸部从所述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延伸而插入于所述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中的每一个的中控部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由于顶棚组件由能够彼此分离的上部顶棚和下部顶棚构成,能够根据需求容易分离上部顶棚,因而能够使在狭小的空间中的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驾驶员能够利用设于所述上部顶棚和所述下部顶棚中的每一个的凸缘部容易结合和分离上部顶棚和下部顶棚。

此外,由于设置有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顶棚组件的荷重的增强部件,因而能够满足规制侧向荷重(lateral load)基准的TOPS(Tip-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倾翻保护结构)刚性的认证法规。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上部顶棚可以以紧固块为媒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下部顶棚。所述上部顶棚的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的端部可以通过所述紧固块插入固定于所述下部顶棚的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的内部。

因此,使所述上部管与所述下部管之间的直径差导致的几何学的不连续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应力集中。由此,可以分散所述几何学不连续可能会引发的过度的侧向荷重(lateral load)来消除在所述上部管中的铰接点引起的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以轻量材料形成所述上部管,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容易地从所述下部管分离和组装所述上部管。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不为上面提及的效果所限定,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被多样地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的A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顶棚组件的紧固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的B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的顶棚组件的紧固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紧固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座椅底座,100:顶棚组件,110:下部顶棚,111:下部底座,112a:第一下部管,112b:第二下部管,113:中空部,114:排出孔,115:第一固定孔,120:上部顶棚,122a:第一上部管,122b:第二上部管,123:盖子,124:第一连接部件,125:第二固定孔,126:第二连接部件,127:插入延伸部,130:紧固块,131:容纳孔,132:插入部,134:头部,135、135a、135b、135c:第三固定孔,140:固定螺栓,142:固定螺母,150:凸缘部,151:第一凸缘部,151a:第一贯通孔,153:第二凸缘部,153a:第二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图中,为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楚性,结构物的尺寸比实际放大而图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这些构成要素不应为这些术语所限定。这些术语仅用作区分一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的目的。

当提及某一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连结”时,应理解为可能与该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连结,但中间也可能存在别的构成要素。相反地,当提及某一构成要素与该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连结”时,应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别的构成要素。用于说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述,即“在……之间”、“正好在……之间”或“与……相邻的”、“与……直接相邻”等也应如此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仅为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并不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另行定义,单数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而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可附加性。

对于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特定的结构性乃至功能性说明只是以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例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多种方式,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所说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A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顶棚组件的紧固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5,顶棚组件100包括固定设置于驾驶席的一侧的下部顶棚110及上部顶棚120,下部顶棚110和上部顶棚120可以以能够彼此拆装的方式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顶棚组件100可以包括朝上方遮盖驾驶席的顶棚(未图示)。顶棚组件100可以设置于小型挖掘机之类的工程机械的上部体。

例如,所述上部体可以包括结合于行驶体的上部的主框架(main frame)及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驾驶席用座椅底座10(seat base)。在挖掘机、轮式装载机之类的工程机械的情况下,作业机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主框架。顶棚组件100可以以与座椅底座10相邻的方式设置而向上部延伸。

具体而言,下部顶棚110可以固定设置于座椅底座10,且具备向上部延伸的一对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下部顶棚110还可以包括紧固于所述座椅底座的后端的下部底座111。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可以是从下部底座111的两端向上部延伸的下部支柱。

顶棚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设置于所述上部体的下部管110,且用于增强对冲击及荷重的刚性的第一增强部件118及第二增强部件119。

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可以向上方延伸规定的高度,以便在后述的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分离时使驾驶员在狭小的空间容易执行作业。可以在座椅底座10设置供驾驶员可以坐着的驾驶席,所述驾驶席可以包括支撑驾驶员的背部的靠背,或用于支撑驾驶员的头部的头枕。所述靠背或所述头枕的上端部可以对应于驾驶席的上端部。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可以以高度低于所述驾驶席的上端部的方式从座椅底座10向上部延伸。如此,若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长度向上方延伸,则能够使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长度最小化。由此,随着在狭小之地的作业也变得容易,上部顶棚120的重量可以变得比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延伸至下部底座111附近时更轻。即,在提高狭小地区中的作业效率的同时,能够使上部顶棚120的分离变得容易。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一对紧固块130可以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紧固块130可以分别插入于第一下部管及第二下部管112a、112b的中空部113的内部。紧固块130可以具有从上部面向内部延伸形成的容纳孔131。容纳孔131可以沿紧固块130的延伸方向(中心轴X方向)延伸。容纳孔131可以以贯通紧固块130的方式形成。容纳孔131的中心轴X可以位于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中心轴的同心圆上。

