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胶论文-洪求龙,付兴昌,冀乃一,柳溪溪

纳米银胶论文-洪求龙,付兴昌,冀乃一,柳溪溪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银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银胶,功率器件,导电胶,热阻

纳米银胶论文文献综述

洪求龙,付兴昌,冀乃一,柳溪溪[1](2018)在《高热导率纳米银胶在大功率器件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热导率纳米银胶进行了性能分析,并与Au80Sn20焊料进行了对比;将其应用于一大功率器件,通过对粘结芯片进行剪切力测试,验证了纳米银胶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调整粘结样品的键合参数,并对键合丝进行拉力测试,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对器件进行热阻测试,与Au80Sn20焊料烧结对比,温度分布基本一致;进一步进行各项电性能测试,器件各参数正常。各项结果表明,此纳米银胶可替代Au80Sn20焊料烧结,应用于大功率器件上。(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曹雪玲,鲍长坤,陈颖,任国庆[2](2016)在《微波法制备纳米银胶及其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银胶,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检测手段对纳米银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葡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银胶的保鲜性能。根据贮藏期间葡萄各项新鲜度指标的检测,说明本方法所制备的纳米银胶对水果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并且失重率、好果率、总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检测中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3%以内,这为纳米银胶应用于食物保鲜和抗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楠楠,王文胜,骆炎琦,廖鲜艳,黄俊逸[3](2016)在《纳米银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银胶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其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也备受关注。纳米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微波辅助法、原位法等方法,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关于纳米银胶的表征方法主要有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Zeta电势法等。不同的表征手段可以清晰地表征纳米银胶的形貌特征、物质组成、分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能等特性。纳米银胶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在生命科学方面应用广泛,包括食品保鲜(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通过分析纳米银胶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抗菌性能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特性,以期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的研究,造福于人类。(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德清,熊洋,李伦,张川云,刘仁明[4](2015)在《恒温法制备纳米银胶及其NIR-SERS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恒温条件下(80℃)加热硝酸银和柠檬酸叁钠混合液制得纳米银胶。将混合液66mL分别加热60,90,120,150,180和210分钟制得六个不同时间的纳米银胶样本。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上述6个样品进行检测,通过UV-Vis吸收光谱分析了纳米银胶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变化情况。同时使用激发光波长为785nm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以结晶紫(1×10~(-6) mol/L)作为探针分子对加热不同时间的纳米银胶进行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活性研究。最后分析了激光功率和银粒子浓度对结晶紫NIR-SERS光谱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尚广云,梁晓静,王耀辉,温桂清,罗杨合[5](2014)在《肼还原制备红色纳米银胶及其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柠檬酸叁钠为稳定剂,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制备了稳定性较好的红色纳米银胶(AgNR)。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共振瑞利散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水合肼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柠檬酸叁钠浓度对制备纳米银胶的影响;用扫面电镜观察纳米银粒子的形貌。同时制备了高SERS活性的氧化石墨烯(GO)/纳米银复合纳米微粒。(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31)

杨治林[6](2014)在《原位合成法制备高分散性纳米银胶及其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纳米级别的尺寸或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性能由粒径大小、分散性、颗粒形貌、结晶性、结构特点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决定。纳米银胶是最常见的金属纳米粒子胶体,科学家对纳米银胶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高分散小粒径的纳米银胶在新型化学生物传感器、单电子晶体管、超级电容器、数据存储设备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因此制备高分散、窄分布、小粒径、形貌规整的纳米银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出高分散(3.0-4.2nm)非水相的小粒径(3.7±0.1nm)纳米银胶。首先,选用有机羧酸十二酸银为前驱体,TMCHMA为光固化单体,叁乙胺(Et3N)为促进剂制备出纳米银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失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1m)等方法,对纳米银胶及其制备机理进行了研究,据此提出了制备高分散性纳米银胶的机理,即银的有机前驱体溶解于光固化单体TMCHMA中,加热有利于胶束结构的形成。当反应温度达到120℃,十二酸银开始发生热分解反应,原位生成银原子和十二酸,十二酸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包覆在银纳米颗粒表面,构成了核壳结构,起到了控制粒径和稳定的作用,而Et3N的加入可以促进银纳米粒子的生成。同时,我们通过改变前驱体与单体比例、Et3N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对纳米银胶的粒径与分布、形貌和分散性进行了调控。研究发现:当前驱体与单体比例为5:0.1,Et3N滴加速度为0.04mL/min,温度为140℃时实验制备的纳米银颗粒粒径较小且均一,颗粒分散性高。对所得银纳米粒子进行了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衍射,热失重分析等表征,发现所得银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FCC)结晶结构,结晶度高,纳米颗粒型貌为近似球形的多面体,平均粒径为3.7nm,粒径分布均一,分散性高。单个纳米粒子以纳米银晶体为核,十二酸和TMCHMA为壳,构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银纳米粒子。最后,将所得的纳米银胶,通过紫外光照一步制备了聚合物基纳米银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等表征,证明了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热学性能,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绿色快捷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4)

