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王有余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154522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50-02

内容提要:

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能真实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如学生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业等级等,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要联系生活

2、关注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3、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协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4、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二)评价机制具有民主性

(三)评价信息获取具有全息性

(四)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五)评价过程具有人文性

关键词:评价真实、可信、公正、客观,评价原则,实施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能真实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如学生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业等级等,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要联系生活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关注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本地实际状况突破“文本”的规定性,使自己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部分;教学过程是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过程

3、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协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水平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过去只重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和知识的获得转变到既重认知、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上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整体地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目标。

4、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教学时教师应当敏锐地感知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积极而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着力点是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状态,如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创造出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这些状态达到最佳效果,并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能否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分析来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关注点。它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思想、设计水平、组织能力等,使评课由以往重教师教学技巧的评价,转变为重学生实际收获的评价,它把对教师的评价建立在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基础之上,使“教”真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并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1、“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学习情绪。每次和学生对话,我们教师都要坚持用友好的、商量的语气。如:“听老师讲课你能更认真吗?”“你能帮大家收作业吗?”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觉到:我的老师非常尊敬自己,心里自然地就喜欢你,喜欢品德与社会课程。

(1)、从评价语言入手。在课堂上,坚持以激情满怀的话语去合理地表扬、鼓励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如:“你真聪明!”“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你读书声音真响亮!”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当学生犯错时,也要及时批评,并在批评中尽量使学生感觉到我们是在帮助他,让他在批评中受到启发。比如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这样做……。”另外,批评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从评价对象入手。“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即让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领悟和理解,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在学生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或是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时,我们都应该引导他们对自己和同伴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控制能力。例如:指导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课堂表现”的评价要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表达能力强,能完整、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动脑,勇于质疑争辩。指导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评价要素:合作学习中,遵守纪律,听从安排;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同学,与同学共同进步。

2、建立民主性评价机制

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教学构筑一个可以发展的平台,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作为人与人之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互动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应参与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参与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大改革,倡导把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的教师,让教师建立起对自己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应当致力于对学生学习的理解,评价应当成为一个充满理解的过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应当形成一种互动的理解关系。让学生受到激励,同时中肯地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应当运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体把握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相评价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评对教师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校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校外的活动往往是很无约束的。一些学校里学到的“常规”就会被忽视。学生在课堂上评价自己看到的同学在校外的不良行为,就会引起全班同学思想上的重视。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校内校外表现要一样”,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堂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作出终结性评价,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和分等,而是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判断学生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并对课程的下一步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障课程目标实现。引导学生生活中正确的品行。日常教学中学生更愿意说,不愿意做,在评价中教师应该有侧重,侧重学生的“行”,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有不一样结果。

作者简介

王有余,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副校长。

标签:;  ;  ;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