紧固块130可以包括插入固定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中的每一个的中空部113的内部的插入部132、以及以从插入部132向中空部113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延伸的头部134。插入部132的外径W1可以小于中空部113的内径。头部134的外径可以大于中空部113的内径。

插入部132可以有第一长度L1,头部134可以有1第二长度L2。头部134的第二长度L2可以大于插入部132的第一长度L1。即,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的比例可以大于1。

上部顶棚120可以以一对紧固块130为媒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下部顶棚110。上部顶棚120可以包括分别插入固定于紧固块130的容纳孔131的内部的一对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可以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紧固块130。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可以是从紧固块130的容纳孔131向上部延伸的上部支柱。

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可以插入固定于紧固块132的容纳孔131内,紧固块132可以插入固定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中空部113内。因此,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外径。

紧固块130的插入部132的第一长度L1与头部134的第二长度L2的比例,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外径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外径的比例、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与紧固块132之间的间距G1、以及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与紧固块132之间的间距G2可以通过所述上部与下部管的直径差,考虑几何学(geometry)不连续的最小化、荷重支撑力等来决定。

如图4所图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顶棚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使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紧固块130及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相互固定。

具体而言,可以是,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分别具有第一固定孔115,紧固块130具有与第一固定孔115连通的第二固定孔135,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分别具有与第二固定孔135连接的第三固定孔125。

所述紧固部件可以包括紧固于第一至第三固定孔115、135、125的固定螺栓140,以及紧固于固定螺栓140的端部的固定螺母142。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部顶棚12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24,该第一连接部件124分别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向水平方向以U字形延伸。此外,上部顶棚12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件126,该第二连接部件126与第一连接部件124平行地延伸,且将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相连接起来。

第一连接部件124和第二连接部件126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框架的形状。因此,具有四边形形状的顶棚可以粘贴支撑于第一连接部件124及第二连接部件126上。

如上述,上部顶棚120可以以紧固块130为媒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下部顶棚110。上部顶棚120的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端部可以通过紧固块130插入固定于下部顶棚110的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内部。

此外,紧固块130的头部134可以形成为外周面倾斜。头部134的外径可以沿中心轴X,越趋向下方越大。例如,头部134可以具有截头圆锥形的形状。头部134的上端可以形成为接近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外径,头部134的下端可以形成为接近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外径。通过这种形状的头部134,使所述上部管与所述下部管之间的直径差导致的几何学不连续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即,能够分散所述几何学不连续可能引发的侧向荷重(lateral load)来消除在所述上部管中的铰接点引起的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通过使所述上部管的直径最小化,实现所述上部管的轻量化,使得驾驶员能够容易地从所述下部管分离和组装所述上部管。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组件还可以包括异物渗透防止部件,该异物渗透防止部件用于防止雨水之类的外部异物渗透至所述上部管与所述下部管的结合部位。

如图5所图示,所述异物渗透防止部件可以包括配置于紧固块130的上部的盖子123。盖子123可以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12b一体地形成。盖子123可以形成为在紧固块130的上部,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向外侧凸出。盖子123的外径可以大于紧固块130的上端的外径。因此,盖子123可以覆盖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与紧固块130之间的结合部位的上部。不同于此,所述盖子可以单独设置于紧固块130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之间的间隙。

此外,紧固块130的头部134下端的外径可以形成得大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外径。因此,头部134可以覆盖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与紧固块130的结合部位。由此,能够防止外部异物渗透至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与紧固块130的结合部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图示,用于将通过所述上部管与所述下部管的连接部位渗透至所述下部管内部的雨水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孔114可以贯通形成于下部顶棚110的底面。例如,排出孔114可以贯通形成于下部底座111的下端。

