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壳蛋白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壳,蛋白,病毒,甘薯,分子,马铃薯,葡萄。
外壳蛋白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玲,孙厚俊,杨冬静,徐振,赵永强[1](2017)在《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双生病毒是中国甘薯上一类重要病毒,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具有介体传毒、基因包被等多功能。揭示其分子变异,可以为病毒防治及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了24个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采用SDT、Dna SP、RDP3、MEGA等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4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均为765个碱基,一致率为88.3%~100%,编码254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5%~100%。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系统进化树分为2个组,组I包括大部分分离物及本研究获得的22个分离物,又分为了2个亚组;组Ⅱ含有29个分离物,包括本研究中的XU8_2和XU8_3,这2个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可能为不同的种。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值大于1,说明cp基因处于正向选择即多样化选择。错配分布图除亚组1相对比较平滑外,其余组或亚组分离物均为多峰锯齿状,表明除亚组1种群呈突然暴发的状态外,其他组或亚种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晓立,乔奇,王永江,侯爱芹,许君[2](2017)在《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分子变异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Georgia virus,SPLCGV)是侵染甘薯的重要病毒.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11个SPLCGV中国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4%~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7%~100%,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将SPLCGV四川分离物(Sichuan7:2012)cp基因的部分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产生了预期大小的蛋白条带,说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赵芹,谢大森,何晓明,李华平,罗少波[3](2015)在《广东冬瓜ZYM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变异分析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侵染葫芦科作物的常见病毒,田间经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加重病情,造成损失惨重。检测ZYMV在广东地区冬瓜作物的发生情况以及了解该病毒遗传多样性,是进行冬瓜抗病育种与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由于冬瓜叶片冰冻后易瘫软、褐化等,影响RNA提取及后续RT-PCR检测,本研究中对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过柱型试剂盒法在提取质量及效率等方面最佳。针对采集的广东省9个重要冬瓜产区76份病毒侵染样品,基于ZYM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cp)序列RT-PCR扩增,检测病毒的田间发病率;扩增产物回收克隆并测序,利用MegAlig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cp基因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结果表明,24份样品检测为阳性,田间平均发病率为31.59%;所有参试病毒分离物cp基因全长840 bp,编码一条279个氨基酸的多肽;测序的16个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推导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1%~100%与96.1%~100%;所有分离物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基序保守,除GD121-9增加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外,其他均包含5个人类白细胞抗原及1个N糖基化位点;所有分离物cp编码蛋白均包含保守的potyv_CP功能域及与病毒蚜传CP相关的结构域DAG叁联盒"Asp-Ala-Gly";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广东地区ZYMV-cp总体比较保守,分子变异较小,均属同一基因型,包含3个株系;16个分离物分为3组,无明显地域选择性。本研究中将ZYMV病毒cp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8b(+),摸索表达宿主菌类型[BL21(DE3)、BL21(DE3)plysS、Rosetta(DE3)Ⅱ]、IPTG诱导浓度(0.2、0.4、0.6、0.8、1.0、1.2、1.4和1.6 mmol'L~(-1))及诱导时间(2、4、6和8 h)等影响因素,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建立了该基因的高核表达体系。结果表明,与对照pET 28b(+)诱导及pET 28b-zcp未诱导相比,pET 28b-zcp在不同效原IPTG浓度梯度、诱导时间及3种表达宿主菌中,均能诱导表达出N端带有(His)6标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35 kD左右,与预期基本一致;最终确定IPTG浓度为1.0 mmo1.L~(-1)、诱导时间4 h、BL21(DE3)菌株为最佳表达体系。后续的融合蛋白纯化与抗体制备正在进行中。本研究中明确了广东省冬瓜上ZYMV病毒的侵染情况及外壳蛋白基因的变异特点,建立了其高效原核表达体系,为后续高通量检测及病毒致病性、病害防治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6)
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4](2014)在《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是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SPCFV中国4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p基因全长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残基。4个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8.3%~8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1.3%~95.7%,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N末端的第3-32位氨基酸为多变区。将四川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c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以表达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SPCFV CP的特异性抗血清。ACP-ELIS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128 000,可用于田间甘薯样品的检测。(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晓军,樊云芳,王敬东,张丽,石磊[5](2014)在《宁夏马铃薯Y病毒(PVY)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利用马铃薯Y病毒通用ELISA试剂盒确定所携带Y病毒的试验材料,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PCR获得PVY CP基因序列,通过克隆PVY衣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分析其进化与变异类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1株病毒,依据其CP序列特性分为4类;宁夏地区主要流行的病毒类型为PVYO进化分枝,同时也可能出现了具有高致病性的PVYNTN新株系,占到被检出病毒分离株的9.1%。结果揭示了宁夏地区PVY的进化与变异类型,有助于针对性地防控PVY。(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2期)
