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尺度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尺度,光谱,相关性,特征,能量,模式,栅格。
尺度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楚潇蓉,逯跃锋,陈坤,陆黎娟,范俊甫[1](2019)在《基于支持向量机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相结合的线状矢量数据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不同来源或不同时间,导致了同一地物在存储方式或属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给后期的数据处理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矢量空间数据匹配已经成为关键性问题。为了便于矢量数据匹配,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化的线状矢量数据匹配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对线状矢量数据栅格化,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提取出所要研究的数据,然后利用Harris算子提取特征点,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计算特征向量并对其进行匹配,最后把匹配结果转换为矢量数据。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平移、旋转、缩放、明亮度变化等的影响,弥补了矢量匹配过程中因数据旋转等问题而无法匹配的不足,将矢量数据栅格化处理,使其数据结构更简单,操作容易,更易于算法的实现。可见该方法便于线状矢量数据的匹配,为道路匹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赵高尚,刘道伟,陈树勇,李柏青,杨红英[2](2019)在《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的暂态稳定边界特征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问题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刻画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特征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暂态稳定评估时,常常由于无法对电网临界状态给出准确判断,使安全评估存在模糊区域。为此该文采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transform,SIFT)算法对临界暂态稳定展开边界特征的提取挖掘。首先基于暂态稳定单机模型及能量函数,直观刻画系统的临界暂态稳定状态;并在分析了"源-网"特征的相关性后,选取最能表征电网稳定状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紧密联系的"源-网"状态量作为算法输入特征;接着利用SIFT算法,对"源-网"各状态量进行特征匹配,通过构造的匹配评估指标,对匹配结果进行精准量化;最后基于IEEE-39节点系统及河南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电网临界暂态稳定状态,支撑电网实现暂态稳定的精细化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栾海军,牛阳,何原荣,刘光生,章欣欣[3](2019)在《融合地物类别信息的NDVI尺度转换模型构建及MOD13 Q1产品真实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融入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精确地类识别信息,以改进传统的Chen NDVI尺度转换模型的方法,并基于两个模型共同进行MODIS 250 m 16 D合成植被指数产品MOD13 Q1(MODIS/Terra Vegetation Indices 16-Day L3 Global 250m SIN Grid)真实性检验。研究以地类丰富的厦门市作为研究区主体,并以30 m Landsat8陆地成像仪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影像作为验证数据,实践了上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OD13 Q1产品总体质量较好,但是存在偏高估计的问题,尤其是对人工地物更为明显,在实际应用中应予以关注;融入精细地类信息的改进Chen NDVI模型相比较融入粗略地类信息的传统Chen NDVI模型,升尺度转换结果无显着差异,但是前者在精细、定量刻画"不同地类对NDVI尺度效应影响"方面更有优势,这对遥感地表参数尺度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博,张勤远[4](2019)在《纳米尺度上转换发光调控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上转换发光在激光、传感、显示、防伪、信息安全、生物成像与医疗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获得纳米体系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是能量传递上转换和能量迁移上转换。本工作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机制——界面能量传递(Interfacial Energy Transfer, IET;图1)。利用IET机制不仅可实现980nm和808nm激发模式下Er、Tm、Ho、Eu、Tb、Dy、Sm等稀土离子掺杂纳米晶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转换发光,而且为深入理解与调控稀土离子之间能量传递、能量迁移等相互作用创造了条件。此外,在多层核壳纳米结构中通过构建SPB (Selective Photon Blocking)效应以及控制不同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红-绿/红-蓝双色和红绿蓝叁基色调控。上述进展为微观尺度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研究、光谱调控以及开发新型发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郑明,赵经华,马英杰,洪明[5](2019)在《滴灌条件下枣园蒸散量的不同时空尺度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时间步长计算日蒸腾量及不同时空蒸散量的差异性,本文研究运用涡度相关系统、茎流仪及微型蒸发器对枣园蒸散量、枣树茎流量及土壤蒸发进行监测。结果表明:0 min、30 min及60 min步长下计算日蒸腾基本一致;枣园日蒸散量与日蒸腾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1526x+0. 0793,R~2=0. 6648;涡度相关系统与茎流系统测定枣园蒸散量之间总差值为15. 49 mm,差值占比为4. 14%,两者线性回归结果为y=0. 9672x,R~2为0. 94,两者之间NSE为0. 93、RSR为0. 26;将微型蒸发器数目进行缩减,缩减后仅保留2、4、6及11号;缩减前与缩减后测定土壤蒸发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0246x,R~2=0. 93。由此得出:10 min、30 min及60 min时间步长均可准确计算枣园日蒸腾量;涡度相关系统与茎流仪测定的数据具有较高一致性;茎流系统可以监测枣园尺度蒸散量;微型蒸发器数目可以进行缩减,缩减后不影响整体数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蒸散量尺度转换以及微型蒸发器的合理布设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郝大磊,闻建光,肖青,游冬琴,吴小丹[6](2019)在《利用能量因子进行DEM升尺度转换精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评价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升尺度转换方法的精度,有助于合理选择DEM升尺度转换方法,掌握DEM尺度转换规律及构建新的DEM升尺度转换模型。然而目前关于DEM精度评价的研究成果还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从全新的视角寻找客观、高效的DEM升尺度转换结果的精度评价方法仍有待研究。基于地球表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分布特性,提出基于能量因子的DEM精度评价方法,应用于不同DEM升尺度转换方法的精度评价中。基于现有的精度评定与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验证基于能量因子的精度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因子的精度评价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反映升尺度转换后DEM地形空间遮蔽关系的变化情况。