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力学论文_杨松松,王梅,廉旭刚,赵建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土,力学,原状,强度,特性,含水率,弹性模量。

黄土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松松,王梅,廉旭刚,赵建伟[1](2019)在《晋西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固结黄土和正常固结黄土是工程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土,不同固结类型的黄土其力学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黄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土来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因此对晋西吕梁地区的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进行原位取样,采用室内试验探究两种固结类型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压缩模量和剪切强度。研究表明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通过直剪试验可知前期固结压力主要影响的是黄土的内摩擦角而非黏聚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5期)

张洋[2](2019)在《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非饱和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大孔隙、欠压密、竖向裂隙明显的原状黄土,本次采用两利种制样方法分别制得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重塑黄土,叁者结构性显着。黄土结构性不同及其变化是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对工程特性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工程建设问题,.开展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黄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次将对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重塑黄土试样进行不同加卸载路径的压缩试验及常应力分级增湿试验,控制吸力的等向压缩试验和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引用与本次试验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原状土的试验结果,探讨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非饱和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不同加卸载路径的压缩试验及不同竖向应力的常应力分级增湿试验,分析含水率、结构性与加卸载路径对黄土的压缩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叁者对弹性指数和压缩指数的影响较小,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很大;探讨了竖向应力、力水作用路径和结构性对黄土增湿湿陷特性的影响;揭示了黄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并非常数,而是与竖向应力、加卸载路径、含水率、力水路径和结构性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了加卸载条件下静止土压力系数与竖向应力及含水率关系的表达式。基于控制吸力的等向压缩试验,分析吸力和结构性对黄土等向压缩特性和屈服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等向压缩指数与吸力关系的表达式;揭示了结构性对黄土的加载-湿陷(LC)初始和后继屈服屈服线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分析净围压、吸力和结构性对黄土应力应变关系、体应变轴应变关系、屈服特性、临界状态及强度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吸力和结构性皆对孔隙比与净平均应力半对数平而上临界状态线斜率的影响很小,而对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平而上临界状态线斜率和截距的影响较大,重塑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与吸力之间皆呈单调上升的线性关系,内摩擦角随吸力的变化很小,土的结构性越强粘聚力越大,内摩擦角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李楠楠[3](2019)在《冻结和林黄土力学性质及其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掌握冻土的力学特征,对寒区工程的建设及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土质、外在环境的差异以及冻土力学性质的复杂性,不同学者对冻土弹性指标的选取、强度特征的描述及其本构模型的确定采用的方法并不统一。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冻土的这些力学特性,探讨其确定方法的合理性,本文选取了内蒙古和林地区的冻结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叁轴加载试验,研究了冻结和林黄土的变形、强度和本构模型等力学性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冻结和林黄土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温度与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常规叁轴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冻结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与体积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冻结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硬化型,与此对应的体积应变则总是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先缩后胀。(2)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冻结和林黄土的弹性模量,发现初始切线模量E_0和割线模量E_(0.5)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E_0随温度的变化波动性更大。初始切线模量E_0和割线模量E_(0.5)随围压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低围压阶段E_0和E_(0.5)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当围压增加到一定值时,E_0和E_(0.5)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在这个变化过程中,E_0与围压的关系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3)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冻结和林黄土的泊松比,发现在不同围压条件下,μ_0和μ_(0.5)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μ_(0.5)与温度的线性关系更强。不同温度条件下,μ_0和μ_(0.5)随着围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由于冻结黄土试样是饱冰状态,这两种方式确定的泊松比值都比较小。(4)冻结和林黄土的强度先是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围压增大到一定值时,冻结黄土的强度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冻结黄土的强度和屈服极限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与温度绝对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基于莫尔强度准则与包络线定理分析了冻结黄土的强度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发现冻结黄土的粘聚力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而其内摩擦角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减小。(5)研究冻结和林黄土的复杂变形特征,构建冻结黄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针对现有本构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冻土的复杂变形问题,直接根据试验数据来确定硬化定律,提出以塑性等值线作为冻结黄土的屈服面,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冻结和林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9)

