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_徐艳艳,李国柱,徐喆,刘春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交通,环境,模型,可持续发展,车行道,模糊。

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艳,李国柱,徐喆,刘春艳[1](2017)在《北京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的依据和基础。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交通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对2007—2014年北京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北京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2007—2014年北京市交通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交通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是限制北京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且交通环境资源承载力障碍度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北京市交通环境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机动车保有量密度、建成区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密度,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密度的障碍度逐年攀升,已超过交通环境污染因子成为制约北京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因子。(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徐艳艳,于洋,胡萍[2](2016)在《华北地区交通环境承载力预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交通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对华北地区叁省二市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和山西的交通环境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数已经达到了中度预警;而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交通环境综合预警指数虽然处于轻度预警区间,但预警值已接近中度预警水平,说明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形势不容乐观。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叁个分量来看,北京和天津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主要受交通环境污染的限制;而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和经济因素制约。(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6年04期)

王秋平,韩霞[3](2015)在《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较大,但由于街区空间尺度和路网格局的限制,人、机、非混行严重,非机动车出行环境较差.通过对郑州书院街、开封鼓楼、洛阳东西南隅3个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研究了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以郑州书院街和开封鼓楼2个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建立了非机动车流量的负二项评估模型,引入骑行速度容忍阈值,得到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评估模型,最后以洛阳东西南隅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为更准确的评估历史街区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优化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改善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实现街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王丽,冯山,刘延国[4](2013)在《九寨沟旅游陆地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模式研究初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及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具有独特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游客人数已经呈现几何倍数增长的趋势;而进入景区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陆地交通。交通环境又有其特殊性,其中最主要的九环西线途经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民族廊道,是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九环东线,所经过的平武县更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保护基地。因此,为有效缓解游客激增对九寨沟景区的压力,降低陆地交通工具对沿途环境的危害程度,从而促进景区自身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及与周边区域的和谐共生、共赢,开展针对大九寨沟旅游的陆地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模式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郑玲莉[5](2012)在《武汉市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人类主要的居住场所,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环境却日益恶化。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武汉市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通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2年05期)

赵菲[6](2012)在《沈阳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汽车保有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从沈阳市汽车保有量出发,首先分析了沈阳市汽车保有量的现状并与我国一线和二线城市进行比较。其次从交通环境容量角度出发,预测沈阳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汽车保有量;同时,从城市交通需求角度出发,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沈阳市实际的汽车保有量。再次,定量和定性分析沈阳市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给出基于汽车保有量的相关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分述如下:首先,分析了近些年来沈阳市汽车保有量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几个一线和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现状,并将沈阳市汽车保有量现状与我国一线和二线城市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其次,从交通环境容量角度出发,以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为例,运用动态离散计量模型预测沈阳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汽车保有量。同时从城市交通需求出发,根据沈阳市历年汽车保有量数据,运用SPSS软件拟合Logistic增长曲线对沈阳市实际的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再次,将从城市交通需求角度和从交通环境容量角度预测的沈阳市汽车保有量进行对比,定量分析了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定性地分析了沈阳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汽车保有量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小琴,范东旭[7](2012)在《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以太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09期)

崔璨,雷黎,邓小惠,郭丽君[8](2009)在《交通政策对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的动态计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北京市限行政策为例,引用实际测算数据进行计算,并对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交通政策也是影响交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09年24期)

王乾,雷黎[9](2008)在《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交通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交通环境中的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进行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基于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一种确定交通承载力的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交通环境规划,尤其是环境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B版)》期刊2008年07期)

王彦杰,李文勇[10](2008)在《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直观量化交通环境承载力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主要应用统计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污染物在环境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交通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模型和交通可承载指标体系,并以桂林为例子进行实际运用。(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交通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对华北地区叁省二市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和山西的交通环境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数已经达到了中度预警;而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交通环境综合预警指数虽然处于轻度预警区间,但预警值已接近中度预警水平,说明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形势不容乐观。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叁个分量来看,北京和天津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主要受交通环境污染的限制;而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地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和经济因素制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徐艳艳,李国柱,徐喆,刘春艳.北京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公路交通科技.2017

[2].徐艳艳,于洋,胡萍.华北地区交通环境承载力预警分析[J].公路.2016

[3].王秋平,韩霞.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

[4].王丽,冯山,刘延国.九寨沟旅游陆地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模式研究初论[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

[5].郑玲莉.武汉市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

[6].赵菲.沈阳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汽车保有量研究[D].辽宁大学.2012

[7].张小琴,范东旭.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8].崔璨,雷黎,邓小惠,郭丽君.交通政策对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的动态计量模型[J].交通标准化.2009

[9].王乾,雷黎.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交通环境承载力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

[10].王彦杰,李文勇.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模型与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交通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交通环境承载力B一C矩阵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权重计算基于TECC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交通环境承载力分量构成

标签:;  ;  ;  ;  ;  ;  ;  

交通环境承载力论文_徐艳艳,李国柱,徐喆,刘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