该方法为DEM升尺度转换结果的精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DEM在定量遥感建模与山区地表生态参量反演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兵红,方伍宝,刘定进,胡光辉[7](2019)在《基于波动方程转换的时间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全波形反演的周波跳跃现象,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转换的时间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策略,在时间域实现了从低波数到高波数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首先从声波方程参数化模式出发,研究了阻抗-速度和速度-密度两种参数化模式下速度的辐射模式:在阻抗-速度参数化模式下,速度扰动主要引起大角度波场扰动;在速度-密度参数化模式下,速度扰动对各个角度的波场扰动贡献量完全相同。基于此,提出了先利用阻抗-速度方程构建低波数全波形反演速度模型,再以此作为初始模型,利用速度-密度方程构建高波数全波形反演速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混合域全波形反演中的数据转换问题以及频率域反演中的吉普斯现象,同时充分发挥了时间域全波形反演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保留了时间域数据匹配易控制的特点。通过MarmousiⅡ模型数据测试,对比分析了两种参数化模式下的速度梯度特征,实现了从阻抗-速度方程的低波数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到速度-密度方程的高波数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说明该方法能够在初始速度缺失低波数的条件下充分刻画出断层的形态和位置,使断面清晰,地层起伏与真实模型吻合。(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2期)
姚远,陈曦,钱静[8](2019)在《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遥感科学和气象学、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的尺度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区分。其次对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比对了目前空间尺度转换常用6种转换方法:统计转换法、分类转换法、数据融合转换方法、分形分析法、基于局域动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和基于物理意义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各自所属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再次以遥感时间尺度转换应用最为广泛的地表蒸散发和农业旱情监测等2个领域为例,对遥感时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今后定量遥感尺度转换研究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雪,林永辉,刘善峰[9](2019)在《江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态转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WRF输出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20—21日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演变过程、结构特征及模态转变机理。此次暴雨发生在500 h Pa东移发展的短波槽前、850 h Pa切变线与低空暖湿急流之间的不稳定区。MCS演变过程中组织模态发生转变,对流东移发展形成拖尾型(tailing stratiform,TS) MCS,后逐渐转变为平行型(parallel stratiform,PS) MCS。环境风场上,TS型MCS表现为垂直对流线的相对入流,弓状回波北侧有气旋生成; PS型MCS低层表现为垂直对流线的相对入流,中高层表现为平行向相对入流。TS型MCS中,强对流区位于正扰动气压带,形成垂直作用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相对入流垂直对流线;而在平行对流线方向上,扰动气压变化小,平行相对气流弱,整体呈现为较强的垂直向相对气流; PS型MCS中,气压扰动整体表现为西南正气压扰动与东北负气压扰动的分布特征,在西南-东北向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平行对流线向后的相对入流,导致MCS模态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徐凯健,田庆久,朱小波,杨闫君,焦俊男[10](2019)在《空间尺度上推转换对影像信息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尺度上推转换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结果中所产生的光谱扭曲和失真现象未受到普遍重视这一现象。以福建省河田盆地马尾松林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相的1~16m卫星多尺度观测影像,基于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叁次卷积内插法以及像元聚合法4种方法,将原始影像转换生成一系列低分辨率影像,并分别与同尺度真实卫星影像的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光谱空间结构和影像产品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定量评估升尺度转换对影像光谱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升尺度倍数的增加,升尺度转换影像的光谱均值、NDVI以及变化趋势与真实观测尺度影像相比呈显着差异;经不同倍数尺度上推后的影像空间信息量和清晰度逐渐下降,其幅度明显低于真实影像的变化结果。建议通过构建经验统计方程对不同传感器数据进行光谱转换,以充分利用多尺度遥感观测优势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尺度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问题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刻画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特征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暂态稳定评估时,常常由于无法对电网临界状态给出准确判断,使安全评估存在模糊区域。为此该文采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transform,SIFT)算法对临界暂态稳定展开边界特征的提取挖掘。首先基于暂态稳定单机模型及能量函数,直观刻画系统的临界暂态稳定状态;并在分析了"源-网"特征的相关性后,选取最能表征电网稳定状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紧密联系的"源-网"状态量作为算法输入特征;接着利用SIFT算法,对"源-网"各状态量进行特征匹配,通过构造的匹配评估指标,对匹配结果进行精准量化;最后基于IEEE-39节点系统及河南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电网临界暂态稳定状态,支撑电网实现暂态稳定的精细化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尺度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楚潇蓉,逯跃锋,陈坤,陆黎娟,范俊甫.基于支持向量机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相结合的线状矢量数据匹配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赵高尚,刘道伟,陈树勇,李柏青,杨红英.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的暂态稳定边界特征提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栾海军,牛阳,何原荣,刘光生,章欣欣.融合地物类别信息的NDVI尺度转换模型构建及MOD13Q1产品真实性检验[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9
[4].周博,张勤远.纳米尺度上转换发光调控与机理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郑明,赵经华,马英杰,洪明.滴灌条件下枣园蒸散量的不同时空尺度转换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郝大磊,闻建光,肖青,游冬琴,吴小丹.利用能量因子进行DEM升尺度转换精度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7].何兵红,方伍宝,刘定进,胡光辉.基于波动方程转换的时间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J].石油物探.2019
[8].姚远,陈曦,钱静.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9
[9].王雪,林永辉,刘善峰.江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态转换机理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9
[10].徐凯健,田庆久,朱小波,杨闫君,焦俊男.空间尺度上推转换对影像信息的影响分析[J].测绘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