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咬合论文_邹幸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中咬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义齿,磨牙,病例,力学,关节,强度。

正中咬合论文文献综述

邹幸文[1](2017)在《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应用中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研究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应用中的效果。选取收治的82例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采用长正中咬合型全口义齿佩戴,B组则采用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佩戴,对比两组应用2、4、6、8周时的咀嚼效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的主观满意度。两组佩戴2、4、6、8周时的咀嚼效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A组主观满意度为97.6%(40/41),B组为80.5%(33/41),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治疗中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但长正中咬合型全口义齿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21期)

谭泽松,姜献峰,游嘉,邵现红[2](2011)在《基于ABAQUS软件的成人正中咬合关系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ABAQUS软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牙齿咬合进行仿真,并建立咬合接触关系的评测方法,以辅助医生制定正颌外科手术方案。方法:运用Mimics软件重建上下颌骨的叁维几何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关节盘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上下颌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对咬合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对牙尖交错位进行咬合分析,得到牙齿表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应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应力区域分布转化成咬合点的形式,建立了用于评价咬合接触关系的评测方法。结论:该方法根据咬合点的情况判断手术后的咬合接触效果,可对正颌外科手术的术后咬合接触关系进行术前评测,并通过仿真结果辅助手术方案的完善,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张渊,王美青,凌伟,林晖[3](2011)在《实验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正中咬合状态下颌髁突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正中咬合状态下下颌骨髁突的生物力学效应,探讨咬合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选取一具正常咬合的头颅模型,在特制实验架上固定,选定双侧颞肌前束、颞肌后束、咬肌、翼内肌四对八条咀嚼肌作为加载条件,肌力大小参照肌肉横截面积推算最大咀嚼肌力,根据最大咀嚼肌力设定不同等级的咀嚼肌加载力值进行力学加载试验,借助T-ScanⅡ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咬合接触和双侧关节区髁突压力分布;头颅模型CT扫描后建立下颌骨带下牙列叁维有限元模型,其中牙列形态通过叁维接触式扫描获得;与力学实验采用相同的咀嚼肌肌力和咬合接触加载方式来分析髁突处应力分布的特点。结果:实验力学结果显示左侧和右侧髁突最大压力位于髁突的前斜面,最大值分别为58.8和65.6MPa;有限元运算结果显示Mises应力最大值也位于髁突前斜面,左侧和右侧最大值分别是43.761MPa和42.914MPa。结论:在正中咬合时,咬合接触双侧分布对称,咬合点数目接近,左右侧咬合力大小接近1:1,双同时侧髁突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前斜面,力学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反应出的髁突应力分布特点一致,所以采用实验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可以合理地研究咬合与颞颌关节之间的应力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4-01)

高承志[4](2009)在《总义齿及咬合重建病例确定理想正中关系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些总义齿修复或咬合重建病例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确定理想的正中关系十分困难由此引发的修复失败机率很大但实际上人体本身在进行自然咀嚼运动时就会自动将下颌引导到最适合发挥咀嚼力的位置也就是最佳功能位置因此只要找到种手段将该过程记录下来并用之指导义齿修复或咬合重建就可以预期最大限度地消除确定咬合关系失误。实际上记录这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使用过渡性义齿来确定理想正中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10-27)

刘莉娟,刘正刚[5](2005)在《无牙颌患者正中位关系记录时的咬合阻力与错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在记录正中(牙合)位关系时的咬合阻力与错(牙合)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全口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常规方法的消阻力咬合与非消阻力咬合为每位患者制作一付总义齿,进行疗效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总义齿的颌位关系准确率,基托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咬合阻力过大是错(牙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9期)