侯宜栋,叶松,苏亚荣,任良科,黄霞[7](2013)在《纳米银胶中PVP和Alq3的荧光猝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湿法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42nm、标准差为0.98nm的球形银纳米颗粒,并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时间后获得的银纳米颗粒对PVP和Alq3的荧光猝灭效应。通过深入研究发现,PVP的荧光猝灭效应主要由于其分子链上的酮基与Ag颗粒之间发生了静电吸附,进而导致处在激发态的PVP分子与银颗粒之间产生电子或者能量转移(即非辐射弛豫),猝灭了PVP的荧光发光;而Alq3的荧光猝灭效应则主要归因于银纳米颗粒的欧姆损耗。通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发现,溶液中随机分布的银纳米颗粒,不仅能够吸收激发电磁波,削弱激发场强度,而且能够吸收荧光分子辐射的电磁波,进而猝灭了Alq3分子的荧光效应。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了解金属纳米颗粒与PVP及Alq3分子荧光发光之间的关系,为调控荧光发光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陈林,杨晓刚,郑旭明,裴克梅[8](2013)在《噻菌灵在纳米银胶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噻菌灵(TBZ)属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容易在水果、蔬菜及相应的果蔬饮品中形成有毒残留。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从理论和实验角度系统研究了噻菌灵在纳米银胶粒子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增强效应。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银纳米溶胶,并对水相的噻菌灵进行了SERS光谱研究。利用TBZ-Ag_4四种吸附模型对噻菌灵与银纳米溶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FT-Raman光谱和B3LYP/6-311G(d)理论计算的结果,借助Gaussian View5.0程序的图形化功能,对噻菌灵分子的振动模式、FT-Raman振动光谱和SERS光谱进行了系统的指认。研究结果表明:噻菌灵分子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属于Cs对称性;其在银纳米溶胶表面具有十分显着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分子中的S原子与银胶粒子发生吸附作用,并通过该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于银纳米银胶表面;可利用SERS光谱方法对痕量的噻菌灵进行快速检测。为研究噻菌灵的特性以及其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3年12期)

曹雪玲,刘发现,金丽[9](2014)在《纳米银胶的制备及对草莓的保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简单而快捷的实验方法制备纳米银胶,并对常见的食品进行保鲜研究;采用微波加热法,以硝酸银和柠檬酸叁钠作为反应物制备纳米银胶,并选择反应时间为8、15、20min的纳米银胶作为保鲜试剂,草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所制备的纳米银胶的保鲜性能。根据对贮藏期间草莓各项新鲜度指标变化的检测,制备的叁种纳米银胶都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反应15min的纳米银胶保鲜作用最好,并且失重率、好果率、总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检测中的RSD均在1.5%以内。这为纳米银胶应用于食物保鲜、抗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何倩,朱振利,习宏明[10](2013)在《纯无机体系合成高度稳定和分散的纳米银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将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通过对比六偏磷酸钠不同含量及硼氢化钠与硝酸银的不同摩尔比寻找最佳条件制备出了纯无机体系下高度稳定且分散的纳米银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法合成的纳米银胶的特征吸收峰在400 nm以下。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该银胶粒径大小分布范围窄、平均粒径小于10 nm、成单一类球形。传统的有机体系合成的纳米银胶表面容易被一层表面活性剂或离子型聚合物吸附不易清除,这些残留物会直接影响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该纯无机体系制备的纳米银胶表面吸附的六偏磷酸钠具有亲水效应,便于清除,易于制备纯净的银粉。该方法无需pH、温度和超声等外加条件的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纳米银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银胶,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检测手段对纳米银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葡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银胶的保鲜性能。根据贮藏期间葡萄各项新鲜度指标的检测,说明本方法所制备的纳米银胶对水果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并且失重率、好果率、总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检测中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3%以内,这为纳米银胶应用于食物保鲜和抗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银胶论文参考文献

[1].洪求龙,付兴昌,冀乃一,柳溪溪.高热导率纳米银胶在大功率器件上的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18

[2].曹雪玲,鲍长坤,陈颖,任国庆.微波法制备纳米银胶及其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

[3].陈楠楠,王文胜,骆炎琦,廖鲜艳,黄俊逸.纳米银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16

[4].张德清,熊洋,李伦,张川云,刘仁明.恒温法制备纳米银胶及其NIR-SERS活性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5

[5].尚广云,梁晓静,王耀辉,温桂清,罗杨合.肼还原制备红色纳米银胶及其光谱特性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杨治林.原位合成法制备高分散性纳米银胶及其复合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14

[7].侯宜栋,叶松,苏亚荣,任良科,黄霞.纳米银胶中PVP和Alq3的荧光猝灭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3

[8].陈林,杨晓刚,郑旭明,裴克梅.噻菌灵在纳米银胶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9].曹雪玲,刘发现,金丽.纳米银胶的制备及对草莓的保鲜性能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10].何倩,朱振利,习宏明.纯无机体系合成高度稳定和分散的纳米银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标签:;  ;  ;  ;  

纳米银胶论文-洪求龙,付兴昌,冀乃一,柳溪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