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太原市030000
摘要:一、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概述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增强管理会计价值创造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广泛调查研究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17年9月发布了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应用指引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将为企业如何有效选择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及方法提供借鉴与指导。
二、管理会计工具具体方法
1、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指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在产品开发与设计时,便设定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功能、质量、价格等,并根据目标售价及目标利润倒推目标成本,利用源流管理,达成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倒推出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1.1优点
(1)适用于成熟制造业企业产品改造以及产品开发设计中的成本管理;
(2)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产品售价、成本、利润以及性能、质量、工艺、流程、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3)谋求成本规划与利润规划活动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4)目标成本法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成本的源流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2缺点
(1)目标成本分解比较困难,一旦分解不清楚就很容易造成系统内部混乱;
(2)应用时不仅要求企业具有各类所需要的人才,更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作,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
2、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2.1优点
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
从目前的状况看,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非常重视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主要经营目标的考核,简便易行的目标成本法自然成为企业负责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目标成本法从原理上讲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直接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因素,制定标准成本,需要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商定,因此,标准成本的制定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实现企业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发展的潮流。
采购环节,采购部门根据各类产品的BOM结构资料配套购入相关原材料,材料入库时按标准成本计价,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大大简化。生产环节,车间领用的直接材料、消耗的直接人工按实际数量×标准单价,借记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进行计算并结转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产品完工时按产成品实际数量×标准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在整个生产环节材料的领用、工序的移动、任务的完成都使用标准成本。销售环节,只要得到产品出库的品种、数量,就很容易计算得到销售成本。对于所有物料、产成品等在流转环节都使用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极大地减少了会计核算及财产清查的工作量。
另外,在标准成本法中,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是分别列示的,相关账户均可直接按标准成本入账,不必等到实际成本计算完成后再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
2.2缺点
(1)应用需要市场经营环境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均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
(2)对标准管理水平较高,系统维护成本较高;
(3)标准成本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更新,导致成本差异可能缺乏可靠性,降低成本控制效果。
3、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3.1优点
(1)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有利于明确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和划分成本责任;
(2)保持利润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促进以销定产;
(3)揭示了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当期利润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
3.2缺点
(1)计算的单位成本并不是完全成本,不能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因为在长期的经济决策中,并不存在长久不变的成本。
4、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企业将资源费用准确分配到产品、服务等成本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4.1优点
(1)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有关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客户以及作业、流程、作业链(或价值链)等方面的成本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助于企业提高定价和资本性决策的正确性,又可使原来无法做出的作业与流程改进、分销渠道、顾客服务等决策成为现实,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顾客价值的创造;
(2)可以使企业取得对成本习性及其动态与特征以及成本动因的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促进绩效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3)提供全口径、多维度、更准确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助于企业提升其战略规划能力,推进作业基础预算,使预算更加详细和准确,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价值链)管理的能力。
4.2缺点
部分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成本动因的选择以及成本动因计量方法的选择等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操作较为复杂,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
三、改进意见
1、目标成本法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核算能力。此外,企业还可采用目标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使得二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2、标准成本法
针对以上问题很多企业采取关注差异的变化趋势;定期更新标准;设置目标成本等措施。同样的,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是将标准成本法也需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标准成本法的上述缺陷日益显露,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否定标准成本法的根本思想,成本管理的思想是十分优越的。因此,要力求克服标准成本法的缺陷,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针对标准成本法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实施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理由在于:无论是价格指标、数量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还是制造费用集中归集不利于有效的分析差异、查找原因;亦或是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本身就不合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制造费用核算不准确所导致的而作业成本法正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制造费用,通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分别寻找出资源消耗和作业发生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从而达到以作业为桥梁,将资源间接地分配到产品上,以实现成本核算尽可能的准确,从而解决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实施存的种种问题。这将使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更加有效地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3、作业成本法
应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计算机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作业成本法要在企业中取得理想效果,必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促使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从职能部门到班组以及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清华,李轩.乐视和小米公司商业生态构建逻辑的比较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8,20(1):44-54
[2]何谨.小米估值模式下调背后的商业模式思考[J].科技智囊,2018(08).
[3]傅元略.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5(12):14-16.
[4]黄金曦,徐丹.管理会计工具本土化路径探讨[J].财会通讯,2017(7):35-38.
[5]佟成生,李扣庆,钱毓益,等.《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管理会计要素的调查证据[J].财政研究,2017(05):102-115.
[6]杨有红.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运用[J].商业会计,2017(4):18-19.
[7]任晓进.探析企业转型中管理会计的应对方法[J].西部财会,2018,No.422(5):26-29.
[8]汪雪峰.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8,206(3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