王悦月[4](2019)在《结合水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影响的多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状黄土具有小密度,低湿度,结构松散,孔隙发育和显着的湿陷性等特征。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其内部结构和含水量密切相关,结合水是影响黄土强度特征的重要因素,结合水含量增加会破坏原状黄土的内部结构,从而降低原状黄土自身强度。本文以陕西富平县石川河地区的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叁轴压缩、电镜扫描等室内试验方法,结合离散元的数值模拟方法,从土体的宏观、微观和细观角度入手,系统研究了结合水对黄土力学性能及变形特性的影响。(1)通过室内叁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结合水含量的原状土试样以及在饱和含水率条件下的重塑土试样在固定围压下的变形及力学特性;分析了强结合水含量(w=10%)和弱结合水(w=25%)含量的试样在变围压下的变形及力学特性,研究了不同结合水和不同围压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结合水是影响土样变形的主要因素;随着结合水含量的提高,原状黄土的结构性越弱;提出以强、弱结合水的分界含水率作为区分原状黄土弱应变硬化和强应变硬化的分界含水率;结构性参数对原状黄土的压缩特性显示出良好的灵敏性。(2)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对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分别对比了不同结合水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试样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从微观机理上对原状黄土的压缩特性进行了解释,并应用IPP(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强结合水含量下的土样颗粒直径偏大,颗粒多向扁圆形发展;以弱结合水为主的试样颗粒(孔隙)的圆形程度、形状复杂度及定向性均高于强结合水含量下的黄土;强结合水含量下土样的镶嵌孔隙和架空孔隙的比率偏小,说明强结合水下土样的结构性较强;随着围压的增大,颗粒发生破碎并以小直径为主;大、中孔隙减少明显,细小孔隙增多。(3)基于室内叁轴压缩试验,应用离散元建立叁维颗粒流数值模型,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对结合水含量为10%和25%下原状黄土叁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模型应力曲线、破坏形式、接触力分布、孔隙率分布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宏观应力特性相符合,表明所建模型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6)

李晓晋,余翔[5](2019)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宝鸡地区水泥改良黄土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泥改良黄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依托宝兰铁路项目的黄土路基改良工程,通过对原状黄土、重塑黄土和不同水泥配合比的水泥改良黄土进行室内冻融循环力学试验,研究了有限次冻融循环后试样的无约束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压缩变形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改良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水泥配合比增加而增大,且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7次冻融循环后,水泥配合比为8%~10%的改良黄土强度为初始值的50%左右并趋于稳定;7次冻融循环后,改良黄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趋于稳定;冻融后改良黄土压缩系数随水泥配合比增加而减少,且达到8%时压缩系数变化减缓。试验数据说明宝鸡地区8%水泥配合比改良黄土在有限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且水泥消耗较少。(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3期)