朱红娟[6](2014)在《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地葡萄茎痘病(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GRSP)是嫁接传染性病害,为皱木复合病(Rugose wood complex disease)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在栽培品种中一般潜伏侵染。以沙地葡萄圣乔治(Vitis rupestris cv. St. George)为砧木时,嫁接口以下剥去树皮可见木质部有星状穴和条状槽沟,会造成嫁接口部位逐渐坏死,植株长势衰弱,树体矮小等。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 GRSPaV)与GRSP有关,该病毒隶属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基因组大小为8.4~9.3kbp,为正义单链RNA病毒,编码五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含一个Poly(A); ORF1编码病毒复制酶蛋白(RP), ORF2~ORF4组成一个叁基因框(Triple-gene block,TGB),编码TGBpl-p3, ORF5编码外壳蛋白(CP)。多样性分析表明,GRSPaV的序列多变,目前存在10个不同的序列变异体。为调查我国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侵染状况以及不同分离株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变异情况,并为今后该病毒的致病性、病害的防控及抗病毒转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采自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葡萄样品中的GRSPaV进行RT-PCI检测,选择部分样品进行了印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分析,并对叁种不同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比较研究了CTAB法、SDS法以及SiO2吸附法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SDS法提取的RNA条带不清晰,有拖尾现象,此外,在核酸溶解的过程中,该方法得到的RNA黏性大,杂质较多,呈褐色;CTAB法提取的RNA在电泳图上无任何条带;SiO2吸附法提取的RNA,28S和18S条带完整且清晰,溶于水后无杂质,表明所提RNA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研究。2、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5个葡萄品种305株葡萄样品进行RT-PCR的检测结果显示,除新疆的样品外,其余15个地区的葡萄中均检测到GRSPaV。有114株样品带毒,平均带毒株率为37.4%。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葡萄品种带毒情况不同,品种带毒率最高的为88.9%,最低的为20.0%;不同地区的葡萄植株带毒情况也存在差别,葡萄植株带毒率最高的为75.0%,最低的为6.7%。3、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葡萄样品中的GRSP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五月份采取的样品中,只在叶柄处检测到病毒;在八月份的样品中,分别在卷须、叶柄以及果实中检测到病毒。综合重复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对于GRSPaV的检测,春季的最佳部位为叶柄,而秋季可采用卷须、叶柄或果实,其中,果实的检测结果最好。4、本研究共克隆了来自10个省市的27个葡萄品种41个样品,与来自六个国家的12个分离物的CP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0.4%~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1.9%~100%。所有的分离物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叁个大组(组Ⅰ、组Ⅱ和组Ⅲ)。各个分离物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的地域以及品种差异,此外,以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部分分离物内各个克隆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表明植株存在不同序列变异体的复合侵染。此外,同一分离物内部不同克隆的SSCP以及RFLP研究,两者的分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6-01)
朱红娟,胡国君,范旭东,张尊平,任芳[7](2014)在《我国部分地区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序列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葡萄中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感染情况及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变异特点,从而为其致病性、病害的防治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采自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5个葡萄品种305株葡萄样品中的GRSPaV进行RT-PCR检测,根据地区与品种差异选取了24个阳性样品进行cp基因克隆与测序分析,并对不同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14株样品被GRSPaV侵染,平均带毒株率为37.4%;分离物间及同一分离物不同克隆间的序列差异较大,从24个分离物克隆获得的37条cp基因序列与来源于不同国家的12个GRSPa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0.5%~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8%~100%;各个分离物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地域差异;SiO2吸附法比SDS法和CTAB法更适宜葡萄样品RNA的提取。(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任芳,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王教敏[8](2012)在《葡萄A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分子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葡萄A病毒(Grapevine virus A,GVA)外壳蛋白(CP)基因,并为开展GVA-CP介导的抗病毒转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从葡萄休眠枝条中扩增获得12个GVA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全长597nt,编码198个氨基酸。所得分离物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9%~99.8%和92.4%~99.5%,与GenBank中12个GVA CP序列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1.0%~93.1%和81.8%~98.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12个分离物CP序列与已报道的GVA Ⅰ组亲缘关系最近。种群变异分析表明,GVA种群具有多种变异体类型,并且多个样品存在不同变异体类型的复合侵染。但绝大多数变异体克隆聚集在GVA Ⅰ组分支,有60%的克隆序列间同源性较高,并且聚集在同一个次级分支Ⅰ Aa,表明其为该GVA种群的优势序列。克隆的GVA CP基因以及优势序列群体的分析为葡萄抗病毒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2年05期)