李鸿波,张豪,杨朝晖,冯海兰[6](2005)在《两种颌位关系转移法导致非正中咬合误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架是模拟下颌运动和咬合接触的工具,真实地反映口内咬合的实际情况,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本项研究以患者口内咬合记录为标准,探讨采用特殊叉转移法与采用ARCUSEWL面弓(KaVo公司,德国)转移法转移颌位关系所导致的架非正中咬合误差的大小,为前者的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郭富平,王美青,马平,吴军正,王静[7](2004)在《单侧咬合接触对咬肌和颞肌正中咬合最大紧咬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检测单侧咬合接触状态下最大紧咬时 ,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电位活动 ,探讨此二肌的功能特点。方法 :9名正常男性大学生 ,采用EM2型肌电仪检测自然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和单侧咬合接触 (一侧咬棉条 ,另一侧咬合不接触 )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时 ,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电位。结果 :自然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时 ,双侧颞肌前束肌、双侧咬肌肌电值均无显着差异 (P >0 0 5 ) ;单侧咬合接触正中最大紧咬时 ,咬合接触对侧颞肌前束肌电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咬肌肌电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正中咬合时 ,是否有咬合接触关系对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有明显影响 ,而对咬肌的肌电活动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陈庭津[8](1996)在《用弹性打样膏记录缺牙区的正中咬合关系与颌间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部分牙缺失修复中,由于缺失的牙齿较多,特别是游离缺失,须确定缺失区的颌间距离和正中咬合关系,传统法是用软蜡或印模胶放在失牙区作正中咬合记录。笔者多年来采用弹性打样膏印模材料(上海齿科材料厂产))代替蜡片作咬合记录,认为准确性高。(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1996年S1期)

[9](1990)在《用光学咬合法研究正常牙列在正中(牙合)的咬合接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光学咬合法研究了20例天然正常牙列在正常中(牙合)位时咬合的接触强度、咬合接触点的数量;同时分析了光学咬合法在同一操作者,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定性测量,还是定量测量,同一操作者、不同操作者间其结果差异无显着性.20例观察对象平均咬合接触点是23.8个,这些接触点几乎对称的分布于左右牙弓;接触强度的分布是平衡的。本研(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90年03期)

苗兰卿[10](1983)在《建立正中位咬合关系的印模法及改良型T.C.O.构成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科正畸治疗必须从单纯的审美观点转移到恢复咀嚼功能方面来的时期已经到来了。重视功能的恢复,就必须密切注视颌骨的发育成长,而且应该在混合牙列初期开始矫治。 1936年Andresen及Haupl发表了功能性颌矫治法。1940年经高桥新次郎介绍到日(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83年04期)

正中咬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ABAQUS软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牙齿咬合进行仿真,并建立咬合接触关系的评测方法,以辅助医生制定正颌外科手术方案。方法:运用Mimics软件重建上下颌骨的叁维几何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关节盘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上下颌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对咬合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对牙尖交错位进行咬合分析,得到牙齿表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应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应力区域分布转化成咬合点的形式,建立了用于评价咬合接触关系的评测方法。结论:该方法根据咬合点的情况判断手术后的咬合接触效果,可对正颌外科手术的术后咬合接触关系进行术前评测,并通过仿真结果辅助手术方案的完善,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中咬合论文参考文献

[1].邹幸文.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应用中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2].谭泽松,姜献峰,游嘉,邵现红.基于ABAQUS软件的成人正中咬合关系评测方法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

[3].张渊,王美青,凌伟,林晖.实验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正中咬合状态下颌髁突的生物力学研究[C].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2011

[4].高承志.总义齿及咬合重建病例确定理想正中关系的新途径[C].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9

[5].刘莉娟,刘正刚.无牙颌患者正中位关系记录时的咬合阻力与错关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

[6].李鸿波,张豪,杨朝晖,冯海兰.两种颌位关系转移法导致非正中咬合误差的比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

[7].郭富平,王美青,马平,吴军正,王静.单侧咬合接触对咬肌和颞肌正中咬合最大紧咬电位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

[8].陈庭津.用弹性打样膏记录缺牙区的正中咬合关系与颌间距离[J].广东牙病防治.1996

[9]..用光学咬合法研究正常牙列在正中(牙合)的咬合接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

[10].苗兰卿.建立正中位咬合关系的印模法及改良型T.C.O.构成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3

论文知识图

颊部骨折正中咬合双板固定时接骨...颊部骨折正中咬合无板固定时骨折...正中咬合和非正中咬合记...视图窗口:连续叁次正中一6牙齿正中咬合状况垂直加载时中...示术前正中咬合图片,下颌缺失的...

标签:;  ;  ;  ;  ;  ;  ;  

正中咬合论文_邹幸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