慕焕东,邓亚虹,李荣建,张文栋[6](2018)在《砂粒含量对砂质黄土力学性质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砂粒含量对砂质黄土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以吴起砂质黄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渗透试验、压缩试验、叁轴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砂粒含量(30%、35%、40%、45%)对砂质黄土渗透特性、压缩特性及强度特性的影响及其力学机制,所得结果为砂质黄土地区滑塌灾害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力学参数。试验表明: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砂质黄土的渗透性逐渐增大,其孔隙比逐渐增大,可压缩性逐渐增强,抗剪强度逐渐增大;砂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表现为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其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石长安[7](2018)在《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的冻融循环是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所持续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国西北部地区以黄土为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在建设及使用阶段,也无法避免冻融循环作用对基础的影响。在持续发生的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的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使黄土发生劣化现象,导致其力学特性大幅衰减。冻融循环作用也是导致西北地区以黄土为基础的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到构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黄土的冻融循环研究就非常有意义,虽然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冻融循环对黄土强度的影响却缺少系统性的研究,缺乏综合性的统一成果,所以更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长安区的土样为研究对象,试验所采用的土样为非饱和重塑土。在测得各项物理特性参数后采用叁轴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土体的强度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第1次冻融循环对土体的强度影响最大,并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对其强度影响逐渐减弱,当冻融循环达到30次时黄土的强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根据试验数据发现,含水率介于20%—25%,黄土土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差异会略大于该区间以外的含水率,证明本试验土样在该含水率区间受冻融循环影响后黄土的孔隙发生了较大变化,土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黄土颗粒与颗粒之间的联接降低,强度变化较为显着。(3)在围压的增加过程中,土体的强度峰值会增加,当冻融循环次数及含水率不发生改变时,则围压越大,土体的强度峰值越高。但随着围压的增大黄土强度的峰值增加量却逐渐减小。(4)当含水率一定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的粘聚力逐渐降低,降低的幅度会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前5次冻融循环降低的较多,当冻融循环次数接近30次时基本达到稳定状态。(5)当含水率一定时,黄土的内摩擦角会随着土体的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含水率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却不明显。但当含水率接近土体的饱和含水率时,内摩擦角基本稳定在3°的变化范围内。(6)当冻融循环次数相同而含水率逐渐增大时,虽然对内摩擦角影响不明显,但粘聚力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考虑二者对土体抗剪强度的综合作用,抗剪强度仍会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西京学院》期刊2018-12-01)

