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史论文_张译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语法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语法,上古,文献,书面语,语言,虚词。

汉语语法史论文文献综述

张译心[1](2019)在《汉语语法史研究走向深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烟台7月28日电 (记者张译心)“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2019)”近日在烟台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汉语语法历史研究,从贯通式的通史研究、专书语法描写、断代语法研究等方面展开了研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蒋绍愚表示,研究汉语史材料时,首先要区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29)

张丽[2](2019)在《《汉语语法史》“于”字句分析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谈到"于"字句,但不认为它是被动式。语言学界对"于"字句也有过诸多讨论,多数学者对其属于被动式持认可态度。以王力先生对"于"字句的研究为出发点,试图从句式归纳及变换分析等新的角度对这种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认为《汉语语法史》中这些"于"字句结构并不相同,"于"字用法也存在差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有一部分"于"字句应归属为被动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龙国富,范晓露[3](2018)在《论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量词的使用为例,对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表现为:能更精准地把握语法现象的源头;能更深入地挖掘新的语法意义;能充实语法史研究的材料;能发现新词和新的词类。(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静静[4](2018)在《汉语语法史高端论坛(2018)在武汉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24日至25日,汉语语法史高端论坛(2018)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二室与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论坛,共提交论文31篇。论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萧红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涂险峰院长致欢迎辞,中国社(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8年03期)

[5](2015)在《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2015)在广西北海市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二室与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的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2015)于2015年6月5日至8日在广西北海市举行。来自中国、法国的16位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曹广顺研究员、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伍和忠教授分别致辞。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贝罗贝教授等16位学者宣读了论文,与会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5年05期)

郝日虹[6](2015)在《汉语语法史:“老学问”呈现“新气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汉语语法史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二叁十年代。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我国汉语语法史研究在学术队伍、学科建设、学术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随着新材料的挖掘和新方法的运用,汉语语法史研究正呈现出一些新态势。这些新态势不仅彰显出这门学科的深入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2-06)

付开平[7](2014)在《史学理论与方法之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语史中若干例证诠释史学理论与方法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史学理论包括史料的辨别与理解,史学方法包括定量研究与反事实的假设。(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朱冠明[8](2013)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几个例句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例句的可靠性和对例句的准确理解,在语法史研究中非常重要。"被"字被动式、"把"字处置式、动态助词"了"、动结式动补结构等语法形式的产生都是汉语语法史上的大事,也是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但个别在以往研究中广泛引用的例句,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本文对这几个例句进行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3年06期)

陈才[9](2012)在《宋以后第叁人称代词“伊”、“渠”的演化——兼与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对第叁人称代词"伊"、"渠"的分析值得商榷。本文结合宋、明、清时期的一些语言现象,对王力先生的说法加以修正,分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叁个方面来考察"伊"、"渠"演变成"他"的历史时期。其实,在浅近文言中,"他"于明代中期完全取代了"伊"、"渠"的语法地位,口语中的这个替代应该更早;而在正式书面语言中,宋、元、明时期一直使用的"渠"在清代被"伊"代替,"伊"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他"代替。本文还提出,汉语史研究中语料的选择,要兼顾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语言卷)》期刊2012年02期)

山石[10](2011)在《第七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七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于2011年8月18至2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承办。会议开幕式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1年06期)

汉语语法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谈到"于"字句,但不认为它是被动式。语言学界对"于"字句也有过诸多讨论,多数学者对其属于被动式持认可态度。以王力先生对"于"字句的研究为出发点,试图从句式归纳及变换分析等新的角度对这种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认为《汉语语法史》中这些"于"字句结构并不相同,"于"字用法也存在差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有一部分"于"字句应归属为被动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语法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译心.汉语语法史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张丽.《汉语语法史》“于”字句分析献疑[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龙国富,范晓露.论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J].汉语史学报.2018

[4].张静静.汉语语法史高端论坛(2018)在武汉大学举行[J].中国语文.2018

[5]..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2015)在广西北海市举行[J].中国语文.2015

[6].郝日虹.汉语语法史:“老学问”呈现“新气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付开平.史学理论与方法之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刍议[J].榆林学院学报.2014

[8].朱冠明.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几个例句辨析[J].中国语文.2013

[9].陈才.宋以后第叁人称代词“伊”、“渠”的演化——兼与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商榷[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

[10].山石.第七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J].中国语文.2011

论文知识图

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师资培训的教学计划(...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师资培训的教学计划(...自学考试高教自考开考专业课程(1)自学考试高教自考开考专业课程(3)自学考试高教自考开考专业课程(9)自学考试高教自考开考专业课程(2)

标签:;  ;  ;  ;  ;  ;  ;  

汉语语法史论文_张译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