任芳,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王教敏[9](2012)在《葡萄A病毒辽宁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皱木复合病(Rugose wood complex disease)是为害葡萄的重要病毒病之一,可造成葡萄嫁接成活率下降、春季萌芽延迟、生长减弱甚至衰退死亡。葡萄A病毒(Grapevine virusA,GVA)是葡萄皱木复合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在指示植物上表现克勃茎沟病(Koberstemgrooving,KSG)。GVA可通过繁殖材料和多种粉蚧传播为害,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多有发生。GVA为线状单链RNA病毒,全长800nm,基因组全长约7 349nt,共编码5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复制蛋白、与寄主侵染或粉蚧传播有关蛋白、运动蛋白、外壳蛋白(CP)和核酸结合蛋白。研究报道显示,南非、意大利等国葡萄上的GVA存在多个变异体类型,将其分为Ⅰ、Ⅱ和Ⅲ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对1 83株葡萄休眠枝条样品进行ELISA和RTPCR检测,其中15个样品携带GVA。本研究克隆了12个GVA辽宁分离物的CP基因,全长597nt,推导编码198个氨基酸。12个辽宁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9%~99.8%,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2.4%~99.5%,与GenBank中12个GVA CP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1.0%~93.1%,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1.8%~98.0%,氨基酸变异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将本研究12个GVA辽宁分离物和GenBank中12个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辽宁分离物CP序列与已报道的GVAⅠ组亲缘关系最近,与GVAⅢ组亲缘关系较远。选取5个样品共40个克隆序列进行种群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该GVA种群具有多种变异体类型,绝大多数变异体克隆聚集在GVAⅠ组分支。但5个样品中有4个样品检测到位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多种变异体类型,表明这些样品被不同GVA变异体复合侵染,可能与葡萄生命周期长、无性繁殖以及介体传播等因素有关,葡萄的这些特点为不同变异体在单株植株中的累积创造了理想条件,也给GVA等葡萄病毒病的防治增加了困难。本研究对12个GVA辽宁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变异分析,明确了其与国内外株系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种群结构和遗传变异特点。下一步将根据GVA种群特点选择CP主序列进行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研究,并利用GVA CP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开展抗病毒转基因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王东,张磊,董家红,张仲凯[10](2012)在《云南马铃薯A病毒分布及其外壳蛋白分子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云南马铃薯A病毒(PVA)分布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2007年至2011年分别从云南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及滇南马铃薯种植区采集381份马铃薯样品,进行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阳性样品共43份,其中滇西北22份,滇中17份,滇东北4份,滇南未检出。对带有PVA的部分样品进行电镜负染色观察,电镜下观察到长约750 nm、直径约15 nm的线状粒子。根据已报道的PVA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带毒样品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807 bp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并对其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地区PVA分离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100%,依据不同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云南PVA分离物与中国福建分离物(AF483279)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进化簇。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分析表明,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外壳蛋白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Georgia virus,SPLCGV)是侵染甘薯的重要病毒.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11个SPLCGV中国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4%~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7%~100%,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将SPLCGV四川分离物(Sichuan7:2012)cp基因的部分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产生了预期大小的蛋白条带,说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壳蛋白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成玲,孙厚俊,杨冬静,徐振,赵永强.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7
[2].赵晓立,乔奇,王永江,侯爱芹,许君.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分子变异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赵芹,谢大森,何晓明,李华平,罗少波.广东冬瓜ZYM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变异分析与原核表达[C].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4].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J].植物病理学报.2014
[5].陈晓军,樊云芳,王敬东,张丽,石磊.宁夏马铃薯Y病毒(PVY)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
[6].朱红娟.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变异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7].朱红娟,胡国君,范旭东,张尊平,任芳.我国部分地区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序列变异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4
[8].任芳,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王教敏.葡萄A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分子变异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2
[9].任芳,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王教敏.葡萄A病毒辽宁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变异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10].王东,张磊,董家红,张仲凯.云南马铃薯A病毒分布及其外壳蛋白分子变异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