郭安邦,张吾渝,刘凌霄,马艳霞,苏延桂[8](2019)在《含水率对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力学特性,利用英国GDS标准应力路径试验系统对原状黄土进行了不排水叁轴试验,并且对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归一化分析。建立了考虑含水率和围压影响的归一化偏应力-应变关系,通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得出归一化的偏应力-应变关系,预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试样偏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而且,在相同的围压下,试样最大偏应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降幅比较大,内摩擦角变化很小。通过拟合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变化曲线得到以含水率为变量的库仑抗剪强度公式,对青海地区实际工程设计以及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魏尧,杨更社,叶万军[9](2018)在《冻结温度对冻融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地区存在冻融灾害,冻融循环、冻结温度和冻结速率的研究对于冻融灾害工程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封闭环境下不同含水率土样分别进行0,-5,-10,-15,-20℃的冻结,随后15℃融化后测定黄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了试样经历不同最低冻结温度的单次冻融循环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压缩性等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历经不同冻结温度的冻融作用后,不同含水率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减小,冻结温度越低,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就越快;不同含水率土样的黏聚力也呈现出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黄土内摩擦角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幅度处于0°~2°;含水率为14%和26%黄土的压缩系数在-20℃冻结后的增幅都呈现>0.1 MPa-1的增量,其余低温条件下的浮动变化很小,而含水率为18%和22%黄土的压缩系数随着冻结温度的下降而呈现出较均匀的波动变化,相邻负温情况下的波动值≤±0.1 MPa-1。(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丰莲[10](2018)在《侧限条件下力水作用路径对黄土力学及水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许多重大工程正在黄土地区紧张施工,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工程灾害的发生,造成黄土地区工程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力和水是最常见的外因。因此,研究力水作用路径对原状黄土力学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本文以甘肃天水磐安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在侧限条件及不同力水作用路径下,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土水特征。首先采用轴平移法和滤纸法得到无应力条件下可以反映较大吸力变化范围的土水特征曲线,揭示了两种方法测得的试验点可用Van Genuchten模型很好的拟合。其次在直剪应力条件下,对先增湿后加载剪切和先加载剪切后增湿2种力水作用路径下的原状黄土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净竖向压力、剪应力、吸力及力水作用路径对原状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和土水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先增湿后加载剪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吸力下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并对Bishop和Fredlund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表达式中的有效应力参数进行求解;通过对先加载剪切后增湿试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净竖向压力及剪应力水平对增湿土水特征曲线,湿剪起始含水量(吸力)及剪应力水平,湿剪破坏含水量(吸力)及剪应力水平等指标有影响,得到了湿剪起始剪应力水平和湿剪破坏剪应力水平与净竖向压力的关系表达式,引入进气值可对以饱和度表征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归一化;剪应力一定时,原状黄土先加载剪切再增湿至饱和的剪切变形均大于先增湿至饱和再加载剪切的。最后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对原状黄土在先增湿后加载、先加载后逐级增湿再加载、先增湿后加载再浸水饱和3种力水作用路径下进行试验,分析了净竖向压力、吸力、增湿净竖向压力及力水作用次序对原状黄土压缩变形特性、增湿变形特性、湿陷特性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初始吸力对原状黄土弹性阶段的变形影响很小,对塑性阶段的变形影响显着,孔隙比与初始孔隙比的比值同净竖向压力与屈服压力的比值关系曲线具有很好的归一性。净竖向压力对大吸力下原状黄土的含水量与吸力关系曲线影响较小,对小吸力下的响较显着,对饱和度与吸力关系曲线的影响在小压力范围内较小,在大压力范围内较显着。双线法和单线法的湿陷系数与净竖向压力关系曲线随着净竖向压力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黄土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大孔隙、欠压密、竖向裂隙明显的原状黄土,本次采用两利种制样方法分别制得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重塑黄土,叁者结构性显着。黄土结构性不同及其变化是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对工程特性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工程建设问题,.开展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黄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次将对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重塑黄土试样进行不同加卸载路径的压缩试验及常应力分级增湿试验,控制吸力的等向压缩试验和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引用与本次试验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原状土的试验结果,探讨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非饱和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不同加卸载路径的压缩试验及不同竖向应力的常应力分级增湿试验,分析含水率、结构性与加卸载路径对黄土的压缩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叁者对弹性指数和压缩指数的影响较小,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很大;探讨了竖向应力、力水作用路径和结构性对黄土增湿湿陷特性的影响;揭示了黄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并非常数,而是与竖向应力、加卸载路径、含水率、力水路径和结构性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了加卸载条件下静止土压力系数与竖向应力及含水率关系的表达式。基于控制吸力的等向压缩试验,分析吸力和结构性对黄土等向压缩特性和屈服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等向压缩指数与吸力关系的表达式;揭示了结构性对黄土的加载-湿陷(LC)初始和后继屈服屈服线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分析净围压、吸力和结构性对黄土应力应变关系、体应变轴应变关系、屈服特性、临界状态及强度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吸力和结构性皆对孔隙比与净平均应力半对数平而上临界状态线斜率的影响很小,而对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平而上临界状态线斜率和截距的影响较大,重塑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与吸力之间皆呈单调上升的线性关系,内摩擦角随吸力的变化很小,土的结构性越强粘聚力越大,内摩擦角基本不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松松,王梅,廉旭刚,赵建伟.晋西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力学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张洋.成样方法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非饱和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李楠楠.冻结和林黄土力学性质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4].王悦月.结合水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影响的多尺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李晓晋,余翔.冻融循环条件下宝鸡地区水泥改良黄土力学特性研究[J].工程勘察.2019

[6].慕焕东,邓亚虹,李荣建,张文栋.砂粒含量对砂质黄土力学性质影响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

[7].石长安.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D].西京学院.2018

[8].郭安邦,张吾渝,刘凌霄,马艳霞,苏延桂.含水率对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水利水电技术.2019

[9].魏尧,杨更社,叶万军.冻结温度对冻融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10].李丰莲.侧限条件下力水作用路径对黄土力学及水力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运叁高速公路K29+530处c、沿深度的变...黄土微结构力学模型黄土公路边坡冲蚀、破坏正常固结土不排水剪强度包线亨达小区滑坡剖面图5.1.3.2滑坡结构及...2-6沿隧道里程隧道内黄土粘聚力根...

标签:;  ;  ;  ;  ;  ;  ;  

黄土力学论文_杨松松,王梅,廉旭刚,赵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