所述排出孔可以贯通形成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下端。例如,当下部底座111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内部未相互连通时,可以贯通形成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下端。图6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6的B部分的立体图。所述顶棚组件除了具有能够调整顶棚组件的高度的结构外,与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顶棚组件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将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并省略对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反复说明。

参照图6和图7,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上部顶棚120的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可以分别具有多个第三固定孔125a、125b、125c。

第三固定孔125a、125b、125c可以沿第一上部管及第二上部管122a、122b中的每一个的延伸方向隔开形成。第三固定孔125a、125b、125c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固定孔115及紧固块130的第二固定孔135连通,且通过固定螺栓之类的紧固部件相互固定。

可以是,通过所述紧固部件紧固的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位置越高,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高度越小。与之相反地,也可以是,通过所述紧固部件紧固的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位置越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高度越大。

从而,就上部顶棚120而言,由于可以根据作业环境和作业者的身体尺寸来调节高度,因而可以被设计为容易确保用户的便利性和视野性的的形态。

图8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8的顶棚组件的紧固结构的剖视图。所述顶棚组件除了上部顶棚和下部顶棚的紧固结构及下部顶棚的刚性增强部件外,与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顶棚组件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将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并省略对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反复说明。

参照图8和图9,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还可以包括凸缘部150,该凸缘部150使上部顶棚120和下部顶棚11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凸缘部150可以包括形成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下端的第一凸缘部151和形成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下端的第二凸缘部153。

第一凸缘部151可以具有围绕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下端,且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延伸的板形状。第二凸缘部152可以具有围绕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下端,且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延伸的板形状。

第一凸缘部151和第二凸缘部153使上部顶棚120与下部顶棚110结合时相互接触支撑,从而能够促进上部顶棚120与下部顶棚110之间的荷重传递。为提高这种荷重传递效果,第一凸缘部151和第二凸缘部153可以具有彼此对应的形状。

可以在第一凸缘部151形成第一贯通孔151a,在第二凸缘部153形成第二贯通孔153a。第一贯通孔151a和第二贯通孔153a在上部顶棚120与下部顶棚110结合时相互连通,使得螺栓160与螺母162之类的紧固部件能够结合。通过第一凸缘部151与第二凸缘部153的这种结合,可以使上部顶棚120和下部顶棚110以能够彼此分离的方式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可以具有小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直径。由此,能够使上部顶棚120的重量最小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下部顶棚110还可以包括第三刚性增强部件117。第三刚性增强部件117可以设置于从下部顶棚110的下端距离已设定的高度的位置而连接支持第一下部管112a与第二下部管112b的大致中央部。第三刚性增强部件117在凸缘式的上部顶棚120与下部顶棚110的结合结构中也能够提高对侧向荷重的刚性。

图10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顶棚组件的紧固结构的剖视图。所述顶棚组件除了上部顶棚的增强部件外,与参照图8和图9说明的顶棚组件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将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并省略对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反复说明。

参照图10,当上部顶棚120与下部顶棚110结合时,上部顶棚120的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22b还可以包括插入固定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的中空部113内的插入延伸部127。

插入延伸部127可以从第一上部管122a及第二上部管112b的下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形成。插入延伸部127可以从第一凸缘部151向下部延伸而插入于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中的每一个的中空部113内。插入延伸部127可以接触支撑第一下部管112a及第二下部管112b中的每一个的中空部113的内部面。插入延伸部127可以履行能够提高对侧向荷重的刚性的增强部件的作用。

尽管上面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该技术领域的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改变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可以以多样地修改和变更本实用新型。

设计图

工程机械的顶棚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204.X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KR

国家/省市:KR(韩国)

授权编号:CN209837146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E02F9/16

专利分类号:E02F9/16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第一申请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韩国仁川广域市

发明人:李相奎;梁慜奎

第一发明人:李相奎

当前权利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代理人:李延虎;王永辉

代理机构:113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挚诚信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工程机械的顶棚组件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